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製作人:民生**、閆佳媛、趙國立)
1.1 道路是藍色的,當地電力由當地經營
上世紀90年代初,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國民經濟呈現出穩步增長的態勢,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上海的電力供需壓力不斷上公升,為了避免缺電制約社會經濟發展, 上海通過募集資金、與投資龍頭企業合作,拉開了上海電力投資的序幕。申能電力開發有限公司前身申能電力有限公司,是上海市政府直屬的電力開發與能源建設投資公司,成立於2024年12月,主要負責上海市籌資資金的規劃、融資和滾動使用,管理上海市電力建設、能源開發及節能專案的投資。 2024年2月,經上海市人民**胡批〔1992〕568號批准,申能電力發展公司改制為申能股份有限公司,並於2024年4月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成為全國電力能源行業第一家股份制上市公司。 20世紀。
80、90年代,公司先後投資建設擴建了石洞口電廠、石洞口二次發電、外高橋一期、吳井二次發電,隨著新機組陸續投產,上海電力的緊張局勢略有緩和。
2024年7月,公司開始建設石洞口電廠,該專案由4臺30萬千瓦家用亞臨界燃煤機組組成,第一台機組於2024年12月投產,2024年底全部機組投入商業執行。 2024年6月,公司將石洞口電廠1號機組資產估值為812億元轉讓給尚能集團。
2024年6月,公司與華能集團同資興建石洞口第二電廠,建成2臺60萬千瓦超臨界燃煤機組,是國內第一座使用超臨界機組的電廠,2臺機組於2024年投產。 2024年,公司將持有4934%股權轉讓給華能國際,對價35億元。
2024年10月,公司開工建設外高橋電廠一期工程,該電廠由4臺30萬千瓦亞臨界燃煤機組組成。 第一台機組於2024年4月投入商業執行,2024年底所有機組已投入商業執行。 為進一步加強專案管理,2024年11月,公司與上海電力公司共同出資成立上海外高橋發電有限公司,雙方出資50%。
2024年,公司與上海電力平股投資興建上海吳涇二電廠,該專案擁有兩台60萬千瓦亞臨界燃煤發電機組,第一台機組於2024年7月投產,第二台機組於2024年5月投產。
2024年7月,公司與上海電力公司、國家電力公司華東公司按照40%:40%:20%的比例開工建設外高橋二電廠,專案規模為2臺90萬千瓦超臨界燃煤發電機組,2024年中末投產。
加入WTO後,隨著上海工業園區的建設和對外貿易經濟的發展,上海發電量和用電量的差距再次擴大。 同時,為調整上海市能源消費結構,本輪電力建設主要對老電廠、新建燃氣發電專案進行技術改造,提高供電調峰能力。
2024年,公司與上海電力公司、新加坡勝科公用事業公司、上海化學工業區按照30%:36%:30%:4%的比例建設漕涇熱電(SCP),專案規模為2臺30萬千瓦燃氣蒸汽聯合迴圈發電機組,於2024年8月和12月投產。
2024年4月,公司與華能國際按照30%:70%的比例開工建設配套國家“西氣東輸”工程的華能燃氣輪機電廠,專案規模為3臺40萬千瓦氣汽聯合迴圈機組,第一台機組於2024年年中投產,其餘2臺機組於2024年年中投產。
2024年2月,公司與上海電力、國電按照40%:30%:30%的比例開工建設外高橋第三電廠,專案規模為2臺100萬千瓦超超臨界燃煤發電機組,2024年兩台機組投產。
2024年12月,公司與上海電力公司按65%:35%的比例在漕涇地區開工建設200萬千瓦超超臨界高效潔淨燃煤機組,兩台機組於2024年12月投產。
