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歐盟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中心提供的資料,2024年可能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 創紀錄的高溫、海平面上公升、持續的乾旱、野火、生物多樣性的加速喪失甚至物種滅絕表明,人類正面臨著日益加深的氣候和環境危機。 因此,環境保護和綠色發展成為當今時代最重要的主題。
在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主席宣布了中國支援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八項行動,包括推動綠色發展。 11月24日發布的《堅定不移推進“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的願景與行動——“一帶一路”建設未來十年發展展望》提出,推動“一帶一路”綠色發展。 全面夯實綠色發展合作基礎,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引領,推動綠色絲綢之路建設與聯合國可持續發展議程深度對接,推動重大合作專案落地。 我們將大力拓展綠色發展合作空間,聚焦綠色基礎設施、綠色生態、綠色能源、綠色交通、綠色金融等重點領域,依託和完善“一帶一路”國際綠色發展聯盟等重要平台,落實“一帶一路”綠色投資原則, 謀求綠色發展,建設潔淨美麗世界。中國的承諾體現了中國作為大國的責任,引發了國內外學者的熱議。 本報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學者,暢談了他們對“一帶一路”近十年發展的看法以及綠色轉型面臨的挑戰。
基礎設施建設為國家發展貢獻力量
波士頓大學帕丁全球研究學院教授、前智利駐華大使豪爾赫·海涅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一帶一路”倡議為減少南半球基礎設施赤字、促進互聯互通做出了突出貢獻,為發展中國家提供了重要的額外資源。 根據波士頓大學全球發展政策研究中心最近的乙份報告,2024年至2024年期間,中國向發展中國家提供了3310億美元的融資,其中910億美元用於非洲國家此外,中國企業和其他組織還向非洲國家提供了230億美元。 “一帶一路”倡議聚焦鐵路、橋梁、港口等“硬”基礎設施專案,極大地促進了非洲、亞洲和拉美國家的經濟增長,解決了當地基礎設施發展滯後的瓶頸,有效提公升了傳統國際和西方金融機構無法做到的能源獲取能力。
在何志強看來,“一帶一路”倡議還推動了南南合作的新途徑,即“集體金融治國方略”。 他認為,中國在提供流動性、促進金融發展和建立由發展中國家主導的替代機構方面一直走在前列。 這些機構加強了發展中國家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作用,並給予它們更多的選擇,而不是依賴發達國家控制的國際金融機構的融資。
澳大利亞格里菲斯大學亞洲研究所所長、教授、復旦大學國際金融學院綠色金融與發展中心主任克里斯托夫·內多皮爾也表示,“一帶一路”倡議為發展中國家提供了大量可用於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 現在,西方也開始重新關注這些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部分原因是受到“一帶一路”倡議的啟發。
王克力等發現,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的10年中,累計“參與”超過1萬億美元,其中約5960億美元用於基礎設施建設,4200億美元用於非金融投資,中國整體參與度穩步提公升。 如今,許多專案為當地企業、社群和居民提供了更好的能源和交通基礎設施。
綠色轉型引發期待和擔憂
根據王的研究,2024年上半年中國在太陽能、風能和水電領域的總參與額約為48億美元,而2024年上半年為38億美元。 與此同時,包括水電在內的綠色能源相關建設專案從2024年上半年的16億美元增加到2024年上半年的26億美元。 另乙個重要的增長領域是有色金屬和採礦業。 與2024年上半年相比,中國相關產業參與度增長了131%,其中涉及的礦產和金屬對綠色轉型和電動汽車電池製造尤為重要。 同時,許多與“一帶一路”倡議相關的政策檔案都強調了全面發展的重要性,認為發展應伴隨著汙染預防、減緩氣候變化和生物多樣性保護之間的平衡。
