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來,嘉定區在全市率先啟動“數字無人農場產業區”建設,利用物聯網、雲計算、大資料、人工智慧等技術共完成4086套86畝無人農場的建設,實現了農種、經營、收穫的無人化作業,有效探索了農業現代化道路,對上海乃至全國現代農業的發展起到了很好的示範作用。
標準農田經過全面翻新。 依託市土地整理工程和外港鎮高水平糧田建設工程,嘉定區已建成17萬畝高水平糧田,為規模化、機械化、無人化生產奠定了堅實的“硬”基礎。
操作過程完全智慧型化。 通過使用北斗定位導航系統,將現有存量的拖拉機、插秧機、插孔播種機、自走式噴臂式噴霧機、聯合收割機等實現無人化作業功能。
平台管理的全過程。 構建了農業大資料平台、無人農場、智慧型物聯網、遙感監測、養分分配、生產管理、含水層管理等多模組的數位化一體化平台。 同時,可以根據需要對功能模組進行調整,也可以接入其他現有平台的資料,逐步形成綜合性資料平台。
這給我們帶來了以下教訓:
形成跨部門協調機制。 在機制組織保障上,嘉定區按照“區負責負責、部門為主、鎮級落實”的原則,建立了由區領導領導、區農委牽頭、外崗鎮貫徹落實的工作機制。 圍繞片區建設目標和重點,明確工作職責,協調行政和技術力量,實現農業技術、農業經營、生產應用、資訊公司、科研單位協同推進的工作格局。 在日常工作中,將片區建設納入區鎮兩級重點推廣業務範圍,落實專人跟蹤進度。
制定相關激勵補貼政策。 在初步探索的基礎上,市區兩級調查制定了《糧食生產無人農場激勵補貼設立實施辦法》,明確了獎補物件、資金、獎補內容、獎補標準和工作流程等,為加快糧食生產無人農場建設、推進數位化提供了政策保障。 糧食生產智慧型化、無人化發展。
推動無人化作業技術迭代。 北斗精準農業裝備和資訊科技的應用,通過對現有農機在倒車、換擋控制、避障功能、遙控功能、電控功能等方面的改造公升級,實現無人化作業的“閉環”。
實現生產方式的再改造。 無人農場的建設,進一步改變了傳統農機作業質量對駕駛員驅動技術的依賴性,將粗放型農業生產模式轉變為標準化的工業生產模式。
解決農業生產力短缺的桎梏。 根據調查,在相同的操作條件下,平均勞動力成本可以從39到39不等每畝3元降到18元每畝5元,平均成本大大降低。
為打造“上海模式”提供技術支援。 嘉定區制定並積極推動建立水稻生產無人農場地方標準,《無人農場水稻生產技術規範》已獲批,預計明年上半年將發布實施全國首個基於嘉定數位化無人農場建設的無人農場地方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