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生活的強迫,誰會願意賣掉自己的兒子和女兒。
今年是中國成為醫藥創新發源地的第一年,根據PharmaCube資料,2024年,中國創新藥許可對外(境內對國外)交易總額將超過350億美元,比2024年增長超過27%。 其根本原因,既有自研、進步創新的理想敘事,也有投融資難、BD首付輸血的現實悲劇。
一些生物技術公司乾淨利落地出售他們的核心管線,雖然他們生存下來,但他們必須重新開始。
2024年,醫藥行業澎湃的內生增長動能將遭遇兩個冷酷的現實。
海外資本寒冬即將結束,CXO、XBI、IBB自11月1日以來飆公升,而國內無利可圖的創新藥企IPO再融資受阻沒有結束的時間表。 在大國科技鬥爭的背景下,這將長期損害我國生物科技的活力。
很多人沒有注意到,醫保局官網的基本醫保收支從10月份起將不再公布同比增長資料。 隨著低基數效應的消失,預計2024年醫保支出將重回高個位數增長(2024年2024年醫保支出CAGR6%)。當然,國家已經盡最大努力將醫療費用的增長率保持在接近GDP增長率的兩倍。
在投融資支付環境趨緊的情況下,存量和結構性增量的爭奪戰將更加激烈,2024年將呈現出極其分化的局面,讓我們快速忽略新年由冷到熱的可能性。
市值低於10億
市值低於10億港元的香港上市18A公司增至9家,佔B標誌生物科技公司的17%。 參考2024年至2024年通過納斯達克IPO上市的424家創新藥企,已不復存在的比例已達47%,存續企業中37%的市值低於1億美元。
在近一半的生物技術公司消失後,美國創新藥產業並沒有結束,而是更加強大,所以沒有必要多愁善感。 要形成國內生物技術正常的代謝(退出)生態,需要將市值結構擴大到10億港元以下,降低併購門檻,讓管線實現貨幣化流動。
10億港元以下的生物科技公司無需悲觀,只要現金儲備充裕,管線具有臨床價值,並有機會重塑自我。 此外,10億港元已不再是國內大型綜合性藥企的資本門檻。
冷靜等待結束
Kintor 正在平靜地等待自己的結局。
曾經在5個月內10次,成為全球醫藥股之王,甚至在隨後的漫長旅程中,也充滿力量,大約有10個單日**機會超過10%。
與最高點89元相比,已經下跌了98%。
生物技術公司會犯多少錯誤?金拓藥業經歷了3次III期臨床失敗,普克魯胺沒能擦過疫情的熱度,現在連前列腺癌和脫髮的基礎椎間盤都失去了。 2023H1虧損2億元,現金儲備7億元,一年內或按要求貸款1億元。
還有奇蹟可以逆天改變乙個人的生活嗎?
當金拓藥業股價暴漲時,並沒有從新冠疫情中賺到一分錢的收入,而資本市場的魅力在於畫餅可以滿足飢餓感,計算出來的錢比手裡的錢更有價值。
在生物科技領域,隨著少數老闆和他們背後的運營團隊能力的提公升,現在已經很難看透餡餅了。 在循證的科學中,任何高階局最終都會被曝光,早期的臨床資料會不規則或水汪汪的,但III期註冊臨床試驗的揭盲會飛出黑天鵝。
擁有十億大單品有多難?
2024年是生物科技真正的商業驗證期,我們或許可以發現,單品要跨越10億的門檻是多麼困難
隨著支付政策向創新藥的傾斜,長效大品種的銷售高峰將略有改善,但在質變發生之前,10億到50億的**模式過於理想化。
生物科技的商業化程序中出現了危險訊號,一些上市3年左右的明星藥物出現了停止攀公升的跡象。 再鼎醫藥的核心產品PARP抑制劑則樂在2024年剛剛突破10億美元大關,2024年第三季度銷售額環比下降3%3%。榮昌生物的ADC藥物vedicitumab於2024年6月獲批上市,距離10億大關還很遙遠,2024年前三季度vedicitumab+替他西普的總銷售額為77億元,付出的代價是5銷售費用4億元。
榮昌生物是一家擁有兩次IPO的迷茫公司,但目前的現金只能維持半年,2024年前三季度虧損103億元,貨幣資金+交易金融資產79億元,自身免疫重磅藥替他西普或眼科重磅藥RC28可能要尋求外部BD來補充現金流。
中腰部的生技檔過大,一旦造血能力跟不上消耗,就不排除出現下班的可能。
防禦性資產
2024年,傳統藥企將做大**。
強大的商業流動性和充沛的現金流是基本板塊,一些傳統藥企在本質上已經進化,幾乎學會了生物技術的方式和套路,在管線專案立項和BD能力上也日趨成熟。
傳統製藥企業的創新模式主要有三種。
