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保險業
十大新聞
12月30日,由《銀保報》評選的2024年中國保險業十大新聞正式發布。
一
** 召開財務工作會議明確保險業作為經濟減震器和社會穩定器的功能
2024年10月,**金融工作會議明確了保險業的功能定位,要求保險業發揮經濟減震器、社會穩定器作用。 自5月18日國家金融監管總局正式啟動以來,在新一屆監管機構的引導下,保險業迎來了新一輪發展機遇,進一步融入金融格局,同時也面臨著更加嚴格的監管。 國家金融監管總局成立後召開的監管工作座談會再次強調,保險業要更好地發揮經濟減震器、社會穩定器的作用。 保險業深刻把握自身功能定位,通過提公升風險定價、精細化管理、風險化解管理、資產負債管理等專業能力,精準高效地滿足實體經濟和民眾的保險需求。
專家評論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風險管理與保險系主任鄭偉
* 金融工作會議強調“金融要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優質服務”,要求“充分發揮保險業作為經濟減震器、社會穩定器的功能”,二者相呼應。 與上屆金融工作會議相比,本次會議從經濟社會發展的角度進一步強調了對保險業的要求。 保險業要充分發揮專業優勢,通過做好風險保障、金融一體化、社會管理等工作,更好地防範和化解各種風險對經濟社會的負面影響,增強社會穩定,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在新一輪全面深化改革中,構建高水平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重要內容。 保險業不完善的市場經濟不是完美的市場經濟,高水平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高質量的保險業作為堅強支撐。
相關報告:
二. 二.第二
積極支援防汛救災和災後重建保險業可以發揮獨特的作用
2024年,華北、黃淮等地發生極端降雨,引發洪澇災害和地質災害。 在國家金融監管總局的指導下,保險機構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快速啟動重大突發事件應急預案,設立防汛救災專項課,相關負責人帶領團隊奔赴災害第一線,督促理賠快速理賠,全力配合各項救援工作地方。各保險機構紛紛開闢綠色通道,最大限度簡化理賠流程,堅持“專事、急事”的原則,全力提高理賠服務質量和效率。 同時,加大預付賠償力度,儘量減少洪澇災害對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的影響。 據悉,保險業已向災區支付賠償金100多億元,為災後重建和復工復產提供了獨特保障,受災群眾的得感不斷增強。
專家評論
李偉,中國人民大學金融學院教授、中國保險研究所所長
我國幅員遼闊,地質地貌複雜多樣,自然災害頻發,對國家財產和人民生命安全造成巨大威脅。 在以往災害發生時,保險業積極支援救災和災後重建,發揮了經濟減震器和社會穩定器的作用。 但同時也要看到,由於缺乏完善的巨災保險體系,這些災害造成的巨大損失,絕大多數仍由人民承擔,對國家財政造成較大影響,人民群眾防災減損意識依然薄弱。 因此,我國亟需在巨災保險體系建設的基礎上構建新的國家風險管理體系,鼓勵商業保險公司、資本市場和社會力量在災害保險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
相關報告:
三
養老保險試點穩步推進繼續做好養老理財工作
* 金融工作會議明確指出,要做好養老金融等大文章。 2024年以來,商業養老業務試點上線,4家養老保險公司陸續推出創新產品專屬商業養老保險由試點業務向常態化業務轉型;推出人壽保險和長期護理保險責任轉換業務,滿足人民群眾特別是殘疾老年人的長期護理保障需求;過去一年,個人養老金試點穩步推進,個人養老保險產品不斷拓展至20余家企業99種產品,涵蓋專屬商業養老保險、綜合保險、年金保險、萬能險等型別。 同時,保險業充分發揮長期穩定的資本管理和風險保障功能,為各類養老金的保值增值提供管理服務。 此外,為加大養老社群布局,泰康保險、華人壽、中國平安、大家保險等公司新增多項養老社群專案,為老人們提供更豐富的養老選擇。
專家評論
郭金龍,中國社會科學院保險與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保險業可以成為養老產業生態圈的聯結器和資源整合者,通過提供保障、降低風險、促進養老產業發展、增強消費者信心等方式,為養老產業發展提供支援和保障通過推出各類養老理財產品,為老年人提供養老保障,降低老年人面臨的風險,減輕老年人的財務壓力開展養老服務業務,為老年人提供各項養老服務,如養老、醫療服務等。 隨著我國老年人口的增加,保險業在養老金融中的作用將越來越重要,以保險產品為載體,進一步拓展和豐富保險產品和服務的內涵和外延,為客戶提供覆蓋全生命週期的綜合服務,對解決老年人養老問題,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老年人。
