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幾千年後誰還記得誰

Mondo 娛樂 更新 2024-01-29

從這些金字塔的頂端四十個世紀,俯瞰著我們。 — 拿破崙·波拿巴

10月底,我無意中得知雷德利·斯科特執導的新片《拿破崙》即將上映,而且幾乎同時在國內上映。 我仍然清楚地記得那種興奮,因為導演和電影的主題太符合我的胃口了!於是,盼望著星星和月亮,盼望著12月1日的早晨,我毫不猶豫地逃課(不那麼重要)去電影院。 懷著對歷史和電影的崇敬之情,在北方寒冷的冬天騎著3公里,在附近最好的電影院看《拿破崙》的首場演出。

兩個半小時過去了,走出影院時,我的內心活動更加複雜。 但在寫下個人感受之前,最好先梳理一下劇情。

法國大革命使整個法國陷入“憤怒”狀態,在一系列重大事件後,最終導致路易十六和安托瓦內特王后被送上斷頭台。 這是電影的開場,主角拿破崙以“科西嘉鄉巴佬”的身份出現在人群中。 法國殺死了君主,忍受了歐洲所有封建列強的敵意。 宿敵英國人沒有錯過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在保皇黨人的建議下,出兵攻占了法國南部重要的港口城市土倫。

執政的總督陷入了真正的麻煩,似乎整個法國和新生的革命事業很快就會被摧毀。 時代造就英雄,年輕的炮兵上尉拿破崙被弟弟介紹,肩負起收復土倫的重任。 拿破崙一眼就看出了問題的癥結所在:收復土倫的關鍵是攻占港口旁邊的大堡壘,這樣才能轟炸英國艦隊,以取得勝利。 他一邊整編軍隊一邊偵察計畫,然後趁著夜色發動了決定性的進攻。 這場戰鬥後,拿破崙一反常態地晉公升為準將,成為法國的英雄。

在鮮花和掌聲中回到巴黎,拿破崙並沒有被上流社會的浮華和魅力所吸引,因為他遇到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他的妻子約瑟芬,她一生都影響著他。 兩個人“極度拉扯”的“虐戀”貫穿全片,成為本片的主題。

在巴黎期間,拿破崙接受了巴拉斯督察的要求,用大炮成功鎮壓了巴黎街頭保皇黨軍隊的武裝叛亂,並成為巴黎駐軍的指揮官。 至於約瑟芬,兩人相識相愛,在拿破崙被派往埃及之前就結婚了。

在埃及,拿破崙不知所措,馬穆魯克士兵根本不是他的對手。 拿破崙除了通過無數封信瘋狂地表達對約瑟芬的愛和思念外,還參與了古埃及的考古工作。

然而,拿破崙為之奮鬥的法國和他的妻子約瑟芬都“背叛”了他。 法國國內政局不穩定,約瑟芬出軌的訊息廣為流傳。 他一怒之下回到巴黎,決心做出改變。 拿破崙和約瑟芬掙扎了幾次,終於意識到他們離不開對方。 在政治上,他得到了親信和幾個**的支援,發動了政變,並被譽為共和國的“第一執政官”。 雖然拿破崙在政變中遭到五百院成員的阻撓甚至毆打,但當士兵們衝進會場的那一刻,一切都已經注定了。

拿破崙作為“第一執政官”,繼續著他非凡的軍事勝利。 最後,沒有榮耀可以與他的壯舉相提並論。 2024年,拿破崙本人加冕為“皇帝”,人生的巔峰即將來臨。 “奧斯特里茨戰役”場面極其巨集大,拿破崙用自己的軍事才能,讓普俄聯軍在冰湖上遭受重創,真正做到了“驚天動地”!然後,拿破崙擊敗了“第四次反法同盟”,確立了法國在歐洲大陸的霸主地位。 奧地利皇帝、普魯士國王和沙皇不可能在拿破崙的眼中。