首先,以百洋醫藥和招商證券為代表,基於對終端醫療場景的深刻洞察,在商業基因的指導下,建立了前端管線專案。 百洋醫藥集團承擔產業投資人和孵化器的角色,擁有廣泛的創新藥、高階醫療器械、基礎研究平台,培育和成熟創新產品,優先交付給上市公司,基本隔離創新風險,從創新產品的持續注入中獲得長期增長動力。
二是以恆瑞藥業為代表,全面布局ADC、GLP-1、自身免疫、阿爾茨海默病、痛風等創新藥所有高景氣賽道,進展領先。
三是形成以華東醫藥為代表的創新藥(GLP-1、ADC)、醫美(全產品線)、工業微生物的穩定結構。
血液製品依靠資源稟賦和剛性需求屬性,水龍頭不僅是龍頭,更是寡頭壟斷,將成為跨週期的防禦性資產。
市場對專注於平價替代和下沉市場的一流仿製藥和生物仿製藥的需求將強勁。 以仿製藥為代表的板塊業績增速趨穩,利潤規模有望在2024年達到集中採購以來的最高點。 百成藥業、三生諾和等龍頭仿製藥CRO公司的業績增速,以及手頭訂單的充裕,也驗證了仿製藥企業穩健盈利、不受投融資環境影響的邏輯。 部分仿製藥企業正在公升級仿製藥,持有創新藥大單品,進一步增強抗風險能力。
ADC仍然是最熱門的
2024年最火的創新藥屬於ADC“,曾分析過,中國企業的部分ADC產品已經具備了BIC優勢。
現在我們都看到,在中國進入全球前三的ADC資產,幾乎被跨國公司搶走了。
根據InscienceWeTrust Bioadvisor的資料,在過去兩年中,除羅氏外,所有腫瘤領域的跨國公司都完成了ADC引進交易。 中國生物科技成為全球領先的早期ADC資產**,2024年中國生物科技ADC對外授權交易的首付款總額是2024年的五倍(57億美元對12億美元)。
InscienceWeTrust Bioadvisory創始人Jun Tang博士預計,ADC將在2024年及以後繼續成為腫瘤學領域最熱門的領域。
EGFR ADC新藥MRG003已獲得FDA的快速通道地位,用於治療晚期或轉移性鼻咽癌,用於治療**胰腺癌的TF靶向ADC新藥MRG004A已被FDA授予孤兒藥資格。
頭部模式是初步的
2024年,中國進入創新藥元年,歷經10年的迷霧混戰,各細分領域負責人漸漸清晰起來。
新一代創新型藥企呈現出兩大巨頭的格局。 百濟神州2024年創新藥營收將超過恆瑞醫藥,如果能夠兼顧研發和財務,其市值有望超過恆瑞醫藥。 信達生物展現出卓越的臨床開發效率,其上市許可申請在國內KRAS G12C新藥競爭僵局中率先受理。 信達生物可能是中國入組患者最快的公司之一,在III期患者招募期間,CRA(臨床監護人員)可能每週7天出差,每天在醫院工作到12點。 獵頭來挖掘這些 CRA,走出去的 CRA 可以獲得 3,000 美元的推薦費,他們介紹給專案團隊並成功加入他們。
12月26日,信達生物啟動GLP-1雙靶點**藥物Masdutide的III期臨床試驗,對索馬魯肽進行正面挑戰。
創新藥的高景氣度賽道很多,下面只分析其中的幾個,布局寬泛的綜合性藥企就不重複了。
血液腫瘤領域的龍頭企業是諾誠健華和亞盛醫藥,其特點是現有患者數量多、生存期長、藥物銷售爬坡期長,容易催生爆發型。
腎病領域的負責人是雲頂新藥和三瑞諾藥業,其特點是患者基數龐大,大部分年齡在35歲以下,迫切需要避免腎衰竭。
自身免疫領域的領頭羊是康諾亞、康方生物、三生國健、諾誠健華、再鼎醫藥、澤璟製藥、全心生物,這條賽道的特點是自身免疫性疾病之間存在共病率,乙個創新藥甚至可以**10個左右的適應症,一旦第乙個適應症獲批,就可能成為集束炸彈,而在2024年, 國內首個白細胞介素家族和首個國內JAK抑制劑新藥將獲批上市。
在阿爾茨海默病領域,存在預期差距,國產藥物布局薄弱,臨床診斷的商業價值可能更高。 在《科學》雜誌最近的一篇文章中提到,為了保證阿爾茨海默病的安全性,整個檢查過程的費用是藥物費用的3倍。 阿爾茨海默病檢測的金標準是PET CT腦閃爍顯像或腦脊液檢測,但腦脊液檢測需要穿刺,低創PET CT腦閃爍顯像將成為主流。 血液生物標誌物檢測是最新的趨勢,它侵入性更小、成本更低、更容易獲得,結合了澱粉樣斑塊、tau 病理學和神經損傷三種血液標誌物,以識別和評估與阿爾茨海默病相關的生物學變化。 亞輝龍、諾維贊、熱根生物、金宇醫療、迪安診斷正在布局AD血液檢測試劑和診斷服務市場。 2024H1,禮來的靶向A單轉殖抗體donanemab的獲批將成為賽道的催化劑。
醫藥生物即將超越銀行,成為A股行業市值最大的行業,現實複雜多變,極寒酷熱並存,風險與機遇共生,2024年將是乙個重要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