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向**提出乙個巨集偉的想法。 同時,我想把這個想法作為禮物獻給我心愛的中華民族,獻給生活在廣袤中華大陸上的14億偉大中華人民。
該計畫的核心是將長江洪水西移,在新疆再開墾5億畝耕地,同時為大規模移民和更均勻的人口分布奠定堅實的基礎。
1.起源。 2024年,胡煥勇先生在地圖上畫了一條從黑龍江愛會到雲南騰衝的直線,指出中國96%的人口分布在東側,只有4%的人口分布在西側。 此後,“胡環勇路線”使我們對中華民族的基本國情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2024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發現,“胡環庸線”兩側的人口分布與70年前相差不到2%。 中國雖然有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但真正適合人們居住的空間只有300多萬平方公里。 這一切的核心是水資源的不均衡分配。
2024年我國大豆進口量為9108萬噸,2024年為9652萬噸,2024年為1.0033億噸。 大豆被進口用於榨油和生產足夠的肉類。 為了說明起見,我們簡單以每年進口1億噸大豆為計算標準。 大豆產量低,我們乾脆以每畝200公斤的產量作為計算標準。 這樣一來,以大豆為基礎,我國就需要多出5億畝耕地。 我國耕地面積18億畝,接近耕地極限。 如何增加這額外的5億英畝耕地?
要從源頭上解決問題,新疆引水的唯一辦法就是開墾耕地。 那麼問題就有兩個問題了,乙個是水是否充足,另乙個是土地是否充足。
首先是水量問題。 過去,“紅旗運河”的想法是不可行的,因為雅魯藏布江的水量不足。 那麼這個想法能解決水量不足的問題嗎?
讓我們先看看你需要多少水。 大豆種植耗水,一畝大豆平均需要1500-2000立方公尺的水。 一畝小麥只需要400立方公尺左右的水。 共有 3 個小麥44億畝,按單季需水400立方公尺計算,合計需水2400億立方公尺。 如果增加5億畝耕地,344億畝全部種小麥,原有麥田換大豆(原麥田一般是比較旱地,否則不種小麥。 但無論如何,它比新疆更接近水源)。這仍然需要 1種植大豆的56億畝耕地需要約3100億立方公尺的水。 這樣5億畝新增耕地,344億英畝小麥,1大豆種植56億畝,共需水5500億立方公尺。
然後計算長江的洪水。 從多年年平均徑流量來看,中國排名前四位的河流分別是:
長江,多年年均徑流量9755億立方公尺;
珠江,3360億立方公尺;
黑龍江2709億立方公尺;
雅魯藏布江,1654億立方公尺;
由於上述四大河流的洪水主要由強降雨引起,因此一般佔年徑流量的70%至80%。 如果把洪水分開計算,長江年平均洪水量約為7000億立方公尺。
讓我們看看新疆的土地情況。 新疆現面積166萬平方公里。 現有耕地 16億畝,約7萬平方公里。 也就是說,在166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將找到約33萬平方公里的適宜土地,並通過引水改造成耕地。 換言之,如果能夠將長江洪水引向新疆,同時在新疆找到一塊合適的土地,約33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可以改造成耕地,同時,小麥和大農作物將在全國範圍內種植。
豆類,我國理論上可以實現糧食完全自給自足。
這似乎很困難,但似乎只是理論上的。 這取決於我們中國人能否在地球上創造另乙個奇蹟。
2、建立以長江中下游為西引洪水主幹道的巨集偉水利工程。
長江有許多大支流。 有49條支流,流域面積超過10,000平方公里。 每條較大的支流都可以產生更大的洪水,並在其下游形成洪水。 長江的汛期為5月1日至10月31日,即半年。 因此,主幹道沿中下游修建,在汛期將洪水引向西,其水量充沛。 同時,長江洪水集中在中下游,尤其是湖北至江西,因此引水地點相對集中。 主要引水道路以引水為主,防洪為輔,主幹道的引洪功能在半年左右的非汛期靈活處置或閒置,不影響長江原有生態。
由於洪水蔓延迅速,水流湍急,流域夏秋季強降雨面積大,徑流迅速集中,這條主幹道在施工初期(如一期)的主要功能是引水,防洪為輔。 現階段,傳統防汛手段仍是主流。
3、考慮長江主要支流,修建多條支路與主幹道相連。
由於支流的汛期與長江的汛期幾乎相同,因此是否需要修建支路連線主要支流的主幹道,要視具體情況而定。 例如,如果珠江不是長江支流,其汛期為4-9月,如果修建湘江引洪支路連線珠江和長江引洪主幹道,可以延長主幹道的引水週期。
4、在長江主要引洪路的基礎上,建設全國骨幹引洪網路,將洪水由西向北分流。
