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社會中,大學門禁系統的建立旨在確保校園的安全和秩序。 然而,門禁系統限制了校外人員的訪問,給一些想要參觀名校的學生和家長帶來了很多困惑。 此前,北京大學副教授李志對門禁系統不滿,造成荒唐一幕——他嘗試過"越"校門引起了一名保安的激烈追趕。
李教授在社交媒體上發文**抱怨說,北大警衛的門禁系統使進出校園的過程變得繁瑣,尤其是在早晚高峰時段,經常排長隊。 此外,並非所有教職員工都可以通過面部識別系統進出,必須出示工作證會增加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這對於北京大學的師生來說,無疑是浪費時間。
由於李教授經常出入校門,警衛熟悉他的身份,經常直接穿過閘機進入校園,警衛不會攔住他。 然而,近日,一名不知情的保安目睹他越過障礙進入校門,在校園裡追了很久,卻感到震驚。 儘管跑者沒有追上,但保安騎著自行車繼續追趕,直到看到李教授出示了自己的工作證。 放學後,當他再次走出校門時,被保安要求掃瞄人臉識別,他沒有相應的許可權,雙方只能跨欄直接走出校門。
李教授認為,這種過於嚴格的管理制度給師生帶來了不便,不僅浪費了時間,也讓看門人的工作變得辛苦。 雖然北京大學從2024年開始要求師生出示身份證才能進入校園,但人臉識別系統的引入並沒有提高效率,反而造成了校門口排長隊的情況。 他認為,這種僵化的模式並不適用於大學,安保應該更多地關注校園公共場所的安全,而不是經常檢查進出校園的人。
門禁最初是為了保證校園的安全和秩序而設立的,但在一些高校引起了不小的爭議。 一方面,門禁系統的存在確實起到了限制未經授權的人員進入的作用,有助於防止校園內出現一些安全問題,如擅自闖入、物品丟失等。 另一方面,門禁系統給師生的正常生活帶來了很多不便,如排隊、耗時等。
對於高校門禁管理的利弊,社會各界對此有不同的看法。 有人認為,實行門禁管理有利於高校的安全和秩序,確保師生的學習環境不受外界干擾。 有人認為,大學作為開放的學術研究機構,應該保持一定程度的開放性,允許外人參觀,增加校園交流互動。 不同的人對這個問題有不同的看法,他們也需要權衡各方面的利弊才能做出決定。
在談論大學門禁的利弊時,我們不得不提到大學校園的開放性。 作為世界一流的高等學府,名牌大學應該對外界開放,給予外界一定的參觀機會,讓更多的人感受到教育的魅力。
該國的大多數學校在關閉之前都允許外人參觀。 甚至送餐和快遞員也可以在校園內自由進出,為師生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然而,自從封閉管理以來,一些高校似乎看到了一些好處,認為它更容易管理,學生更安全。
但是,高校作為公立教育機構,不僅肩負著傳承知識、培養人才的重要使命,更肩負著一定的社會責任。 大學校園不應該完全封閉,而應該保持一定程度的開放。 當然,學校的開學也需要加強安保措施,如控制外來車輛進入,限制非大學人員進入教學樓、圖書館、宿舍等重要場所。 這不僅保護了學生的學習生活不受干擾,也給了外人一定的參觀機會。
總之,大學校園是否應該對外開放是乙個需要權衡各方利弊的問題。 在保證校園安全的前提下,適當開放校園,讓更多人感受到大學的氛圍和教育資源。 門禁管理要更加靈活,兼顧安全性和開放性,既要滿足師生的學習需求,又要給社會更多的參觀機會。 同時,高校也要加強校園安全政策,確保學生的安全和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