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刷**時,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一段話:總有一天你會明白,你的委屈必須由你自己消化,你的秘密不應該被人說出來,真正理解你的人很少,大多數人只會站在自己的位置上偷看你的笑話,你能做的就是隱藏秘密, 然後一步步長大。
每個人的生活中,總會有這樣或那樣的不快樂和困難,在最黑暗的時候,有的人選擇默默承受,獨自解決問題,而有的人則選擇向別人哭泣。
事實證明,這不僅沒有解決問題,反而使問題變得更糟。
我讀過乙個故事,說乙隻猴子不小心受傷了,傷口不是特別嚴重,過幾天就會痊癒,但每次受傷的猴子看到同類的猴子,他都會把傷口開啟給大家看,所以還沒等他回到自己的山洞,他就死在了路上。
猴子因傷口反覆張開而失血過多而死亡。
我們中的許多人就像受傷的猴子,當出現問題時,我們遇到的任何人都會向他人展示我們的傷口。
每次開啟,傷口都會再次疼痛,並且每疼痛一次,傷害就會增加一分,使傷口更難癒合。
魯迅先生曾經說過:“人類的喜怒哀樂是不一樣的,從來沒有所謂的同理心,你很容易選擇向別人抱怨,也許別人只是把你的痛苦當成自己幸福的源泉。”
我讀過一句很有道理的話:這個世界上除了你的父母,沒有人會希望你過得好。
所以,當別人知道你過得不好的時候,表面上會理解你,安慰你,但其實,他們可能在心裡對你發生的事情感到高興,畢竟,只有你不好,他才會好起來。
或者如果你向別人抱怨別人渴望已久的生活,那麼對方就會認為你在炫耀,你會感到厭惡和惡意。
張愛玲在她的散文《傘下》中寫過這樣一幕:下著大雨,有的人有傘,有的人沒有傘,沒有傘的人走到傘底躲雨,有些遮蓋,但傘的邊卻洶湧而下,卻比外面的雨更猛烈, 而擠在傘下的人們,渾身濕透了。
下雨的時候不要向別人借傘,對方可以同情你一會兒,但不會一輩子。
乙個有傘的人,可能不會拒絕你鑽到他的傘下,但他不能給你,否則他自己也會被淋濕,你不能指望別人每次都願意為你撐傘。
我曾讀過一句話,說:人與人之間有心理距離,我們不會找人無緣無故地抱怨,要對這個人有信任感,才會敞開心扉。
但對於傾聽者來說,超越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尺度,例如,傾聽者認為與你的關係不夠熟悉,無法了解你的私隱,會造成心理負擔。
所以,當人處於低谷時,就要學會把自己變成沉默模式,正如太宰治在《人間失格》中所說:“我覺得向別人抱怨是徒勞的,默默忍受總比忍耐好。”
換個角度想想,如果乙個受傷的人在你面前表現出了多大的痛苦,但傷口終究不在自己身上,你怎麼能體驗到那種錐形的感覺呢!
世上沒有不受傷的人,大家都忙得顧不上自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煩惱。
與其指望別人為你提燈籠,不如自己點亮一束光,做自己的靠山,不要做久久嘆息的否定者。
即使別人覺得你很可憐,但問題就擺在你面前,別人不會為你承擔絲毫負擔。
你無休止的抱怨只會向別人展示你的無能,可能會得到一些廉價的安慰,但這對問題沒有絲毫幫助。
正如《單月不知心底》中所寫:“我們的心,我們的肉體,在我們每個人身上生長,起起落落,我們自己口味的味道,只有我們自己知道。”
如果你有時間抱怨,不如想辦法解決問題,當你明白苦難是世間的常態時,你就會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混亂。
真正厲害的人,懂得默默承受一切,把痛苦消化成前進的動力只有在泥潭中靜靜積蓄力量,才能在苦難中衝破重圍。
正如泰戈爾所說,“你今天所忍受的痛苦、損失、責任和痛苦最終會變成光明,照亮你的道路。
在經歷了許多障礙之後,在未來,這是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