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召開的全國住房和城鄉建設工作會議提出,構建房地產開發新模式,建立“人、房、地、錢”聯動新機制。 加快構建房地產“人地聯動”模式,解決市場供需錯配,促進樓市平穩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人口是衡量住房需求的基本維度,也是房地產發展的根本驅動力。 近年來,我國人口更加向城市群集中,一線城市和熱點二線城市住房相對短缺在人口淨流出的中小城市,特別是遠離大都市圈的小城市,房地產庫存較大,整體處於過剩狀態。 人口流動導致的分化加劇是房地產市場的鮮明特徵之一。
因此,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應以人口變化為邏輯出發點。 縱觀近幾年樓市調控政策,部分城市收效不盡如人意。 分析原因,除了短期政策傾向明顯、調控措施滯後外,更重要的是各地更加重視需求側調控,供給側調控不夠,供需調控不對等,市場供需平衡改善, 解決短期問題與長期發展的協調程度不足。
* 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推進以縣域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 城鎮化是房地產發展的重要內驅力,城鎮化的良性發展需要以人為本。 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城市在進行城鎮化規劃時刻意追求發展規模,導致土地規劃和人口規模嚴重失衡,給樓市健康發展埋下了隱患。
此前發布的公共服務“十四五”規劃提出,人口淨流入的大城市要大力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主要解決符合條件的新市民、青年等群體的住房難問題。 這也是為了根據人口流動情況調整相應的政策。 不過,也有人認為,隨著保障性住房建設的增加,將對房地產市場和商品房形成制約。 事實上,住房整體取決於實際供給和有效需求,無需過多擔心保障性住房對商品房市場的影響。 從覆蓋的人口來看,很多進城務工在城裡打工時間長,他們不是購買商品房的主力軍,但保障房可以讓他們安頓下來,更好地在城裡生活和發展剛畢業的年輕人以租房為主,保障房的**不會造成買房人數的大幅減少。
總之,談沒有人口的樓市,不僅是水源,更是一棵沒有根的樹。 各地要科學配置要素資源,加快構建房地產“人地聯動”模式,土地開發和房地產市場政策要緊緊圍繞人口變化,以人為本,以房為本。從總體上看,我國人口增長期已經結束,房地產開發已成為歷史,市場逐漸進入精細化存量時代,應探索建立人口變化的動態土地供應體系,提高土地配置效率,解決土地資源供給錯配問題,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本文**:經濟** 作者:郭存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