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至20日,第一次農村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總書記強調,各級黨委和第一屆黨委要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三農”工作的決策部署,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城鄉融合發展。 把責任扛在肩上,掌握在自己手中,結合實際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切實有效地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從而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更好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農業鄉村建設是農業強國的立足之本,而農民工村作為新農村群體、新農村形態,是現代化美麗鄉村建設不可忽視的重要組成部分。 建設現代化美麗的移民村,需要深入研究和運用“千萬工程”的經驗,因地制宜,因地制宜,因地制宜,找準移民村社群融合難、收入水平提高難、產業結構單一等問題,從村莊建設等內在人文條件入手, 文化建設、技能培訓、創業扶持,強化移民村軟實力。
首先,要加強村居文化建設,促進流動村莊社會融合,提高流動村莊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雖然移民村有組織地搬遷到新的居住地,但習慣和習俗畢竟不同,在新環境、新“鄰居”中相互了解、相互理解、相互扶持,創造和諧的生活環境,需要很長的時間。 為此,黨員幹部要協助農民工村加強黨建工作,建立健全黨組織,充分發揮黨員幹部的先鋒模範作用,引導村民適應新環境,共同為農民工村發展而努力。 同時,也要加強移民村文化建設,開展豐富多彩的文藝活動,如文藝演出、體育比賽、書畫展、民俗節慶等,讓村民有更多的交流互動機會,增進村民的友誼和感情,激發村民的文化自信和歸屬感, 讓村民更加團結和諧。據 Guangming.com 介紹,近年來,宜昌市宜陵區徐家衝已從農民工村向“幸福村”轉型,全村垃圾集中處理率、汙水處理率達到100%;村內道路的硬化、黑化、綠化、照明等全部實現公園、走廊、便利洗衣池、便利停車場等設施逐步完善,集中綠化面積2.4萬平方公尺,便利休閒設施29個,村容全面提公升。 “林中之屋,人中之人”的美好景象,在徐家沖村日益呈現。
二是發展特色產業,提公升農民工村品牌效應,拓寬農民工村市場渠道,增加農民工村經濟收入。 流動村莊的村民從事農業生產,如何幫助他們在新環境下找到合適的產業是乙個重要的課題。 為此,要加強基層治理中農民工村的產業規劃,根據農民工村的地理位置、資源條件、市場需求等,規劃農民工村的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如生態農業、鄉村旅遊、特色手工藝品等,讓村民有更多的就業創業選擇, 提高村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質量。同時,也要協助外來務子村引進先進裝置和技術,培養專業人才和管理體系,提高外來務子村的質量和效率,打造外來務子村的品牌形象和知名度,拓展外來務之村的銷售渠道和合作夥伴,提高外來務之村的市場競爭力和經濟效益。
最後,要加強生產技能培訓和創業扶持,提公升農民工村的創新能力和競爭力,激發農民工村的內生動力和創造力。 為此,各職能部門需要加強對農民工村的幫扶和技能培訓,根據農民工村的產業需求和村民的興趣,開展多種形式的培訓課程,如農業技術、文化和旅遊服務、手工藝品生產等,讓村民有更多的學習和提高的機會。 並提高他們的技能和就業能力。新博村是2024年由丹江口浪河鎮南水北調工程搬遷至武漢長江新區的移民村,共有4個村民群體127戶565人。 面對渴望幸福生活的鄰居們,新博村在村灣、農戶家中開設了一系列“黨員群眾代表大會”,按照群眾意願制定了新博村發展規劃,通過基本農田整治等一系列措施,帶領村民打造美好幸福家園, 基礎條件改善、環境綜合改善、產業支援。2024年,新博村集體資產突破2300萬元,村集體年營業收入達到5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70,000元。
10年來,國家和各級領導高度重視農民工村建設,投入了大量精力和資源,為農民工村現代化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 著眼當下,只有不斷提公升外來務工村人文軟實力,打造外來務之村新亮點,挖掘外來務之村新優勢,才能持續激發外來務工村鄉村振興新動能。
來源:京初網(湖北**網)。
作者:朱瑤(武漢經濟開發區)。
責任編輯:王淑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