在王總看來,要實現綠色發展,需要建立完善的環境和社會風險管理體系。 2024年啟動的相關研究專案已經產生了一系列研究報告,並提出將“一帶一路”相關投資專案根據其對氣候、環境和生物多樣性的積極貢獻或負面影響分為“紅、黃、綠”三類,進而構建“紅綠燈”體系。 在分類分類的基礎上,建議參與專案的企事業單位及相關主管部門根據環境效益分類評估結果,通過差異化決策過程、差異化風險管理和環境影響評價,對專案全週期的三類專案進行差異化管理, 差異化融資條件,差異化績效評估和資訊披露。綠色專案不僅指對綠色能源領域的投資,還要求確保在整個專案開發和實施過程中降低包括生物多樣性風險在內的環境風險。 對於水電專案,“紅綠燈”系統突出了對生物多樣性的潛在負面影響。
“遵守國際標準不僅可以降低中國金融機構和開發商的環境風險,還可以促進更多的專案融資合作,”王說。 綠色轉型是乙個非常全面和複雜的專案,涉及所有部門和所有環境維度,綠色發展的目標是通過專案全方位改善環境,儘量減少其對原有環境的影響。 例如,新的綠色能源專案可以減少溫室氣體的產生和排放,但改造現有的燃煤電廠對於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同樣重要。 王克力認為,當前,綠色轉型面臨的挑戰主要存在於三個方面。 首先是向開發商、金融機構和當地監管機構等利益相關者明確環境風險,但在許多情況下,溝通仍然被認為是昂貴且耗時的。 第二是投資綠色專案的財政資源的可用性。 第三,有一些過時的觀念。 此外,發展某些汙染行業的經濟效益,仍然使一些企業或個人不願參與綠色轉型。
他認為,中國在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對綠色發展的承諾受到了歡迎和期待。 從質量上看,中國目前在太陽能、風能等綠色能源領域處於領先地位。 此外,中國在電動汽車行業處於領先地位。 中國汽車製造商在電動汽車的生產成本上具有優勢,而這一優勢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國鋰電池生產中最具競爭力的優勢。
他說,對於“一帶一路”專案中已經建成的化石燃料發電廠,主要挑戰是如何將現有的化石燃料發電廠轉換為新的可再生能源。 前者已經存在了很長時間,是一種沉沒成本,而後者需要新的資本和新的電源管理方法。 太陽不晝夜照耀,風也不常吹,我們需要創新,跳出框框思考來解決問題。
“小而美”專案腳踏實地,凝聚人心
何喬治表示,中國已成為重要的科技強國,能夠為全球科技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在未來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作中,中國將在人工智慧等高科技領域發揮關鍵作用。
汪暉認為,加強合作,包括共同融資和共同設計,是“一帶一路”倡議中不可或缺的,多方利益相關者的參與可以確保專案風險由各方共同承擔,也將為各方提供更強的激勵,將環境和社會風險降到最低。
王的研究團隊發現,“一帶一路”專案的交易規模變小,平均投資交易規模從2024年的約6筆增加到6筆左右2023 年上半年,17 億美元降至 3 美元左右92億美元,與2024年的峰值相比下降了48%。 對於建築專案,2024年上半年的平均交易規模約為3筆27 億美元,而 2022 年約為 3 美元38億美元,與2024年的峰值相比下降了35%。 這反映了相關專案向“小而美”方向發展的趨勢。 近年來的經驗也表明,“小而美”的專案可以起到接地氣、凝聚人心的重要作用。
以拉美為例,何志強對“一帶一路”倡議的未來發展提出了建議。 據他介紹,拉丁美洲目前面臨的主要挑戰之一是需要為出口到亞洲,特別是中國的商品增加價值。 要實現這一目標,就需要對拉丁美洲的專案進行更多投資,使其能夠更多地參與全球價值鏈。 據估計,全球70%的鋰儲量是電動汽車電池的重要組成部分,位於三個拉丁美洲國家:阿根廷、玻利維亞和智利。 與此同時,現在70%的電動汽車電池在中國生產。 這些資料告訴我們,中國和拉美之間存在潛在的共同利益,這可以成為各種形式的合資企業發展的基礎,新專案將在拉美創造更多更好的就業機會。
作者:楊雪 **《中國社會科學報》第2795期,2024年1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