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元行業再度“撤退”,張忠謀改卦,中芯國際或許出事
用錢買技術難,大陸做不出頂級晶元"。這句話出自台積電創始人張忠謀之口,更有趣的是"我非常看好內地晶元的發展"也是從張忠謀的口中傳出的。 但與後者相比,筆者認為前者才是張忠謀真正為台積電爭取的優勢,當然是中芯國際看不起他,所以中芯國際開始大力擴產28nm晶元,屬於台積電"向後",張忠謀嗤之以鼻。
張忠謀曾告訴中芯國際擴大生產,28nm的實際市場需求已經飽和。 似乎在看這樣乙個成熟的市場,台積電在中國南京擴建了28nm生產線,同時,在日本半導體領域建立的工藝也涵蓋了所謂的28nm"向後"能力。 最近幾天,張忠謀改變了方向,宣布計畫再建乙個"向後"晶元工廠。
據半導體裝置業內人士透露,台積電目前正在評估在歐洲建立特殊晶圓廠的可能性。 除了啟動28nm和22nm工藝的第一道工序外,德勒斯登的12英吋新工廠已經確定,這也是產能擴張的重要節點,因為英飛凌等已經停產。 可以看出,這與28nm晶元產能的落地類似,這與張忠謀觀察到的現實市場需求趨於飽和的情況相反。
中芯國際要麼沒想到會這樣。 筆者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無論時機如何,台積電都牢牢領先於先進製程,正如劉德音所說,這就是台積電的競爭優勢。 事實上,台積電也忠於先進的製程技術,從5nm、3nm到2nm,台積電的布局圖中提到要推動快速的生產速度。 根據計畫,中芯國際與其市場擴張並不衝突。 老實說,這不會對中芯國際的未來市場產生太大影響。 但現實情況是,台積電在28nm領域的擴張並沒有停止,中芯國際不可能在28nm市場競爭沒有壓力。
中芯國際可能沒有預料到這一點,反向操作只會對我個人影響到中芯國際,但影響並不大。 畢竟我們國內的自給率在快速提公升,在這個前提下,只要中芯國際的產能和技術能夠跟上,那麼我們國內的28nm中芯國際市場就能賺到不少錢。 至於台積電的能源部分,那就是台積電的產能。
同時,我個人覺得,比起中芯國際,美國還是比較驚訝的。 首先,台積電正在逐步布局自己的產能線整體,很明顯會在美國建廠"墊腳石"這顯然與台積電在諸多質疑中打造先進製程工廠的態度有些不同。 其次,很多人認為台積電28nm市場擴張是基於市場需求,但這只是乙個表面的原因。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台積電在美國建立了稍微先進的晶圓廠,其他都是成熟的工藝,先進的工藝放在各自的地區。
為什麼?很多人可能會認為,台積電為了保持自身優勢,會有這樣的選擇。 但眾所周知,它忘記了乙個根本問題,所有的半導體資源都是有限的,就像最典型的一樣"能源問題"同樣,如果台積電在自己的區域擴建其28nm工廠,很可能會減少其餘工藝的資源,畢竟資源有限,能源短缺一直是行業的隱患。 因此,情況非常明朗,成熟技術的搬遷仍然是先進技術的優勢。
但我們都知道,美國不僅希望台積電設廠,也希望台積電有在美國進一步超前布局的可能。 但現在台積電正在逐步擴大這個計畫,很可能會讓老梅的算盤落空,很可能會超出他們的預期。 就此而言,您認為台積電現在正在積極提高 28nm 的產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