2024年6月,公司與上海電力有限公司按照65%:35%的比例開工建設上海LNG專案配套臨港燃氣電廠一期工程,專案規模為4臺40萬千瓦燃氣蒸汽聯合迴圈機組,首颱機組於2024年初投產, 第四臺機組於2024年初投產,總規模164臺60,000千瓦。
隨著上海供電建設的改善,公司放慢了上海新建煤電專案步伐,以燃氣發電機組建設為主,同時大力向外拓展,先後布局了安徽、寧夏的煤電專案。
2024年11月,公司與安徽能源電力、安徽申源煤化工公司按照51%:24的比例進行合作5%: 24.5%共同投資建設“安徽東送電”配套發電點專案二期申萬發電(坪山一期),建設執行兩台66萬千瓦超超臨界燃煤發電機組,兩台機組分別於2024年底和2024年上半年投產。
2024年12月,公司推出34億元收購國電控股的吳中熱電95%股權,2024年下半年國內兩台35萬千瓦超臨界燃煤熱電聯產發電機組投產。
2024年初,崇明燃氣輪機電廠新建專案獲批,專案負責建設2臺40萬千瓦家用燃氣蒸汽聯合迴圈發電機組,2024年上半年投產。
2024年,上海關停了公司子公司星火電力有限公司的熱電聯產機組,隨後公司與大唐集團、保利協鑫、杭州灣經濟發展有限公司以51%:24%:20%:5的比例成立了上海盛能豐縣熱電有限公司,負責建設和運營兩台40萬千瓦燃氣蒸汽聯合迴圈火電機組及配套設施和區域供熱管網。 兩台機組於2024年7月投產。
2024年7月,公司開工建設國內單體裝機容量最大的135萬千瓦燃煤機組,並於2024年4月正式轉入商業運營。 坪山二期135萬千瓦專案為國家示範工程,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單機容量燃煤機組,採用全球首創高低布局的雙軸二次中間再熱技術,提高熱效率和單位價效比,同時採用彈性熱回收等一系列創新技術, 廣義熱回收和廣義變頻,設計用於發電的煤耗小於250克千瓦時。
截至2024年底,公司持有火電裝機容量1183萬千瓦,其中燃煤電840萬千瓦,燃氣電343萬千瓦。 權益火電裝機容量1085萬千瓦,其中煤電708萬千瓦,燃氣電377萬千瓦。 公司在上海擁有846萬千瓦的火電裝機容量,佔上海火電裝機容量的33%4%;上海火電裝機容量814萬千瓦,佔上海火電裝機容量的32%2%。2024年,公司完成火力發電465億千瓦時,其中煤電409億千瓦時,燃氣發電56億千瓦時。 上海火電機組發電量308億千瓦時,其中燃煤發電253億千瓦時,佔上海火電裝機容量的35.5%1%,佔320%。
1.2 煤炭消費領跑,煤電渡過危機
作為國內首家將供電用煤量降低到300克以下的發電企業,公司節能水平處於行業領先地位。 公司控制的執行中的燃煤電廠基本採用大功率高效先進機組,僅寧夏吳中火電使用35萬千瓦熱電聯產機組。 外高橋三電廠兩台100萬千瓦機組和外高橋二電廠兩台90萬千瓦機組的煤耗長期處於國內領先水平,特別是2024年投產的外高橋三電廠,是全球首颱實際煤耗低於280克千瓦時的燃煤機組。 2024年12月,公司坪山二期機組效能試驗順利完成,供電機組額定工況下耗煤量為24931g kWh,實現了251g kWh以下的設計值目標,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
公司控制的6座燃煤電廠均在2024年之前實現盈利,但寧夏吳中火電除外。
2、其他三大電廠中的兩大電廠,即使在火電行業出現大規模虧損的年份,仍能實現6%以上的淨利潤率 面對近兩年動力煤的飆公升,雖然公司控股煤電都不同程度地虧損, 其業績仍優於其所持股份的上海煤電。此外,由於單機成本高昂,市場對坪山二期盈利能力感到擔憂,但從實際運營情況來看,坪山二期將在2024年完成60臺併網發電65億千瓦時,淨利潤虧損153億元,淨利潤虧損253 分鐘 kWh; 2024年上半年,坪山二期將完成2665億度電時,淨利潤虧損236萬元,電費虧損009分鐘千瓦時,已基本實現盈虧平衡。 預計隨著煤價進一步下滑,機組執行除錯將得到優化,有望實現正常盈利。
