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山東大學率先對外國留學生實行學生夥伴制度,這讓很多中國人非常不滿。 這一事件的走向,既是很多中國留學生對國內一些大學的不滿和對留學生的超國民待遇,也是幾千年來被儒家思想感染的中國人的本能反感。
當年那起事件在網路上引發的關於山東大學的討論和爭議,對很多網友來說都是顯而易見的。 幾次衝上網路熱搜,又幾次回到沉悶。 不過,這幾天,中國網路上又有關於學生夥伴制度的討論,但這次的目標是德國的大學。
從網上收集到的一些截圖來看,德國大學正試圖改變現有的學生夥伴制度。 原本旨在幫助外國學生更快地融入當地生活和學習的志願社會活動,已經轉變為流動兒童和當地女孩共同學習的模式。
而從截圖來看,本地女生和移民學生在一起的**看起來很不舒服。 由由於缺乏外國新聞,因此我們無法確認網際網絡上的新聞是否正確。 但這並不能阻止我們遵循德國過去欽佩的夥伴制度。
當國際學生或移民學生抵達德國時,他們會有一名當地青少年陪同,幫助他們適應新環境並解決他們的語言和文化困難。 這種模式幫助留學生更好地融入新的社會環境,同時也讓當地青少年有機會了解不同的文化,增強他們的全球視野和多元文化理解。 在當地人眼中,這對當地人來說是乙個雙贏的局面。
在德國大學中,12%的學生是外國學生。 因此,為了避免因語言和文化環境的差異而給外國學生帶來一些不便。 德國大學開展了許多幫助本國志願者的專案,例如:好友程式跟串聯程式。
“親密朋友”計畫更側重於幫助外國學生融入當地生活,更快地熟悉當地環境。 例如,公共汽車位於 **最好的當地美食**你怎麼去你的宿舍什麼的?有點像我們大學學生會裡的那種高年級學生,帶著新來的人進學校的感覺。
語言夥伴計畫是字面意思,讓外國學生更快地適應當地的語言環境,有利於資訊交流和溝通。 例如,中文系的中國學生和德國學生將開展中德交流和會面活動。 這個專案更注重群體交流,更學術!
無論哪種方式,重點都是更平等的溝通和幫助。 然而,過去德國大學的嚴肅課程中,顯然不存在乙個男外國學生和三個女學生的不舒服安排。
隨著德國移民政策的調整,越來越多的移民家庭選擇將孩子送到當地學校接受教育。 這也帶來了一系列新的問題,如語言障礙、文化差異,甚至宗教問題。 如果是這樣的話,德國決定改革夥伴制度,將原來的一對一夥伴模式改為移民子女與當地女孩結對學習的模式,也不是不可能。
一方面,由於性別差異,男女生在學習興趣和學習方法上存在差異,可能會影響學習效果,不如以往的密友計畫那麼純粹。 另一方面,如果處理不當,這種模式可能會引發一些社會敏感問題,例如性別歧視、種族歧視等。
但不管這是真的還是假的,我們的大學是安全的,沒有必要學習這樣一種適應外國環境的制度。 首先,我們國家沒有這麼多的移民,所以自然不會面臨德國移民人數眾多帶來的諸多問題,以及目前正在經歷的社會撕裂。
其次,中國人對學生夥伴制度的本能抵制,並不是因為他們不願意幫助外國學生。 正是因為國內一些大學給予外國學生超國民待遇,破壞了大學學習環境和氛圍中的公平、公正原則。 這是這種事情這些年經歷的主要因素,但還是能多次掀起軒然!
我們可以大膽猜測,當國內高校自願對國內大學生實行學生夥伴制度時,可能就不會有那麼大的爭議了吧?
優質作者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