戰場是驕傲的,但愛情領域卻有些失意。 拿破崙和約瑟芬的關係幾經波折,難得穩定下來,“約瑟芬遲遲不生子”成為擺在眾人面前的一大問題——皇帝不能沒有繼承人。 拿破崙和約瑟芬都努力工作——甚至吃早餐的大廳也被用作“創造人類”運動的場所。 但老天爺並沒有成全人們的願望,屬於他們兩個的孩子就是沒有出現。 最後,在不願見到兒媳婦的岳母和許多**的壓力下,拿破崙選擇了與約瑟芬離婚,迎娶了奧地利公主。 婚後不久,“小拿破崙”誕生了,大家都松了一口氣。 帶著喜悅,拿破崙即將繼續他的偉大事業。

現在,歐洲大陸上只有**不受他的控制,拿破崙明白,只有將**踩在腳下,才能打破英國人的心智,實現打敗英國的總體目標。 1812 年,拿破崙率領 570,000 名士兵遠征俄羅斯。

路途遙遠,加上俄軍“以堅固的城牆清理荒野”和“累了就打仇”的戰術,法軍無法“決定一場戰鬥的勝負”。 但拿破崙就是拿破崙,他率領部隊前進,直奔莫斯科。 2024年9月,拿破崙率領法軍在極其艱苦的波羅底諾戰役中取得戰術勝利,但損失慘重。 9月中旬,拿破崙進入莫斯科。 拿破崙希望亞歷山卓一世妥協,但他受到了莫斯科大火的歡迎。 拿破崙不得不從莫斯科撤軍,並在損失慘重**之後再次撤軍**。 影片省略了後續故事,直接跳到了拿破崙退位的場景。

在厄爾巴島流亡後,拿破崙並不甘心。 在偶然看到一篇關於約瑟芬與俄羅斯皇帝會面的報紙文章後,他大發雷霆,決定返回法國重新掌權。 拿破崙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就贏得了軍隊的支援,“百日”就這樣誕生了。 影片高潮迭起,也是導演最費力的部分——滑鐵盧之戰。 英軍司令威靈頓公爵與拿破崙正面對峙,普魯士司令布呂歇爾趕去支援英軍。 這一次,拿破崙慘敗——先是大雨耽誤了法軍的進攻很長一段時間,然後士兵們的進攻無效,然後拿破崙自己的騎兵衝鋒仍然受挫,最後布呂歇爾的普魯士軍隊從側翼衝入戰場,一切都塵埃落定。

拿破崙再次被流放,他的目的地是遠離大西洋的聖赫倫那島。 在這裡,拿破崙回憶起他的過去,他與約瑟芬在一起的時光,以及他的健康狀況。 影片最後,拿破崙背對鏡頭面向大海,從椅子上緩緩跌落,像《教父3》中的二代教父邁克一樣死去。

劇情梳理好後,再來談談我的想法。

雷德利·斯科特這次的作品非常令人失望:《拿破崙》作為乙個故事令人困惑,作為歷史充滿了錯誤和遺漏,作為電影無聊,作為意識形態宣傳荒謬。 很難想象,這是拍過《異形》《天朝》《黑鷹墜落》等好片的雷導演的傑作。

令人困惑的故事:

《拿破崙》的主線不是拿破崙一生的功績,而是他與情人約瑟芬之間的情感糾葛。 的確,不可能在幾個小時內呈現出這樣乙個偉人的完整人生,導演必須做出權衡,甚至做一些比較大的調整和改編。 此外,雷道想從另乙個不尋常的角度描繪拿破崙也是可以理解的。 然而,《拿破崙》中的劇情給人的感覺是“亂七八糟”——很多地方的邏輯關係和凝聚力都讓人摸不著頭腦,拿破崙和約瑟芬的關係也不如他的結果那麼出名,這讓整個故事“亂七八糟”得手。

前一秒他還是人群中的“無名小卒”,下一秒他出現在州長辦公室接受任命;前一秒他還在享受溫馨的家庭生活,下一秒又開始討論“霧月政變”;前一秒他還在和約瑟芬一起過夜,下一秒他就在充滿火藥的戰場上前一秒他還只是當“第一執政官”,下一秒他又被加冕為“皇帝”··在主人公拿破崙的周圍,有許多突兀的轉折。

