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面新聞記者 張曉迪.2024年即將結束,生豬市場並沒有迎來那麼多**。 每頭豬損失200多頭,“農民老李嘆了口氣,”我總是看專家說,下半年豬價可以漲,年底還是這樣。 ”
老李說,他的養殖規模差不多是5000頭,但因為虧損,今年下半年他不得不把產能降到1000頭以下。 今年過後,老李打算先停下來,“去乙個大養豬場幹活”。 ”
和老李一樣,過去的大型養殖公司也活不下去了。 2024年12月29日,隨著重組計畫實施完成,正邦科技也正式易手,公司控股股東變更為雙生農業。
2024年,正邦產能一度趕上牧原,位居行業第二。 隨後,正邦喊出“年屠宰2000多萬頭”的口號,還雄心勃勃地設定了產能目標——2024年和2024年生豬銷售量分別不低於2000萬頭、4000萬頭、6000萬頭,遠超溫,趕超牧原!
然而,僅僅一年後的2024年,正邦創下了國內養豬史上最長的週期,生豬**暴跌,僅2024年,正邦就虧損了188億。 前期的大規模擴張,也導致正邦負債累累,資產負債倒掛,最終在2024年後斷資鏈,破產易手。
這個週期有什麼不同,為什麼這麼長,養豬業什麼時候才能看到上行的希望?
養豬公司過得很艱難
2024年以來,生豬養殖企業過得艱難。 除了 2022 年 4 月至 2022 年 10 月期間,生豬**僅維持了 6 個月以上的上公升期,其餘月份**均徘徊在週期底部。 2024年生豬均價在14-15元kg左右,低於行業平均成本線,本週期虧損期在15個月以上。
在此之下,生豬企業虧損,現金流和負債處於歷史高位,壓力巨大。
根據上市生豬企業公告,21家上市生豬企業上半年總營收約3190億元,總虧損約168億元。
在這21家公司中,海大集團和京基智農雖然盈利,但盈利能力分別取決於飼料和房地產業務。
溫的股票下跌了4689億元,虧損最大,其次是新希望和牧原股份,分別虧損2983 億和 2779億元。
此外,天邦食品、唐仁申、天康生物、華通股份、東瑞股份、羅牛山等淨利潤均下降超過300%。
第三季度,雖然海大集團、牧原股份、溫股份、和豐股份、神農集團、巨星農牧實現了利潤正增長,但難以改變季度利潤整體虧損趨勢。
此外,截至2024年上半年,21家上市生豬企業總負債超過4500億元,截至2024年9月末,18家上市生豬企業平均資產負債率為6841%,正邦科技、奧農生物、天邦食品的負債率超過80%。
為了應對資金壓力,上市生豬企業紛紛削減開支,下調生豬屠宰量,並通過融資、資產出售,甚至破產重整來渡過難關。
龍頭牧源股份近日表示,2024年和2024年的資本支出將與2024年持平,甚至低於2024年。 此外,截至2024年底,主要上市生豬企業在建專案餘額同比減少14個4%,自 2018 年以來首次下降。 截至2024年9月底,主要上市生豬企業在建專案餘額433億元,較2024年底減少5個5%。
生豬屠宰方面,今年以來,多家上市生豬企業陸續下調了2024年屠宰目標。
其中,最大屠宰量牧原股份屠宰目標下調至6500萬-7100萬頭,前10個月屠宰生豬5189萬頭,屠宰目標完成率為73%-80%;溫股份屠宰目標下調至2600萬頭,前10個月屠宰生豬2072萬頭,完成率80%。新希望的屠宰目標下調至1850萬頭至2000萬頭,前10個月屠宰生豬1453萬頭,完成率為73%-79%。
除了節流,大部分豬企紛紛發布融資計畫,為“寒冬”做準備。
截至2024年12月底,牧原股份為39股此次向控股股東牧原集團非公開發行97元股份募集資金約60億元,募集資金全部用於補充流動資金。 2024年12月5日,牧原股份隔夜再發布30份公告,發行超1400億養老金,包括銀行信貸和短期債權融資
早在2024年,溫的股價就籌集了9297億元,其中2779億美元用於補充流動資金;
