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公廳印發的《專利轉化與應用專項行動計畫(2023-2024年)》(以下簡稱《規劃》)旨在大力推進專利產業化,加快創新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 《規劃》立足國內外形勢,堅持以問題為導向,目標明確,抓住重點,採取適當措施,是新階段專利轉化的行動計畫。
盤活存量,培育增量。 我國專利存量大,創新要素資源豐富。 然而,技術研發與後續產業鏈的銜接還不夠,現有專利仍難以進入生產過程。 在專利轉化產業鏈中,各類資源尚未達到最優配置,專利價值尚未得到充分利用和有效釋放。 《規劃》提出,從盤活存量、培育增量入手,篩選專利存量,充分啟用專利潛在市場價值。 2024年我國有效發明專利產業化率為36項7%,其中高校和科研機構發明專利產業化率仍有很大的提公升空間。 《規劃》以一價專利篩選為抓手,建立市場化存量專利篩選評估、供需對接、推廣應用和跟蹤反饋機制,充分激發經營主體活力和創造力,解決權利人與實施人資訊不對稱問題,促進形成成熟的市場體系和交易鏈。 在專利轉化應用方面,《規劃》注重價值增值的培育,推動從有到多、從多到精細的跨越。 在重點行業,進一步挖掘技術價值,及時高效地將技術領先優勢轉化為市場優勢。 《規劃》聚焦於商業主體之間的多元化合作和技術共享,鼓勵專利組合的探索、培育和產業化,重視創新聯盟和專利聯盟,探索未來前沿技術的新發展和協作機制。
突破堵點,強化鏈條,提高效率。 專利價值的實現,需要“技術開發-成果轉化-產品應用”全產業鏈的暢通。 《規劃》以重點主體和重點客體為切入點,突破專利轉化應用的關鍵障礙點,暢通產業價值鏈。 從主體上看,《規劃》以高校、科研機構和中小企業為重點。 針對高校和科研機構,優化工作成果轉化管理模式,完善專利轉化容錯機制,採用型別學、整體性的動態價值評價方法,降低技術轉化阻力。 同時,完善收益分配機制,激發權利人開展技術產業化的內在動力。 針對中小企業,《規劃》通過精準服務、投資對接、融資支援等方式提供系統化解決方案。 一方面為中小企業提供專利產業化援助另一方面,從投資對接和上市服務兩個方面入手,降低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 在客體方面,《規劃》重點關注高價值專利和專利密集型產品。 建立科學系統的工作方針,減少對數量的追求,更加注重專利質量、市場應用和產業化價值。 同時,精準投入財政資金和政策資源,加強對經資助的科研專案形成的專利的跟蹤、監測和反饋,助力高價值專利的產出和實施。 此外,在專利密集型產品的申請、認定、培育和監測過程中,要增強決策的科學性和透明度,有針對性地培育和推廣專利密集型產品,完成專利價值實現的“最後一公里”。
創新服務,增強動力。 智財權是一種無形財產,在權利界定、價值評估、交易轉化等方面具有高度的複雜度和專業性,容易增加市場交易成本,甚至出現交易壁壘。 《規劃》著力構建良好的智財權要素市場體系和服務生態,綜合運用資料處理、智慧型評估、平台建設等網際網絡技術,激發市場活力,強化技術賦能,增強專利轉化內生動力。 一方面,要樹立以推動專利產業化為導向的服務理念,完善智財權要素市場,構建高標準的市場體系和良好的服務生態。 完善專利權轉讓登記機制,完善專利許可公開、信用監管、糾紛調解等配套措施。 積極開展智財權融資信貸業務,探索智財權發展金融舉措,穩步推進區域股權市場經營管理風險補償機制,優化智財權質押融資、網上登記、質押處置等模式評價。 拓展專利服務業務,創新服務模式,為創新主體專利轉化應用提供解決方案。 充分發揮自由港和自由試驗區“頭雁”作用,加快智財權服務出口基地建設,不斷拓展智財權。 另一方面,充分發揮網際網絡平台的整合功能,通過大資料、人工智慧等技術,搭建供需對接、資源匹配、服務融合的平台,提供精準服務。 開發資料資源,形成專利資源與企業需求的匹配機制。 對於不同市場價值的專利,我們將匹配差異化、有針對性的政策和具體措施。 同時,借助平台,將分散的運營和服務體系全面融合,多管齊下、多力量合作,推動專利價值在“科技提公升、產業支撐、商業融合”過程中全面實現。
協調內外部,組織推進。 我國正在從智財權引進大國向智財權創造大國轉變,《方案》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國際協調和國內組織推動的工作原則。 《規劃》以境外權利人引進技術為重點,積極探索多種形式的國際技術合作。 一方面,積極吸引海外專利權人,轉化中國專利成果,豐富產品型別。 另一方面,推動國際綠色技術智財權更加開放地實施,提高國際技術合作水平,促進全人類技術發展和包容性共享。 同時,《方案》提出,設立由國家智財權局牽頭的專利轉化應用專項行動,各地區要加強組織領導,落實專項行動任務。 通過組織協調配合,有組織地推進專利轉化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