對於歷史愛好者和熟悉拿破崙的粉絲來說(我只知道一兩件事),這樣的故事安排還是需要消化的,廣大普通觀眾的觀影體驗當然更不友好。

充滿錯誤的歷史:

作為一部“英美”電影,全世界的觀眾都預料到法國可能會被“黑得很慘”。 然而,當我走進電影院時,我還是吃了一驚——很難不注意到整部電影中大大小小的錯誤。

當安托瓦內特王后被送上斷頭台時,拿破崙遠在千里之外,他不可能在人群中**。 巴拉斯起初並不認識拿破崙,他不可能像電影中那樣與他交談並直接任命他為土倫地區的指揮官。

在土倫戰役中,拿破崙沒有率領“偷襲”奪取要塞。 雖然有“夜戰”,但具體情況與電影中展示的場景大相徑庭。 拿破崙的軍事實力和精湛的炮兵戰術最早在土倫展現出來,影片並沒有展現這些元素,而是把他描繪成乙個“神經質”的“魯莽的人”,他不指揮,而是與士兵一起衝鋒。

在埃及,拿破崙確實可以看到金字塔,但與馬穆魯克士兵的戰鬥仍然很遙遠。 所謂“轟轟金字塔”實在是荒謬,這樣的措施毫無意義。 離開埃及的主要原因不是約瑟芬的不忠(拿破崙自己的事情也不是沒有少數事情),但埃及戰局的困難和法國的動盪是關鍵。

奧斯特里茨戰役看起來很熱鬧,但經不起推敲。 影片完全忽略了拿破崙一系列巧妙的策略和操作,只關注“冰湖”。 “冰川湖”確實存在,但它的作用並不像電影中那麼誇張——彷彿整個俄奧軍隊都被拿破崙的設計淹沒了。 戰鬥的核心是“高地”,拿破崙主動割讓這個“戰場”來迷惑敵人,然後率領法軍打了一場漂亮的攻勢,最終取得了巨大的勝利——奧斯特里茨戰役可以說是拿破崙所有輝煌功績中最耀眼的一次。

撇開其他錯誤不談,滑鐵盧的《終局之戰》最值得抱怨的是。 這場運動的影響是如此強大,以至於今天的人們仍然將“滑鐵盧”視為“遭受失敗的不屈不撓的勝利者”的代名詞。

關於這場戰鬥的歷史資料和研究非常充分,網上也有非常專業和詳細的評論,這裡就不“拿斧頭”了。 只有兩點:拿破崙絕對不是騎馬衝鋒,而是一直坐在軍隊的大帳篷裡;威靈頓公爵絕對不是乙個老式的冷血動物。

如果說雷道的《拿破崙》是歷史,那麼它無疑是錯誤百出的。

無味電影:

《拿破崙》整部電影完全是“跑賬”,看不到人物的豐富維度和蛻變,甚至很多重要人物都像舞台上的背景板,耀眼卻又可有可無。 最致命的問題還是主角們——拿破崙和約瑟芬不僅“令人不安”,而且“難以理解”。

整部影片基本是按時間順序展開的,沒有花裡胡哨。 在歷史和傳記電影中,這種處理方式非常普遍,可以理解。 但《拿破崙》給人的感覺就像是乙個無聊的“流賬”。 說實話,除了開場王后被送上斷頭台、砍頭的那一幕,以及保皇黨叛亂中拿破崙“拉大炮轟人”和戰場上殺戮的吶喊聲外,看電影的過程非常沉悶。 至少和我看同一部電影的觀眾,在電影結束時都掩飾不住臉上的疲憊。

首先,影片的色調較暗,彷彿加了一層濾鏡。 我猜導演想用色調來體現歷史的嚴肅和莊嚴,但效果並不好。

其次,影片內容“不合適”,在拿破崙和約瑟芬的愛情史上花費了太多精力,這不是觀眾所期待的。 畢竟,當人們走進劇院時,他們希望看到騎在馬背上南北作戰的偉大英雄,以及年輕的戰神皇帝。