此前,11月20日,天邦食品丟擲定增計畫,計畫向特定物件發放**募集資金272億元,其中20億元用於“數位化智慧型豬場公升級改造工程”,72億元補充流動資金;
11月底,新希望丟擲鉅額定增計畫,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73募集資金5億元,將用於養豬場生物安全防控和數智化公升級專案、收購控股子公司少數股權及償還銀行債務,募集資金金額約3646億元、15億元和224億元。
今年7月,新五峰定增專案成功,價格為722元股份**募集資金177億元,除支付資產重組方對價及投資建設目標公司專案外,其中771億美元用於補充流動資金和償還債務。
此外,東瑞股價年內也上漲了1033億元定增計畫。
更值得一提的是,上述措施尚未讓部分企業徹底脫困,“斷臂”“賣孩子”也成為養豬企業的生存之道。
今年11月,奧農生物大股東、實際控制人吳友林計畫轉讓不超過1公司52億股,轉讓所得資金主要用於償還到期債務。 而這已經不是奧農第一次通過轉讓股權來解決債務問題了。 此前,在2024年7月11日,奧農生物已經贏了3個91億元劃轉漳州國資 505% 股權。
奧農的困境難以解決,12月初,奧農宣布將迎來大北農的6億元關鍵資金,如果計畫完成,奧農生物將易手,承諾大北農,但隨後,大北農尚未進入實地考察,吳友林等人出手聯動595%的股份被司法凍結和司法標記,最終使關鍵計畫難以實現。
2024年9月26日,天邦食品也未超過16本次5億元交易對價為出售其核心資產石基生物不超過30%股權,所得交易價格主要用於補充公司現金流。 此前,在2024年6月,天邦食品已經達到10家2億元出售石基生物51%股權。
2024年底以來,四川、重慶等地18個養豬場專案轉入地方國有資產,返還資金超過20億元。 此外,新希望還尋求與山東、河北兩地的當地國有資產合作,盤活處置相關養豬場資產。
迴圈問題的解決方案是什麼?
為什麼這個週期的下行趨勢這麼長,週期性問題有沒有解決辦法?
所謂生豬週期,就是養豬業供需週期性失衡的表現。 這是豬肉**隨著養殖企業(養殖戶)生豬屠宰量的起伏而波動的週期。
布雷克農產品採購網高階分析師徐**在接受介面新聞採訪時表示,傳統養豬週期形成的基本驅動力是產能增減引發的波動。 中小農戶虧損時退出,盈利時進入市場,這是生產能力增加或減少的主要原因。
徐**說,但在本輪養豬週期開始時,行業規模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中小農戶數量遠低於往年。 規模化的過程加劇了供過於求的現狀,導致長期的疲軟和困難,企業自身實力的擴張增強了其抗虧能力。 因此,在本輪養豬週期形成的過程中,大企業的貢獻遠大於中小農戶。
在超長週期的影響下,許多大型養殖企業將“穿越週期”和“熨燙週期”掛在嘴邊。 對此,徐**表示,不可能所有大企業都經歷這個週期,把這個週期熨平。 就行業而言,僅以產能度過週期,參考歷史經驗,本輪產能至少要達到10%左右,供需基本可以平衡,到年底產能僅為5%。 產能速度太慢,加劇了企業的困境,大家都在等著別人倒下,成為正邦的第二名,這樣他們才能解決。
朱增勇還認為,通過生豬週期還取決於生產成本的核心競爭力和企業價值鏈的不斷完善,如果出現生豬價格下行週期,勢必淘汰一批落後產能的企業。
記者注意到,2024年上半年,各養殖企業生豬銷售額基本在14元公斤左右。 而即使行業內成本控制最好的牧原股份,養殖成本也只有15元公斤——這意味著這頭豬**已經突破了養殖成本線。
產能已定,但現實是分散化緩慢,沒有企業願意主動去產能。 向鬆資本董事沈萌告訴介面新聞,如果要減少產能,就意味著企業必須切實清理固定資產投資,否則會造成虧損。
如何結束豬**在這個週期中長期徘徊在低位的局面?在主動去產能不可行的情況下,養殖企業在哪些情況下會主動去產能?
