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資訊事關國家主權、安全與發展,與人類生產生活息息相關,與軍事活動息息相關。 近日,科技部發現,我國重要行業使用的海外地理資訊系統軟體收集了外部地理資訊資料,這一訊息再次將地理資訊保安推上了風口浪尖。
充滿火藥的地理資訊保安“黑暗戰爭”
在資訊時代,地理資訊保安的威脅也越來越大。 一些別有用心的組織和人員企圖通過各種手段竊取機密、敏感的地理資訊資料,近年來,地理資訊保安事件屢屢出現在公眾視野中,地理資訊保安的“黑戰”硝煙瀰漫。
2024年7月21日,國家網際網絡資訊辦公室依法向滴滴支付80元費用鉅額罰款26億元。 中國國家網際網絡資訊辦公室(CAC)已明確表示,滴滴的資料處理活動對公司產生了嚴重影響。 作為國內最大的旅遊平台,擁有數億活躍使用者,在長期的業務發展中,收集和掌握了大量的公民個人資訊和城鄉高畫質地圖資料。
2024年7月,湖北省武漢市公安局江漢分局發布報警稱,武漢市監控中心前端站採集點的網路裝置遭到網路攻擊,被黑客組織植入。 據專家介紹,攻擊者很可能試圖竊取我國敏感的地理和地質情報資料,用於軍事偵察目的。
2024年10月,國安部門又宣布了一則重磅訊息:發現數百起非法氣象站探測點向境外傳輸大量氣象資訊的案例,廣泛分布在全國20多個省份。 氣象站安裝了大量的感測器和氣象探測裝置,採集了大量含有地理資訊的資料,直接影響到效益和利益。 例如,2024年,美國一反常態地向敘利亞捐贈了3000噸小麥種子,但敘利亞農業部門發現,這批小麥中有40%含有線粒體,不僅非常適合敘利亞氣候,而且可以存活10年以上,這可能導致小麥產量損失70%-90%, 甚至失去收成。外界普遍認為,這是美軍根據氣象條件定製的種子,以方便使用“飢餓為**”。
隨著地理資訊產業應用的日益繁榮,地理資訊保安與保密一直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多管齊下,確保地理資訊保安。
地理資訊資料屬於最有價值的情報,是境外間諜和情報機構竊取情報的重點。 通過竊取中國高精度地理資訊資料,可以還原交通、能源、軍事等重要領域特定區域的三維地貌圖,為偵察監視和軍事行動提供關鍵支撐,這將嚴重威脅中國的安全。 國家高度重視地理資訊保安,不僅對地理資訊資料安全風險開展專項排查治理,還從法律法規層面防範。
《資料安全法》規定,資料處理活動應當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開展,建立健全全流程資料安全管理制度,組織開展資料安全教育培訓,並採取相應的技術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保障資料安全。 有關單位和個人在開展地理資訊資料採集和處理活動時,應當選擇安全可靠的地理資訊系統軟體,根據資料的重要性設定嚴格的訪問許可權,確保“不涉密、涉網不涉密”。 《反間諜法》規定,竊取、間諜、收買或者非法提供境外機構、組織、個人實施的,或者由他人教唆、資助的,或者境內機構、組織和個人與其勾結實施的,屬於間諜行為。
在這種情況下,地理資訊軟體是關鍵詞。 GIS軟體是一款具有地理資訊資料採集、儲存、分析、管理、共享等功能的專業軟體。 這些功能強大的軟體可以將採集到的各種地理資訊在地圖上進行標註,並根據需要進行分析和展示,坐標精度甚至可以達到厘公尺級。
在使用海外地理資訊軟體時,在使用軟體的過程中,要冒著自動連線海外伺服器的風險,不受限制地收集使用者資料,在軟體中預設“後門”,這無疑是網路攻擊和資料竊取的便捷之門。 然而,目前國內地理資訊軟體往往不是市場上的首選。
事實上,在技術方面,雖然國內地理資訊軟體在一些功能和引數上與國際競爭對手還存在差距,但近年來通過國內相關企業的技術創新和專案磨合,解決了許多關鍵瓶頸問題。 在2023自主可控GIS技術創新與應用發展論壇上,北京大學教授、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吳倫表示,“經過30多年的發展,總體上,國產GIS軟體基本可以與國際先進軟體相媲美,可以說已經完全實現了自主可控。 “在數位化轉型的關鍵時刻,選擇自主可控的GIS軟體平台,將為各行業的數位化轉型提供安全可靠的技術基礎。
警惕容易被忽視的隱患
隨著我國地理資訊保安意識的逐步增強,國內地理資訊軟體企業迎來了發展機遇。 不過,國外傳統巨頭也瞄準了這個契機,於是紛紛“走後門”本土企業,積極包裝塑造“本土化”的形象,急於實現超車的本土企業也希望獲得國外的技術支援。 但事實上,通過這樣的合作很難獲得真正的核心技術,一些背景不足的中國企業也很難在一段時間內消化進口技術。
有專業人士分析指出,如果沒有底層源頭的轉移,只有外圍進行介面和介面的修改,就相當於在國外控制的芯上包裝了一件國產外套,撕掉了其產品“國產化”的標籤,芯子還是正宗的進口產品。 倪光南院士多次強調,對那些無法控制的國外專有軟體“穿背心”的行為更具欺騙性,對資訊保安構成更大的威脅。
科技自力更生、自力更生之路從來都一帆風順。 從2024年彭院士率先提出在我國開展GIS研究的提案,到80年代中後期,國內許多高校和科研院所開始研究GIS技術,湧現出MAPGIS、SuperMAP、Geostar等國產GIS平台,如今國內GIS技術保持世界一流水平,自主創新的過程就像一場沒有終點的馬拉松。
國內GIS廠商中迪數碼輪值總裁張亮對此深有體會,他認為:“馬拉松更注重耐力,比起速度,還要注重耐力,所以如何在後續的比賽中提高耐力,保持領先優勢,是國內廠商面臨的共同考驗問題。 “這首先要求GIS基礎軟體核心技術的自主創新,充分發揮企業在創新中的主體作用,產學研結合,持續加大研發投入。
正如中迪數碼董事長劉勇教授所強調的,自主可控GIS的發展不能只靠“孤勇者”,產業需要齊心協力,政產學研需要協同創新、深度融合,提公升產業鏈的實力和韌性。 其中,更亟需聯合晶元、作業系統、資料庫、中介軟體、雲平台、整機等國內軟硬體廠商力量,共同構建新創GIS生態,以自主可控的生態圈為國家資訊化戰略築牢安全可靠的基石。
在數字經濟時代,地理資訊早已與我們人息息相關,日常快遞網購、外賣配送、家政服務、旅遊攝影、酷抖音、導航和旅遊都包含地理資訊,更不用說地圖標註了。 如果在地圖上標註城市管網、軍事目標、涉密單位的高精度地理坐標,存在嚴重的洩密風險,可能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 沒有地理資訊的安全,可以說我們從國家到個人都是透明的,別人都能看穿。 在地理資訊保安的無聲“黑暗戰爭”中,我們需要每一位公民的參與和努力,強化資料安全意識,守護每一寸數字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