與大多數其他火電企業在煤價高企期間容易出現利潤大幅下滑甚至虧損的情況不同,公司火電板塊的盈利能力波動較小,利潤率可以保持在合理水平。 根據兩個口徑: 口徑1:根據公司公布的分行業用電量、收入和成本的計算,由於部分年度收入未計入燃氣電廠的容量電費收入,因此存在較動。 口徑2:根據公司公布的各控股火電廠營業收入之和,計入燃氣電廠的容量電費收入,因此波動性較小。 由於公司火電資產結構和經營效益良好,“十三五”期間公司火電板塊年均毛利接近20億元,平均毛利率超過20%,相對穩定。 近兩年,面對全行業經營困難,公司業績也承壓,按口徑2計算的毛利率跌至。 4%。
1.3、容量電價和氣源供應,氣電“旱澇保”。
此前,公司在臨港燃氣輪機只有一座天然氣電廠,重明發電、奉賢熱電相繼投產後,持氣發電裝機容量達到343萬千瓦,全部在上海。 自2024年以來,上海在全國率先採取天然氣發電上網電價政策兩段式,比國家12月31日發布的《關於天然氣發電上網電價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法改發〔2014〕3009號)提前了兩年多, 2024年。 上海實行兩部分電價政策,確保利用小時數低的燃氣和發電機組可以通過容量電價實現投資,因此公司氣電機組總體穩定,受需求變化導致的利用小時數波動影響較小。 成本方面,天然氣電廠向控股股東申能集團的全資子公司上海燃氣採購天然氣,上海燃氣的管道運輸服務由該公司控股的上海天然氣管網公司提供。 因此,公司燃氣和動力裝置的燃料成本也不易出現大幅波動。
公司燃氣及電力板塊整體營收及成本穩定,氣電及電燃料成本維持在041元千瓦時,以臨港燃氣輪機為例,“十三五”期間淨利潤率控制在11%左右。
2.一、世博會布局新能源的契機
公司是國內最早進入風電、光伏專案開發的發電企業之一,2024年,公司與集團按照30%:70%的比例成立了申能新能源投資公司。 在上海世博會舉辦之際,申能集團投資建設了世博會中國館和主題館,裝機容量為3127千瓦,是當時中國乃至亞洲最大的光伏建築一體化發電專案。
新能源啟動後,由申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申能臨港太陽能電站於2024年8月竣工,正式併網發電。 上海特許權招標專案長興風電於2024年8月開工建設,2024年1月投產。 臨港海上風電專案二期工程於2024年11月開工,2024年底併網。 2024年,公司收購控股股東申能集團持有的申能新能源70%股權,截至2024年底,申能新能源在運營專案23個,其中風電16個,光伏專案7個,裝機容量147萬千瓦。 除申能新能源外,公司先後成立了申能新能源(青海)、申能新能源(內蒙古)、海南申能新能源、申能新能源(青海):自2024年1月成立以來,先後在中西部地區投資開發了19個風光發電專案,其中風電10個,光伏發電9個, 持有裝機容量149萬。業務範圍分布在青海、新疆、貴州、河南、陝西等地區。 申能新能源(內蒙古):在蒙古、河北、山西、陝西、湖北、安徽、湖南、江西、廣西等地區運營19個風光專案,裝機容量121萬千瓦。 海南申能新能源:成立於2024年4月,主要負責海南儋州120萬千瓦海風的開發建設。
截至2024年底,公司持有的風電裝機容量和光伏發電裝機容量分別為 10萬千瓦,總裝機容量,在省級發電上市公司中排名第五; 年發電量。 63億千瓦時。 風能和太陽能佔388%,佔總發電量的16%(不含二電廠)。3%,已成為不可忽視的一部分。
2.2 新能源利潤貢獻顯著
