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美留學的畢業生的困境,或許願意回國,卻未必回不去!
國家的進步和建設,離不開廣州學子的辛勤耕耘。 文化無國界,留學是促進文明互鑒、科學交流和社會進步的組成部分。
中國科學事業的蓬勃發展還不到50年。 在這短短的時間內,我們能夠實現快速發展,離不開國外科研的深刻借鑑,歸國留學生做出了巨大貢獻。
然而,近年來,對國際學生的批評數量有所增加。 有人指責留學生留學後選擇不回國,導致我國人才大量流失。 但是我們有沒有想過,這些學生可能不是不願意回國,而是因為某種原因無法回國?
例如,讓我們以在美國學習的學生為例,尤其是那些自費學習的學生。 據統計,絕大多數留學生都是自費學習的。
其中,選擇最多的目的地是美國。 例如,乙個普通的自費學生在美國學習,每年將花費大約50萬元人民幣。 這包括學費和生活費,在中國的大學學習費用不得超過四年。 但對於國際學生來說,在國外的生活成本相對較高。
例如,法律專業的學費每年高達50,000美元,約合人民幣350,000元。 剩下的15萬元基本用於日常開支。 雖然美國的人均收入比較高,但正常學習的學生打工打工、兼職學習的機會並不多。
學生的大部分費用來自父母的支援。 我們可以做一些轉換,學生可能會說,在美國吃一碗冰粉要5美元,相當於35元人民幣;在中國,這可能只需要 2 元。
在美國,在餐廳吃一頓公尺飯要 2 美元5 美元,約合 17 美元。 在中國,這可能只需要2元,有時還有免費的禮物。
通過這個對比,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學生**的生活費用主要集中在國內。 因此,每年50萬元的成本並不誇張。 對於普通的小康家庭來說,這無疑是乙個巨大的挑戰。
國際學生***顯示,我國一半以上的留學生來自中產階級家庭。 這樣的學費,其實承載著全家人的期待,期待學生畢業後能夠在社會上取得優異的成績。
學費成負擔大學畢業後,家人和朋友總會問工作、薪水和未來發展。 如果結果不盡如人意,他們不好意思向別人透露。
國際學生的情況也類似。 除了少數富裕家庭外,絕大多數學生都是務實的——他們關心的是如何快速收回他們為學習支付的學費。
如果你選擇留在美國,找乙份月薪4000美元左右的工作,折算成2萬元左右,可以說也可以減輕家庭負擔。
然而,隨著留學生人數的增加,留學生的海外生活和國內生活逐漸脫節。 由於人際關係的疏離,在中國找乙份月薪1萬元以上的工作並不容易。
國際學生回國後很難受到重視,除非他們從頂尖大學畢業。 因此,這些學生選擇留在美國,並試圖賺回他們在學習上花費的錢。
這並不是說這些留學生不愛國。 現實一點不是錯誤,想要收回你花的學費也不是一件壞事。 我們無權在道德制高點上指責他們。
對於這些不回國的國際學生來說,也有一些好處,對於正在為學費而苦苦掙扎並且沒有足夠的競爭力回國的國際學生來說,這並不是一件壞事。 對於國內學生來說,這可能是乙個機會。
今年,應屆畢業生人數將再次突破1000萬人。 那些沒有解決上一屆畢業生就業問題的人,新一屆畢業生又來了。
國際學生不回國的事實意味著當地畢業生的競爭對手更少。 否則,在相同的薪資水平下,留學生仍然有更多的優勢。
那麼,我們對人才流失的擔憂又如何呢?事實上,這需要一定程度的嚴謹性。 並非所有留學生都是高階人才,以中國學生為例。
雖然國際學生被期望促進社會發展,但畢業後,學生會問自己,他們是否已經成為社會的希望大多數學生只是勉強維持生計,談論促進社會進步有點過分了。
對於從國外留學歸來的學生來說也是如此。 能為社會發展做出貢獻的,很可能是成績優異的常春藤盟校畢業生,普通學生很難達到這個水平。
人才外流確實存在,很多國外科研團隊都有中國學生。 同時,我們也花錢購買了一些中國留學生在國外研究過的技術成果。
但我們不需要批評每乙個留學生,因為他們絕大多數都是普通人。 對於這些人來說,努力工作以改善自己和家人的生活質量是正常的,而不是好的。
今日話題:您對此有何看法?
以上內容資訊**為網路,本文作者無意針對或影射任何真實的國家、政治制度、組織、種族或個人。 以上內容並不意味著本文作者認同文章中的法律、規則、觀點、行為,並對相關資訊的真實性負責。 本文作者對上述任何或相關問題概不負責,也不承擔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