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以衝突爆發以來,美國兩次行使“一票否決權”,阻止聯合國安理會通過加沙停火提案。 然而,在最近的一次投票中,美國罕見地為該決議開了“綠燈”。
據報道,阿聯提出的關於巴以局勢的提案經過數次延期,最終以13票贊成、0票反對、2票棄權獲得通過,其中美國和俄羅斯分別投了2票棄權票。
值得注意的是,在投票前,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林菲爾德表示,“美國準備投票支援”,然而,投票結果顯示,美國並未完全履行這一承諾。
事實上,在安理會通過這項決議的同一天,以色列繼續襲擊加沙,其***首領甚至宣稱“在加沙地帶的哈馬斯部隊被摧毀之前,它不會停止戰鬥”。
如果沒有美國的默許和縱容,以色列的行動將是不可想象的。 就在兩周前,美國**繞過國會,緊急向以色列提出 13萬發炮彈,此舉被嚴厲批判為“幫扶教唆”。
那麼,既然美國一向是以色列的堅定支持者,為什麼這次選擇棄權呢?原因很簡單,因為在多方壓力下,美國也難以承受。
第一,來自國際社會的壓力不容忽視。 根據巴勒斯坦官方資料,隨著衝突的繼續,加沙居民傷亡慘重,超過20,000人死亡,60,000人受傷,200多萬平民流離失所。
一向自詡為“人權燈塔”的美國,對加沙地帶的人道主義災難視而不見,這不僅是在“自掘墳墓”,還將影響其未來以人權為由對其他國家的制裁。 為此,美國被迫採取了一些膚淺的措施。
其次,美國受到來自胡塞武裝的壓力。 由於地區國家對美國對以色列的支援不滿,胡塞武裝宣布他們將襲擊“與以色列有聯絡”的船隻。 美國陷入兩難境地,強硬應對可能會激怒地區國家,導致衝突公升級甚至捲入衝突;如果不能反擊,可能會影響美國的經濟利益,因為航運將受到阻礙。
在這種困境中,美國採取了妥協的做法,一方面在言辭上表現出軟弱,尋求談判另一方面,它是聯合盟友護送。 然而,胡塞武裝不接受這種策略,並明確警告說他們將攻擊以美國為首的紅海車隊。
在雙重壓力下,美國對聯合國安理會的決議做出了讓步。 雖然該決議沒有譴責任何一方,但它強調向加沙地帶提供人道主義援助,並努力為停止敵對行動創造可持續的條件。
然而,這一次比前一次更溫和,並沒有敦促立即停火。 俄羅斯曾提出修改措辭的修正案,但遭到美國否決,最終俄羅斯投了棄權票。 俄方表示,當前當務之急是全面停火,否則決議難以執行,加沙地帶的人道主義災難將持續下去。
中國代表還指出,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該決議被推遲了幾次,對措辭作了太多的調整,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然而,在當前緊張局勢下,該決議的通過為加沙地帶的人道主義救濟開闢了可能性,給處於戰爭中的加沙人民帶來了一線和平。
作為聯合國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中國為推動加沙地帶停火作出了巨大努力,向巴勒斯坦難民提供了100萬美元的現金援助。 國際社會也在為早日結束巴以衝突作出協調努力。 在上一屆聯合國大會上,有186個國家投票,其中153個國家支援早日實現人道主義停火,而只有少數國家反對。
因此,雖然該決議的通過是乙個可喜的結果,但重要的是要認識到,聯合國安理會不能成為個別國家的代言人。 這只會導致更多的悲劇和安理會原有權威的喪失。 因此,安理會的改革勢在必行,但具體改革的方向和方式需要循序漸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