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腦卒中是一種危及生命的“嚴重疾病”;但是,當在“中風”前面加上“小”字時,很多人的警惕性就會降低,所以很容易被大家忽略。 為此,鐘叔幾乎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已經過了壯年的鐘大爺,乍一看還是像個五十出頭的人。 他身體健康,常年幾乎沒有頭痛或腦熱。 退休後,他堅持每天去公園晨練。 一天早上,他在修煉時,視線模糊,四肢無力,手中的劍掉在地上,男人倒在地上,老朋友趕緊把他送到醫院。 但奇怪的是,在去醫院的路上,鐘大爺醒來,各種症狀都像往常一樣消失了。 鐘大爺覺得可能是低血糖,沒什麼大不了的,吃點東西就行了。 女兒不放心,強行帶他去醫院檢查,結果正常。 最後,神經內科劉主任診斷鐘叔患有小中風,並警告他要高度警惕,這可能是中風的前兆。 鐘大爺不這麼認為,生活還是一樣。 二月過後,鐘叔又“重蹈覆轍”。 這一次,鐘大爺沒那麼幸運地再次站起來,被送去醫院做了CT檢查,結果是多發性腔隙性腦梗死,也就是中風。 經過乙個多月的搶救**,鐘叔雖然保住了性命,但確實有偏癱的後遺症。 鐘大爺和家人對此很是一頭霧水,不就是小招嗎?一點點的粗心大意,怎麼會造成這麼大的傷害?帶著這些問題,鐘叔叔的女兒特意找了神經內科劉主任諮詢。 對此,劉主任對此進行了詳細的解釋。
所謂小中風,醫學上稱為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是由腦組織某一區域的暫時性血液迴圈障礙(暫時中斷或血液顯著減少**)引起的腦缺血的短暫、復發性神經系統症狀。 與中風或嚴重中風相比,相似性是發作症狀的相似性,例如一側肢體突然無力或輕度癱瘓、感覺障礙、失語症、視力模糊或偏盲。 小中風一般在2小時內恢復正常,最長不超過24小時,無明顯後遺症。
小腦卒中的症狀多為**,單一症狀的發生很少見。 主要與腦組織缺血部位有關,可分為椎基底動脈和頸內動脈系統兩種。 椎基底動脈症狀最常見,可能伴有耳鳴、耳聾或嘔吐,以及吞嚥困難、複視、視力障礙、面部麻木或突然無緣無故跌倒。 頸內動脈系統的症狀主要表現為一側上肢或半身無法活動、感覺障礙、無法說話、半身麻木、單眼失明。
由於小中風的症狀轉瞬即逝,而且可能非常短暫,因此許多人沒有注意它,並認為如果症狀消失就好了。 事實上,據不完全統計,1 3 2 3 3腦梗死患者有小中風病史;小中風發生後,50%的患者在5年內至少發生過一次腦梗死,如果診斷不正確,則10%的腦梗死發生在小腦卒中發作後90天內。 由此可見,小中風不是“雷陣雨”,雨過晴後可能會留下隱患,成為腦梗塞的導火索。
近年來,通過大量的臨床觀察,人們對“小腦卒中”有了新的認識:小腦卒中的症狀大多在5分鐘內達到高峰,持續2-15分鐘;如果症狀持續超過 1 小時,98% 的患者在 24 小時內不能完全消退;在持續 1 至 24 小時的輕度卒中患者中,一些患者會留下永久性損傷。 小腦卒中不僅是腦卒中的前兆,還與其他疾病密切相關,其中主要有急性心肌梗死和糖尿病。 對於老年人和肥胖者來說,小中風不是“專利”。 雖然90%的小中風發生在中老年人,但畢竟還有10%的小中風不是中老年人。 通過大量的臨床調查,已經發現瘦人也會患上小中風,但比胖子略少。 因此,不管你是胖還是瘦,都應該採取全面的預防措施,避免小中風的發生。 因此,每當出現小中風時,都應及時治療。
溫馨提醒:小中風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們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 老年人應定期到醫院進行檢查。 有動脈硬化病史者,血糖、血壓、血脂、血液黏稠度明顯公升高者,肥胖缺乏運動者,濫用降壓藥的高血壓患者,有中風、冠心病或糖尿病家族史者,長期大量吸菸或酗酒者應提高警惕。 同時,避免過度興奮、過度勞累、感冒、生活不規律、情緒波動過度等誘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