徐**表示,結束豬價低迷徘徊的根本決定性因素是產能到位。 在出現現金流問題,意識到豬價反轉遙遙無期的情況下,企業會主動去產能。 但目前,企業主動去產能的意願還比較薄弱。 由於豬週期在觸底階段已經持續了一年,市場普遍預期未來反轉的時間節點越來越近。
對此,朱增勇表示,養豬企業越大,越難主動分散,生產越穩定。 今年四季度以來,小規模養殖企業受到資金壓力等問題的影響,開始主動去工業化。
徐**還表示,行業虧損持續時間過長,成本控制不力的企業也會被迫去產能,這是行業內最糟糕的情況。
微利潤時代已經到來
近日,秦英林在多個場合公開提出國內養豬業的舞台,他表示,未來養豬業將成為常態,養豬業將進入“微利時代”。
在徐總看來,企業接下來應該做幾個方面,一是持續降本增效,切實降低成本;二是做好資金鏈管理,不要為了押注市場回暖而盲目壓桿甚至逆勢擴產三是豬場淨化疫情防控。 這些任務是長期的,如果以前不認真對待,可能為時已晚,暫時掌握它們。
朱增勇還表示,強大的生物安全性和較高的成本競爭力是企業應對下乙個養豬業低利潤時代必須具備的要素。
事實上,牧原股份、溫股份、新希望等養豬企業在2024年以來的機構調研中多次提到,公司的主要工作目標是降低生產成本、管理現金流、降低資產負債率水平。
據秦英林介紹,養豬業已進入低利潤期。 生豬養殖業依靠產業鏈和精細化管理來獲取利潤。
你將來會靠什麼生活?近日,溫股份董事長溫志芬也在公開場合表示,養豬業是乙個永恆的行業,“讓我們生存的是成本,如果我們能將成本降低到平均水平以上,甚至社會領先水平,我們就能生存下去。 ”
溫志芬也表示,“我們認為豬是有週期的,但週期還不值得思考”,“目前,溫豐富的產能有很大一部分還沒有建成或半建成,我們應該考慮它的風險和機遇,看看是否值得投資。 ”
據了解,目前,在國內所有生豬企業中,牧原的養殖成本最低。 最新資料顯示,2024年以來,家畜養豬總成本已接近150元公斤以下,牧原股份對標丹麥養豬業,提出每頭600元的成本挖掘潛在標的。
近日,大北農集團董事長邵根火也表示,未來養豬行業將發生徹底改變,“我認為養豬行業的未來將發生徹底改變,這是乙個挑戰,也是乙個無限的機遇。 ”
邵根剛說,“目前農牧業發展存在養殖業太現代、種植業太落後的問題。 種植養殖相結合,使得養豬業降本增效的根本問題難以解決。 ”
他表示,丹麥小單位大組織的方式、種植與養殖相結合的模式、地方養殖的路徑以及類似合作社的惠益分享機制,為我們探索養豬模式提供了重要啟示。
在認清行業變化的同時,即將到來的2024年具體情況如何?
對此,朱增勇表示,今年以來,公司已經能夠將母豬產能再現降級,隨著母豬產能的穩步去產能,預計明年下半年供需形勢將有所改善,生豬市場有望逐步實現適度復甦。 但總體上會處於狹窄的範圍內。
徐**表示,明年總量產能將繼續緩慢退化,豬價將在二季度或下半年開始,並且會有明顯的**。 從2024年開始去產能的影響將體現在上一端,表現在商品化育肥豬數量逐月減少,今年下半年以來的疫情擾動也將減弱壓力。 但我們不能對高點和上行時間過於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