2024年,受疫情影響,公司共計21億元,投資海南專案170億元,累計投資6823億美元; 除海南新能源外,三家新能源子公司合計實現淨利潤11家45億元,按累計投資額計算(不含投資海南專案),收益率達到172%。其中,上海申能新能源、申能新能源(青海)和申能新能源(內蒙古)分別實現淨利潤。 8億元,也達到了年投資回報率。 3%。考慮到上海、青海、內蒙古三家新能源子公司均為公司100%全資子公司,且下屬專案公司大部分持股比例為100%,可估算歸屬於三家子公司母公司的淨利潤也在11%左右45億美元; 此外,華能啟東、國電承德圍場、玉環華電、濱海智慧四大風電專案投資收益為25億元,2024年新能源發電板塊淨利潤約1350億元,佔利潤總額的94%4%;1H23 公司新能源發電板塊貢獻7個80億元,佔337%,這很重要。
2.3 “十四五”規劃雄心勃勃,海風或成亮點
公司“十四五”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到“十四五”末,控股裝機容量力爭達到2200萬至2600萬千瓦,其中800萬至1000萬千瓦為非水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即風電、光伏發電年均增加160萬至200萬千瓦。 “十四五”前兩年,公司新增風電88千瓦,光伏發電115萬千瓦,合計203萬千瓦,因此未來三年公司非水電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仍需增加約600萬至800萬千瓦。 目前,公司已在上海臨港、江蘇如東建設了兩個海上風電專案,裝機容量21個28、35萬千瓦。 2024年10月,公司海南儋州120萬千瓦海風專案獲批。 為配合專案審批建設,2024年1月,申能集團與上海電氣風電集團共同投資建設海南申能電氣風電,一期工程總投資10億元,建設8-15MW海上風電機組工藝生產線, 形成年產150至200台海上風電機組的生產能力,可滿足約250萬千瓦的裝機容量。二期工程將建設葉片、齒輪箱、電機、海上風電建設運維母港基地等一流鏈風電機組,固定資產投資約40億元。 2024年1月,申能風電首颱海上風電主機下線。
根據《海南省海上風電專項規劃》,海南計畫在“十四五”期間建設11個站點,總開發能力為1230萬千瓦。 其中,示範專案3個,總裝機容量420萬千瓦,其他專案資源810萬千瓦通過招商引資(競爭性分配)撥給各開發企業。 依託在海南建立的配套海上風電產業資源,公司有望獲得更多發展指標。
2024年3月,公司牽頭的聯合體獲得上海奉賢海上風電場四期、東海大橋海上風電場三期工程競爭性配置及建設指標,總裝機容量35萬千瓦。 根據上海市2024年5月發布的《上海市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在“十四五”期間,海上風電將重點推進奉賢、南匯、金山三大海域風電開發,探索實施深海區風電示範試點, 力爭規模增加180萬千瓦。此次,公司通過兩個海風專案的競標,參與了上海的海風發展計畫,為後續專案資源獲取奠定了基礎。
3.1、儲能+微電網,拓展新能源鏈
與“十一五”末啟動的光伏、風電專案試點類似,公司也在行業內率先探索了未來多條有潛力的新能源技術路線。 為應對新能源大規模並網給電力系統安全穩定帶來的挑戰,公司前瞻性布局分布式電源、儲能等業務。 微電網與儲能技術的結合是智慧型電網的兩大關鍵點,其主要工作流程大致可以分為兩步:一是利用化學或物理方法儲存二次能源,實現能量的時空轉移; 二是就地消化和平衡分布式能源資源,同時還可以與大電網進行能量交換,實現使用者需求側管理,最大限度地利用現有能源和資源。
2024年,公司在青浦熱電(上海燃氣集團,2024年全資子公司轉讓給控股股東)成功試點“光伏+微電網+儲能”專案,主要建設一套300kW 450kWh儲能系統和168kWp光伏發電系統。
