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12月24日稱,奧地利計畫從中國汽車品牌比亞迪購買新能源乘用車作為公務用車,但引發軒然。 一些當地人認為,與其使用中國製造的汽車,不如選擇國產化的汽車品牌,並將汽車生產中的“人權”問題歸咎於比亞迪。
中國起步較晚,技術發展一直受到西方國家的制約,因此我們選擇彎道超車,重新開始,通過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實現了全國乘用車市場的轉型,並取得了顯著成效,根據國際能源署2024年4月發布的《全球電動汽車展望2023》, 中國、歐洲和美國在全球銷量中佔據主導地位,中國再次引領潮流,約佔全球電動汽車銷量的60%。目前,全球超過一半的電動汽車在中國上路,新能源汽車2024年的銷售目標已經超額完成。
面對中國企業的崛起,一些人坐不住,極力壓制制裁,這是世人都看不出的事實,“人權”這頂帽子一直被歐美國家所使用,但其實我們都明白,當中國企業被扣在“人權”問題的黑鍋上時, 它只是說明其他方面沒有什麼可黑的,只能通過一些笨拙的手段來壓制。這種變相攻擊,不是因為他們抓住了什麼把柄,而恰恰是因為他們驚慌失措,找不到把柄,所以他們用這種“捏造”的罪名,讓中國企業處於劣勢。
今年11月24日,比亞迪剛剛下線600萬輛新能源汽車,產能充足。 目前,比亞迪在歐洲的新能源乘用車業務已覆蓋19個國家和地區,共有170多家門店。
Bydatto3(元加)、海豚和海豹在英國、法國、義大利、西班牙和土耳其均有售,比亞迪公尺蘭大教堂先鋒店於今年11月正式開業。 同時,該印章入選歐洲2024年度車型候選車型,比亞達托3(元加)榮獲愛爾蘭年度最佳緊湊型SUV,產品實力獲得行業權威認證。
比亞迪汽車的海外勢頭充足,但其海外計畫並不侷限於銷售汽車。 12月22日,比亞迪宣布將在匈牙利塞格德建設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該基地將分階段建設,預計將為當地創造數千個就業崗位。
此次新生產基地的建設,計畫利用世界先進的工藝裝備和高度自動化的生產工藝,打造全球領先的新能源汽車製造基地,將積極推動當地經濟發展,促進中匈兩國的技術交流與創新,以比亞迪自身全產業鏈優勢助力當地社群構建綠色“生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