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增產再度高位增長。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最新資料,今年全國糧食總產量為13908億斤,增加178億斤或1斤3%,再創歷史新高。 但令人擔憂的是,自秋糧上市以來,糧價呈現全方位下跌趨勢,農民可能面臨增產不增收的困境,這將影響來年種糧的積極性。
今年糧食增產來之不易。 受極端天氣影響,糧食生產面臨黃淮罕見“暴雨”、華北和東北地區嚴重洪澇、西北地區區域性乾旱等不利因素。 **高度重視糧食生產,各地區、各部門嚴格落實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責任,在全國大面積實施增產行動。 今年以來,全國穀物播種面積和產量均有所提高,全國27個省份糧食增產,有效抵消了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糧食產量連續9年保持在1超過3萬億斤。
今年糧食增產再次證明,我國打破了“兩豐兩歉、一檔”的農業生產週期規律,能否打破增產不增收的“收成悖論”呢?根據經濟學理論,糧食需求的無彈性和糧食豐收意味著糧食供給增加了,但需求沒有增加,糧食供大於求,農民種糧收入減少。 秋糧上市以來,大豆、玉公尺、大公尺均呈現下行趨勢,但從糧價整體走勢來看,目前秋糧收購價格仍高於疫情前,處於疫情以來的中高位。 在糧價下跌和種糧成本的雙重擠壓下,農民種糧的收入空間進一步縮小。
為解決糧食增產不增收的問題,我國不斷完善和完善農民種糧“一級補貼+保險”收入保障機制。 在支援方面,今年將繼續落實主產區小麥、大公尺最低進貨量,防止“廉價糧食傷農”。 夏糧早稻收購期間,主產區未開始實施小麥早稻最低收購價。 秋糧上市以來,黑龍江近期推出大公尺最低收購價,確保農民賣糧撐底。 在農業補貼方面,今年將繼續落實玉公尺、大豆、大公尺等生產者補貼政策,發放農機、農資和農業防災減災基金購置補貼,但要確保各類補貼精準發放到糧農手中,防止“殭屍農機”騙補貼事件再次發生。 在農業保險方面,我國全面推行全國糧食主產縣三大主糧作物全價保險和種植收益保險,在黑龍江、內蒙古試點實施大豆生產成本保險和收益保險,防範市場風險和自然災害風險。 為了讓農民安心種糧,國家有關部門近期出台政策,大力提公升糧食大產縣公共服務能力,進一步夯實糧食生產大縣民生基礎,增強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糧食規模化生產被認為是增產、降本增收的有效途徑。 近年來,我國加快高標準農田建設,探索小田與大田結合的有效途徑,逐步解決耕地破碎化問題,提高糧食生產規模化、機械化和標準化水平。 規模化是乙個漸進的過程,目前我國的糧食生產仍以小農戶為主,在小田大田的過程中,切記不要邊緣化小農戶,讓願意耕種的小農戶沒有土地可種。 對於廣大農戶來說,耕地承擔著糧食生產和農民生存保障的功能,可以保障“公尺袋”和“菜籃”的安全,解決農民就業問題,短期內緩解城鎮就業壓力。 提高糧食生產質量和效率,還需要推動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探索構建“公司+合作社+農戶”的商業模式,讓農民共享食品全產業鏈的增值效益。
糧食增產和農民增收要統籌推進,不容忽視。 增加糧食產量,可以保證糧食供應安全,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促進增收。 在今年糧食增產的大形勢下,要千方百計保證農民增產增收,照顧好農民種糧的積極性,集中精力做好田間管理,為來年的豐收奠定基礎。 (本文**:經濟** 作者: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