中國海軍到底需要多少艘航母?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許多軍事愛好者,但對於資深軍事迷來說,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知道這一點。 通常,當被問及中國需要多少艘航空母艦時,他們的回答是肯定的,主要是因為中國不需要進行全球戰略部署,而美國無法在全球範圍內集中部署航空母艦參與西太平洋作戰。 因此,他們認為擁有一艘航空母艦基本上可以在太平洋地區與美國競爭。 然而,今天我想指出,這個結論是錯誤的。 如果中國要建立一支世界級的海軍,其資本艦隊必須至少與美國一樣大。
中國目前擁有3艘航母,分別是001型遼寧艦、002型山東艦和003型福建艦;美國海軍擁有11艘現役航空母艦,包括10艘尼公尺茲級和1艘福特級。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中國海軍航母的規模約為美國的272%,在美國接近30%。 未來要建設世界一流海軍,實現與強敵抗衡的戰略能力,首先要把航母的規模擴大到與強敵同在的水平。 有人說,中國海軍擁有更高的作戰素養和戰術素養,更強的作戰紀律和執行力,中國可以用更少的艦艇打敗強大的敵人。
不過,不管這種說法是否正確,我們可以先看乙個小小的歷史故事,也許大家聽完就會明白了。 二戰爆發前,日本海軍一直抱著“美國70%”的理論,即日本海軍的綜合實力要達到美國海軍的70%。
這一理論是由日本著名海軍戰略家佐藤哲太郎提出的,其主要內容是日本海軍戰列艦和航空母艦的規模應達到美國的70%,而其他巡洋艦、驅逐艦和潛艇的戰鬥力應不斷增強。 日本海軍認為其戰役和戰術素養是世界上最好的,這是日本在對任何戰役做出決定時的基本要點之一。 因此,他們認為,戰鬥力僅剩70%的美國海軍肯定無法擊敗日本海軍的主力。
日本曾自信地認為,一旦美國和日本的主力海軍進行決戰,日本海軍的規模就已經與美國海軍相當,日本在戰役戰術上的優勢將不可避免地使日本取得勝利。 然而,為什麼日本人如此自信,為什麼他們相信當他們裝備均勻時他們會獲勝,這是乙個無法解釋的謎團。 更令人費解的是,日本的巡洋艦、驅逐艦和潛艇是如何通過縮減戰略逐漸消耗掉美國主力艦隊30%的。
日本軍方堅信,美國一定會像**一樣從大陸派出一支艦隊,然後沿著夏威夷、中途島、馬里亞納群島的路線一步步向日本挺進。 畢竟,在他們看來,這就是日本在日俄戰爭中獲勝的方式,而**也是以這種方式失敗的,因此日本認為所有海軍力量都是**海軍,包括美國海軍。 然而,這種自以為是的想法最終導致了日本聯合艦隊的毀滅,也給日本民族帶來了巨大的災難。
但是,日本人並非沒有意識到日美兩國國力的巨大懸殊,反而深信自己戰法高超,善於夜戰,因此他們確信自己可以像在中日戰爭和日俄戰爭中那樣以弱勝強。 但事實表明,日本的假設是錯誤的,過於傲慢。 同樣令人費解的是,日本的巡洋艦、驅逐艦和潛艇如何通過逐漸減少戰略逐漸耗盡了美國主力艦隊的三分之一。 無論如何,日本軍方堅信,美國會從大陸派出一支艦隊,然後沿著夏威夷、中途島、馬里亞納群島的路線一步步向日本挺進。
畢竟,在他們看來,這就是日本在日俄戰爭中獲勝的方式,而**也是以這種方式失敗的,因此日本認為所有海軍力量都是**海軍,包括美國海軍。 然而,這種自以為是的想法最終導致了日本聯合艦隊的毀滅,也給日本民族帶來了巨大的災難。 今後,中國海軍也應吸取日本聯合艦隊的教訓,不能自以為是地認為自己的戰略、戰役和戰術素質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軍事實力必須強於美國。
海戰與陸戰的不同之處在於,海軍不能像陸軍一樣,而是需要依靠大型艦隊在公海進行機動作戰,才能獲得主動權和優勢,因為只缺少一艘主力艦,就有可能陷入全球被動。 就像在東索羅門群島海戰中一樣,美國航母艦隊不敢衝上去與南雲的航母機動艦隊對抗,因為它比日本少了一艘輕型航空母艦;此外,在聖克魯斯海戰中,美軍損失了“大黃蜂”號航母後,企業號航母不敢繼續與日本兩艘主力航母抗衡,只能選擇退出戰場。
美軍在中途島海戰中以三艘航空母艦擊潰了四艘日軍航空母艦,得益於美國在情報戰中的出色表現,成功擊潰了日軍的伏擊。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海軍之所以選擇伏擊而不是在空曠位置作戰,是因為它只有三艘航空母艦,而日本有四艘。 為了獲得真正的制海權,實現與強敵抗衡的願景,中國海軍至少需要擁有與強敵相同數量的航空母艦,即11-12艘艦艇,當然,如果多一些就更好了。 這個結論可以說是從歷史的教訓中得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