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國家文化數位化戰略的深入實施,數字技術推動我國文化市場主體數量不斷增多,文化及相關產業規模也在不斷擴大。 根據《中國國際文化發展報告(2023)》,2024年中國對外文化產品進出口總額為18027億美元,出口額約2024年8億美元,進口額約1659億美元;其中,我國文創產品進出口佔全球市場比重普遍上公升,出口總額接近40%。 中國國際文化進入新一輪快速發展,成為中國國際化增長的新焦點。
在全球市場中,文化交易過程中會出現產出投入不平衡、文化不平等等擴張主義傾向,對目標國的文化傳統、價值觀和生活方式產生影響。 當前,維護國家文化安全,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已成為我國面臨的重要課題。
文化安全具有雙向的特點,文化輸出國通過文化產品和服務向目標國的思想、價值觀和生活方式滲透,相應地,進口國通過保護和發展本國民族文化,調整文化發展戰略,發揮比較優勢,擴大文化輸出,以抵制外來文化對本國的影響。 因此,國家文化安全受兩個因素影響:國內主流文化的凝聚力和文化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一方面,乙個國家文化的安全係數與國內主流文化的凝聚力密切相關。 有別於工業快消品滿足人類衣食住行基本目的的工具屬性,文化產品具有情感屬性,其消費體驗依賴於特定的價值觀和審美共鳴。 國內主流文化的凝聚力越強,文化企業越重視自身文化的傳承和創新,文化產品和服務就能更準確地滿足本國人民的文化消費需求,本土原創文化產品主導國內市場,可以有效對沖其他國家文化產品和服務對價值觀的衝擊, 思考習本國人民的習慣和生活方式反之,當全國人民更加追逐外國文化產品和服務,呈現出國內和國際文化赤字時,國內市場就會被大量的外國文化產品所擠占,國家原有的文化傳統和價值取向就會受到嚴重衝擊,民族文化產業的安全壓力就會加大。 另一方面,國家文化安全也與國家文化產品和服務的國際競爭力呈正相關。 一國的文化產品和服務所佔的國際市場份額越大,消費者的認可度就越高,國家在國際市場上的話語權和規則權就越高,就越有能力維護自身文化利益不受侵犯,保證外國文化體系的正常執行不受破壞和威脅。
當今世界,文化潮流相互激盪,不同價值觀相互博弈。 大力發展文化,不僅可以獲得經濟效益,而且可以防止外來文化和價值觀對內本國文化的侵蝕和衝擊,對外傳播自己的文化價值觀和思想習習慣,從而影響乙個國家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 中華民族擁有豐富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文化資源,充分發揮中國文化資源的先天優勢,深入挖掘國內文化市場的巨大潛力,強化“內容為王”的產業特色,不斷開拓海外市場,是維護國家文化安全、推動文化“走出去”的必由之路。 (程冰,作者為中國藝術研究院文化發展戰略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
*: Brigh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