且不說拿破崙的“武術”應該佔據多大的空間,至少要表現出《拿破崙穿越阿爾卑斯山》和《拿破崙的加冕典禮》的方位,這兩幅作品在東北澡堂經常被用作裝飾畫。 沒有戰略,沒有縱橫規劃,雷導演的電影對拿破崙的事蹟展現得太少,完全“不正確”,或許可以稱《拿破崙的演義》、《拿破崙秘史》、《拿破崙與約瑟芬》才是恰當的。

最後但並非最不重要的一點是,這部電影的兩位主角拿破崙和約瑟芬的人物形象令人驚訝。 坦率地說,這部電影中的拿破崙簡直就是乙個“怪胎”:他自卑自大,渾身充滿了童愛和黃色的垃圾,有點“耙耳朵”,還有一點“愛母的乾淨”。 約瑟芬這個角色也不甘落後:除了在男人堆裡散發著“”的魅力外,更是與拿破倫上演了“瓊瑤大戲”,總是透露出“三分冷淡、三分嘲諷、四分漫不經心”。

人物塑造的失敗,直接導致了劇情推進過程中太多的詭異邏輯,給人一種拿破崙率領法國征服歐洲大陸“又氣又怒”的感覺,一切都是為了約瑟芬。

滑稽可笑的意識形態宣傳:

我不想像網上很多博主一樣,譴責《拿破崙》是“歷史虛無主義”,是美國荷里活讓其他國家文化相形見絀的“模範劇”。 因為,這部電影的創作者不夠聰明,不會做出這麼壞的事情。 相反,他們愚蠢到用自己的文化產品“挖祖墳”。

在電影公告的採訪中,導演公開表達了對拿破崙的“蔑視”,大致意思是:他是乙個野心家和屠夫,帶來了災難。 由此產生的電影確實反映了這一觀點。 導演和主演們將“批判”作為總基調,並將其作為整部電影的思想核心。

誰創造了拿破崙?世紀之交是歐洲,大革命時期是法國。 他的崛起、成就、失誤和衰落,都是人類歷史留給後代的財富——有經驗和教訓。 不可否認,法國大革命有非常血腥的一面,拿破崙戰爭帶來了悲劇**,但無論法國大革命和拿破崙被評價為“無用”,無論多麼醜陋或不分青紅皂白,顯然都不符合歷史真相。

導演的《春秋筆法》給本來就不真實的東西增添了一層不真實感——影片結尾列出的**數字,故意把所有的“鍋”都扔給了拿破崙乙個人。 如何?英國、普魯士、奧地利、俄國等國多次主動組成“反法同盟”攻打法國,拿破崙必須為攻打法國承擔“罪責”

提醒導演,法國大革命是世界推翻封建制度、追求“自由民主”和“自然人權”的偉大典範,拿破崙頒布的《民法典》是法治精神的象徵。 所有這些都是西方自詡的“文明”和“先進”的基礎。

玩,批評這個,批評那個,不要真的挖自己的“祖墳”。

唉,太激動人心了!電視劇集《漢武帝》中的那段話唱得好——“千年誰還記得誰”。 和拿破崙一樣偉大,難免會在歷史的長河中逐漸淡出,讓他成為乙個“會打扮的小姑娘”。

相關問題答案

    卡耐基的《人性的弱點》,乙個幾千年來被無數次檢驗的真理

    戴爾 卡內基的 人性的弱點 側重於人際交往中的溝通技巧和心理學原理。該書包括了解人性的本質 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提高溝通技巧 增強自信心和自尊 解決衝突和問題等方面。這些知識點對於我們提高人際交往能力 改善人際關係 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都很重要。.如果你想收集蜂蜜,那就不要把蜂籠踢翻。.微笑不會花費...

    中國清末一位名醫的驚人預言,一百年後會是這樣的!

    晚清時期,著名醫師陸世墨以醫術出眾 文學才華著稱。在晚清複雜荒誕的社會裡,這位博士和文人用 新中國 一書做出了乙個意想不到的預言,描繪了百年後神奇的中國。他的想象與當時的黑暗現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深刻的思考。晚清社會兩極分化,清朝統治者沾沾自喜,與外界隔絕,導致與外界隔絕。這使得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