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源性膀胱的臨床表現為排尿功能障礙,但由於神經損傷部位不同,病程不同,膀胱和尿道功能的病理改變不同,如何準確評估膀胱和尿道的功能對神經源性膀胱尤為重要。 影像學尿動力學檢查是指在X線透視或B超顯示和記錄尿動力學引數的同時,在膀胱測壓(儲存期和排尿期)顯示和記錄尿動力學引數,以便更準確地顯示膀胱尿道功能與形態學變化的關係。
神經源性膀胱患者的臨床表現因人而異,一般分為兩類:一類是逼尿肌反射亢進(由不受抑制的收縮引起),主要表現為尿頻、尿急和急迫性尿失禁、膀胱充盈和急迫性尿意異常,部分患者表現為壓力性尿失禁。
二是逼尿肌無反射(患者排尿時膀胱頸不能或未完全開啟),常表現為排尿困難、膀胱排空不完全、尿瀦留、感覺膀胱膨脹感、想排尿時排尿不便、嚴重時尿失禁充溢,膀胱如罐子, 尿液滿時溢位,嚴重時出現腎積水。除泌尿系統症狀外,還伴有便秘、大便失禁、感覺減退或喪失。
神經源性膀胱需要影像學檢查尿動力學檢查。
除了超聲檢查殘餘尿液外,對上述排尿症狀最有說服力的檢查是影像學尿動力學檢查。 檢查前應充分了解排尿史和排尿方式,疑似膀胱容量小、順應性低的患者應採用低速灌注。 膀胱充盈時,應觀察膀胱感覺和容積、膀胱逼尿肌穩定性和膀胱壁順應性。
1.一般尿動力學檢查。 包括尿流速測量、膀胱壓力容積測量、尿道測壓、尿漏點壓力測量、肌電圖等專案。
2.成像尿動力學。 同時,在最大尿流速下,可觀察膀胱逼尿肌的收縮和膀胱頸的開口情況,全面動態監測膀胱和尿道的活動情況,直觀、清晰地觀察膀胱逼尿肌和尿道括約肌在儲尿期、排尿期、膀胱逼尿肌和尿道括約肌的活動情況, 以及兩者的協調過程。
在許多醫院,無法進行影像學尿動力學檢查,但在這種情況下可以進行尿動力學檢查和膀胱造影。
明確膀胱型別後,要進行系統的標準化**,神經源性膀胱需要保護上尿路功能(保護腎臟功能),減少膀胱輸尿管反流,防止腎積水導致慢性腎功能衰竭,確保儲存和排尿階段的膀胱壓力在安全範圍內。 為了部分恢復下尿路功能,提高排尿和排尿能力,減少殘餘尿量,減少尿失禁,預防尿路感染,患者可以定期排尿,以便從事日常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