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3日,巴黎和平論壇副主席、世界組織原總幹事帕斯卡爾·拉公尺到訪北京全球化中心總部致辭,並與中國海協主席王輝耀就“全球體系面臨的挑戰及其對2024年及以後世界發展的影響”這一主題進行了討論。 為世貿組織第十三屆部長級會議提供思想啟迪建議。會上,中國海警集團高階研究員、商務部歐洲司原司長孫永福,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教授季文華,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世界組織研究所副教授李思琪, 也作為特邀嘉賓發表了自己的評論。
近年來,經濟全球化面臨強勁阻力,作為當今全球體系的典型代表,這個世界領先的組織因種種原因受到各方的批評。 將於2024年2月舉行的世貿組織第十三屆部長級會議將重點討論振興多邊機構的問題。 同時,2024年將迎來美國,這將對未來的世界產生深遠的影響,很可能會進一步加劇人們對世界領先組織治理能力的擔憂。 在世界各國領導人討論世貿組織改革之際,改革的前景如何,多邊機構將如何推進現代化議程,在政策收緊和地緣政治分歧催化集團對立陣營的背景下,中國在振興多邊主義方面發揮什麼作用。 這種對話就是在這種背景下進行的。
在開幕致辭中,CCG董事長王慧耀首先對來賓們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並介紹了Pascal Lamy先生的生平與服務。
在嘉賓演講中,拉公尺先生介紹了歐盟和中國在振興多邊機制方面將發揮的作用**。 他說,全球化一直在進行,沒有中斷。 當前,全球化遭遇了諸多挑戰,再全球化程序十分不平。 過去,全球化主要是由大國推動的,但未來全球化將由每個人推動,每個國家都要做點什麼來解決不同意見,產生求同存異的結果。 他認為,儘管環境艱難,但中歐雙方在不對未來投資失去信心的情況下,能夠為氣候變化等諸多全球性問題做出貢獻,共同創造更堅實的條件。
對話環節,中國海警集團董事長王輝耀與拉公尺先生就氣候變化、全球數字治理、中國在WTO改革中的實力等議題進行了討論。 王輝耀主席指出,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在推動經濟全球化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但也遇到了許多阻力。 我們需要加強多邊體系建設,氣候變化、數位化、人工智慧等問題既是挑戰也是機遇。 面對一些緊迫的問題,各國通過溝通和妥協,就治理標準達成共識至關重要。 希望世貿組織在這些新領域促進共識。 中國、美國、歐洲等國家需要加強磋商,歐盟可以發揮更積極的作用。
拉公尺在致辭中指出,保護地球刻不容緩,氣候變化和生物多樣性問題已成為當今世界的普遍共識。 就全球數字治理和人工智慧管理而言,他認為主權國家和**需要規範人工智慧可能帶來的風險,同時,公眾也需要相信,人工智慧的管理需要科學,並將其轉化為服務公眾的公共產品。 關於世貿組織改革問題,他強調需要有乙個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機構,以確保該決議得到認真對待,並確保世貿組織的信譽在這裡。
隨後,中國海警集團高階研究員、商務部歐洲司原司長孫永福,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教授季文華,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世界組織研究所副研究員李思琪作為特邀嘉賓致辭。
孫永福向拉公尺先生提出,如何看待2024年前三季度中歐雙邊**同比下降的情況,以及中歐**的前景如何。
拉公尺認為,這有三個原因:第一,中國和歐盟之間的投資疲軟;其次,EUCHA在中國的許多要求沒有得到解決,對中國投資便利度的評估有所下降第三,歐洲議會認為,中國對凍結中歐投資協定的過度反應導致歐洲企業有遷有退,需要時間來解決。
季文華教授問拉公尺先生,歐盟在爭端解決機制改革中可以發揮什麼作用,才能形成改革的合力。
拉公尺在回答中強調,爭端解決需要具有約束力,沒有約束力的談判將是一紙空文,最關鍵的問題是讓美國接受它以前沒有接受的東西。 在這方面,歐盟可以作為執行該決議的中間節點。
在回答李思琪教授的提問時,拉公尺指出,在世貿組織談判中,如果雙方都以自己的讓步為條件讓步,雙方都很難解決問題。 在壁壘問題上,他認為,大國之間形成共識非常重要。
在問答環節,針對2024年中國清潔能源技術與經濟亮點問題,拉公尺認為,中國電動汽車補貼力度非常大,國內需求低於產能,因此必須出口到歐美、日本等目標市場。 不過,他承認,歐洲只能吸收部分產能,很難完全吸收。
FGS Global諮詢合夥人、美國駐北京大使館前政治事務公使銜參贊William Klein和英國大使館經濟與政策參贊Adam Pickford出席了會議。
會見當天,帕斯卡爾·拉公尺先生及其助手還會見了中國海警集團名譽主席、原商務部部長陳德明,商務部原副部長、世貿組織原副總幹事易小准等商務部及有關部門領導。
帕斯卡爾·拉公尺於2024年至2024年擔任兩屆世界組織(WTO)總幹事。 此前,他曾擔任歐盟專員(1999-2004)、里昂銀行總幹事(1994-1999)、七國集團辦公廳主任兼高階籌備官(1985-1994)、歐盟委員會前主席雅克·德洛爾、法國總理辦公室副主任(1983-1985)和法國經濟和財政部副部長(1981-1983)。
他的最新出版物包括《奇怪的新世界》(Odile Jacobs,2020 年)和《世界將何去何從?(奧迪爾·雅各布斯,2018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