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產業鏈、製造業等方面,中國發展非常迅速,盾構機、精密工具機、民航飛機等被譽為工業皇冠上的明珠的產業鏈基本被中國突破,在手撕鋼、大型汽輪機、高鐵、船舶等方面, 中國也完成了技術突破。
如果要問哪些領域還能“卡住”,基本上就是晶元半導體、人工智慧和量子技術。 畢竟,拜登想限制美國企業投資中國產業鏈,他只發現這三個領域可以限制,準確地說,應該是一半,一半半。
在人工智慧方面,國內廠商發展非常迅速,雖然沒有GPT這樣享譽全球的產品,但像騰訊的“混元”模式和華為、阿里等知名廠商的人工智慧模式也非常不錯。 在人工智慧方面,只有AI晶元被卡住了。
在量子技術方面,中國的技術發展也非常迅速,美國量子技術領域的專家學者紛紛表示,我們的很多研發都是以中國的研究為基礎的。
說白了,我們目前最需要突破的就是晶元產業鏈。 如果要製造出先進的3nm工藝晶元,不僅需要實現工藝技術,還需要EDA軟體和晶元指令集架構來支援晶元設計,然後有光刻機、蝕刻機、晶圓檢測裝置等半導體裝置支援生產,以及光刻膠等半導體材料和後端光刻機進行封裝測試。
目前,在晶元製造方面,台積電和三星發展最快,可以製造3nm工藝的晶元,但這並不是三星和台積電獨立完成的,不僅需要使用ASML的EUV光刻機,還需要使用日本的EUV光刻膠等裝置,最重要的是在工藝技術上還有很多其他廠商的技術授權。
毋庸置疑,如今的晶元產業鏈是全球分工的產業鏈,每一次晶元製造工藝實現一次飛躍,都需要多條產業鏈才能實現突破。 ASML總裁曾說過:沒有乙個企業甚至乙個國家能夠獨立構建完整的晶元產業鏈,即使有,也是非常困難的。
說白了,中國核心的發展和突破需要時間的沉澱和技術的積累,並非如一些專家學者所說,彎道超車並非不可能,但不僅要有技術突破,更要有剛發現“新路”的運氣。 因此,中國核心的發展最重要的是一步乙個腳印地向前邁進。
就在近日,中國知名晶元代工企業、全球前五大企業之一的中芯國際發布了財報資料。 從中芯國際財報資料來看,其第三季度營收為117億,淨利潤為678億,營收同比下降106%,淨利潤同比下降78%。
從這一資料來看,中芯國際本季度的業績看似有些欠佳,但令人吃驚的是,中芯國際的淨利潤同比降幅遠遠超過了營收的同比降幅。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是因為進入2024年以來,全球消費電子市場持續下滑,甚至對晶元和**的需求也有所下降。
*降低成本但保持不變基本上意味著利潤率的降低,通常會導致收入**。 從中芯國際的營收和淨利潤來看,中芯國際的晶元出貨量應該有所增加,或者保持不變,否則資料應該會更加難看。
事實上,全球晶元產業鏈的壽命並不好,基本上所有的晶元半導體公司,包括三星、英特爾、台積電,都有一定的營收和淨利潤。 除了英偉達因出貨的GPU晶元廣泛應用於人工智慧領域而獲得營收外,只有處於產業鏈上游的ASML基本沒有受到影響。
從這個資料來看,中芯國際的業績其實是很不錯的,在晶元巨頭中算是不錯的表現,但這也離不開中芯國際從中國市場得到的支援。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中芯國際業績不佳,或許也與其投資1700億元建設尚未投產的工廠有關。 目前,中芯國際已正式宣布,上海、北京等地工廠建設已經完成,即將準備投產。
中國晶元的發展還有很多路要走,作為國內知名的晶元企業,中芯國際也需要承受很大的壓力和關注,但不能要求太高。 中芯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