由於地理位置和天氣系統的差異,我國七大河流的汛期遲早會有所不同。 根據降雨和洪水發生情況及氣象成因分析,汛期大致劃分為:珠江:4-9月,長江:5-10月,淮河:6-9月,黃河:6-10月,海河:6-9月,遼河:6-9月,松花江:6-9月。除長江主要引洪外,其他六條主要河流也可建為引洪支流支流,或與長江主幹道相連,或與支路互通,將引洪送北儲,以便在北方缺水季節蓄水。 當全國泛洪支流骨幹網建成時,在當下。
在已經完成的“南水北調”的基礎上,實現“南水西調”、“南水北調”、“東水北調”。
5.概念的實施步驟。
改道的目的地是新疆。 改道的目的是在新疆再開墾5億畝耕地,為大規模移民做準備。 引水能否順利進行,5億畝耕地能否復墾,需要可行性研究和試驗驗證。 下面進一步詳細說明。
綜上所述,第一步是進行可行性研究。 方案基本可行後,制定設計方案,並進行初步試驗和實驗,對方案進行驗證。 第三步,通過實驗驗證,找出設計和實現的不足和不足,並進一步優化方案。 然後不斷迭代和改進。 這就是現代科學的思維方式和方法。 它是世界上所有優秀企業和工程操作的普遍規律。 長江氾濫西流和新疆耕地開發也必須遵循這一規律。
5.1. 進行可行性研究。
可行性研究的核心是從三個方面研究可行性:一方面是引水的可行性;第二個方面是耕地的可行性三是我們現在和將來是否有足夠的資源(資金)來順利完成引水和填海造地兩大事件。
5.1.1 土地和耕地。
考慮到道路、輔助用地、居民區等情況,要找總量大於目標用地的土地。 究竟有多少需要進一步研究。 引水完成後,新疆是否有足夠的土地耕種,如何開發成耕地,是否可持續、永久,能否與環境和諧共生等,需要提前研究。 總之,我們能找到3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來耕種嗎?是否有可能開闢5億畝耕地(如土地改造、氣候條件、耕地耕種等);如果你找不到足夠的土地來耕種,可以。
引水到甘肅、青海、寧夏、陝西等地進行填海造地,是可行性研究的第一步。
5.1.2 引水的可行性。
洪水只是水的轉移。 如何在長江流域引進?需要研究引水、引水位置、方式、功率、路徑、環境保護等一系列問題的可行性。
5.1.3 資源調動。
資源無非是人、金錢和事物。 關鍵是錢。 除了社會效益、糧食安全、國家發展的可持續性以及更均勻的人口分布等因素外,這個想法的總投資和總融資回報率是多少?可以量化嗎?能不能更好地調動各方的積極性?如何在不賺取短期利潤的情況下實現長期投資?投資主體、參與者、權益和投資收益如何分配總投資額?這些問題和其他問題需要進行可行性研究。
5.2 建設試驗引水渠道,開闢試驗耕地,驗證可行性。
首先,要利用經過充分研究和設計的方案,開闢小規模的實驗性引水渠道或管道,開展全方位、全方位的實驗性實驗同時,將在新疆開闢相應的試驗耕地,全面驗證可行性。
5.3、多渠道擴充套件實驗及優化方案。
在前期小規模、示範性、典型性研究實驗成功的基礎上,通過多渠道進一步擴大實驗和實驗規模、擴大範圍、進一步試點,從而獲得更多的成功經驗,找到失敗的原因和避免失敗的方法,獲得更多的靈感和想法, 並進一步優化整體規劃。
5.4、在優化方案的基礎上,實施方案,開展一期工程的建設。
在現階段進行構想時,將在前期研究和各種實驗實驗的基本成功和優化的基礎上進行專案一期的建設。
5.5、在一期工程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方案,完成整個專案的建設。
之所以要分一到幾個階段,是因為無論是取水還是耕地開發,都要進一步分為若干次水取水用地和耕地開發。 5億英畝耕地已接近目標。
過去佔中國耕地總面積的三分之一。 這是乙個匯聚國家資源,跨越幾代人,需要長期投入巨資的超級專案。 從第一到地方,從領袖到具體個人,這是牽涉到整個民族興衰的偉大事業。 我們要用“愚公移山”的毅力和“經緯填海造地”的勇氣和決心,一代又一代,以當代最先進的科學技術為工具,努力謀劃和建設好這項偉大事業。
6. 尾聲和後記。
這個想法揭示了乙個巨集偉的解決方案,那就是從長江洪水中引水。 但還有乙個巨大的問題,那就是如何逆轉長江,克服重力的影響,向西輸送大量水。 雖然我相信基礎設施怪胎會找到實現這一目標的方法,但真正的挑戰是如何以可承受的成本實現這一目標。 只有這樣,專案才能可持續發展。 這個問題留給水利部門、農業部門和金融部門來解決。
我們中國人有能力,更有創造力,勇於前進。 只要我們14億人民解放思想,充分發揮創造力,自力更生,以吸收人類文明一切優秀成果為基礎,就一定能夠解決前進道路上的一切困難,把中國這片廣袤的土地變成乙個繁榮昌盛的土地。 人間繁榮、強大、繁榮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