2024年12月,公司宣布其控股子公司上海申能星火電力更名為上海申能新動力儲能研發,同時經營範圍變更為:儲能裝置系統及其電站控制系統的研發、工程設計、整合製造、建設、運營、 電力供應、能源服務、電力及其配套產品的生產、銷售。同時,公司核心儲能技術的可靠性得到驗證,儲能業務將通過成立儲能專業公司,服務於更多領域的更多應用場景。
2024年12月,外三電廠一期儲熱聯合運營專案順利完成168小時試執行,滿足正式執行條件,成為華東地區首個火電機組耦合電儲能聯合運營案例。 截至2024年底,公司分布式電源專案共投產10個98萬千瓦; 進一步推進“新型電力系統”關鍵技術攻關,成功研發儲能控制器和雲平台,實現“風、光、儲”數位化管理。 根據公司“十四五”規劃,到2024年電化學儲能新增裝機容量將達到200萬千瓦時(2GWh),公司未來對新型儲能的推廣值得期待。
3.2 “三縱三橫”布局,申能集團是氫能產業的領先探索者
在“雙碳”背景下,氫能憑藉其清潔、低碳、高效、可再生的優勢,逐漸成為應對氣候變化、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能源載體之一。 作為一家業務涵蓋電力、燃氣、氫能、環保等領域的綜合性能源企業集團,氫能是申能集團戰略性新興產業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集團氫能規劃中,上海申能能源發展有限公司作為主體,深度參與集團“三縱三橫”氫能規劃的戰略實施,打造具有申能特色的氫能全產業鏈。 申能集團“三縱三橫”氫能戰略,三縱,即產品製造三縱戰略; 三橫,即應用場景建設的三橫策略。
在完善產業布局的過程中,申能積極推進氫能專案的落地。
2024年3月,申能與液化空氣集團、上海化學工業區投資產業有限公司簽署投資協議,成立三方合資公司,分階段建設上海最大的氣液氫加註中心。 2024年7月,殼牌與申能集團簽署協議,成立合資公司“上海申能科殼牌新能源***”,雙方將通過合資公司在上海投資建設加氫站網路,成為殼牌在亞洲首個加氫站網路。 根據協議,合資公司計畫在未來五年內在上海和長三角地區建設6-10座加氫站。 2024年1月,Plastic Omnium集團與申能集團子公司浙江朗能聯合宣布在上海成立合資公司(各持股50%),為中國商用車市場生產和供應高壓儲氫鋼瓶和儲氫系統。 2024年1月,上海臨港新能源創新中日產業園正式啟動氫能示範專案(一期),這是上海首個綠電製氫示範專案,裝機容量2MW。
針對山西低成本煤製氫潛力,申能能源探索重卡應用場景。 在呂梁,申能集團與該市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推動長治氫能產業發展。 在長治,盛能能創與當地領先的煤化工企業魯堡集團成立合資公司,成立山西長深,開展製氫、加氫站建設運營、車輛運營等業務。 在運城,昆華科技與山西大運會簽訂了100餘輛氫能重卡訂單,首批發動機預計今年上半年交付。 在內蒙古,申能能源聯合包頭地方政府、遠景能源、包鋼集團計畫現場建設大型綠電製氫專案,探索綠色製氫和風光儲聯動的商業模式,通過整車運營和氫儲能示範應用專案,將可再生能源與氫產業相結合,形成產業閉環。 2024年8月,海南申能新能源發布楊浦綠電製氫制氨專案招標,結合公司在當地建設的海豐專案和集團申能能創在氫能領域的布局,雙方合作前景廣闊。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我們的任何投資建議。 如需使用這些資訊,請參閱原始報告。 )
專題報告**:未來的智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