相關報告:
四
保險銷售行為新規實施有序推進消費者保護工作
2024年9月15日至2024年10月15日,以“凝聚金融力量,共創美好生活”為主題的“2023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教育宣傳月”啟動,面向金融消費者和投資者開展內容豐富的多種形式的教育宣傳活動。 6月30日起,《一年以上壽險產品資訊披露規則》施行,不斷提高保險產品透明度,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9月28日,國家金融監管總局發布《保險銷售行為管理辦法》,將保險銷售行為分為售前、售中、售後三大環節,並提出明確規定,以更好地規範保險銷售行為,提高保險從業人員的專業能力和專業素養,更全面地保護保險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促進保險業健康發展。
專家評論
**陳輝,財經大學中國精算科學與技術實驗室主任
2024年3月,中共**印發《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將中國人民銀行的金融消費者保護責任和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的投資者保護責任移交給負責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的國家金融監管總局。 這標誌著我國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進入了乙個新的發展階段,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已成為維護社會經濟秩序穩定、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堅實基石。 在此背景下,保險銷售監管的理念和制度有待公升級,《保險銷售行為管理辦法》作為保險銷售的綱領性檔案,明確了保險消費者保護的力量,規範了保險銷售的售前、售中、售後行為,將不斷完善和優化保險銷售權益保護體制和機制建設。保險消費者,促進保險消費者權益保障的高質量發展。
相關報告:
五
倡導降低風險的服務模式推動財產和意外傷害保險行業高質量發展
2024年初,原銀保監會印發《關於積極開展財產險行業降險服務的意見》,要求財產保險業以服務人民、服務實體經濟、服務社會穩定為降風險服務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降低隱患和重大風險為目的,積極協助參保企業開展減風險工作損害。風險降低服務是財產保險行業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有效手段之一,對提高社會抗風險能力、降低社會風險成本具有積極作用。 目前,各財險公司轉變經營思路和模式,拓寬服務範圍,在責任險、車險、農險等各類財險業務中積極提供風險化解服務,為客戶提供一站式服務解決方案。
專家評論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保險學院助理院長、教授
降低風險是履行保險風險管理職能的關鍵。 在現代保險體系中,保險公司作為為社會提供風險管理服務的專業機構,為各家庭、各行各業、事業單位和組織部門提供風險降低服務,是提高其核心競爭力的基礎,是降低行業運營成本的手段,是提公升保險業形象的利器, 是保障保險業持續健康發展不可或缺的一環。同時,保險業在向社會提供降低風險服務的過程中,將逐步拓展保險業的功能,增強保險業的作用,提公升保險業的形象。 降低風險服務也是保險業落實首屆金融工作會議提出的保險業經濟減震器、社會穩定器功能的重要切入點。
相關報告:
六
人壽保險定時利率下調,實行“報銀合一”採取預防措施點差損失風險
2024年8月,多家壽險公司完成新舊產品轉換,停止銷售預定利率3終身壽險等產品增加5%,將普通壽險預定利率降至3%以下。 近年來,市場利率下行趨勢明顯,資本市場波動加劇,投資端普遍承壓。 預定的降息可以控制債務的整體成本,降低息差損失的風險。 在費用管理方面,近年來,壽險行業一直存在“離散”的情況,即實際費用超過產品備案時的水平。 2024年以來,監管部門向壽險公司出台多份檔案,大力推進“報銀融合”,率先在銀保渠道上線。 第四季度,絕大多數從事銀行保險業務的銀行與保險公司重新簽訂合同,初步測算顯示,銀保渠道佣金率較上年均下降30%。
專家評論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風險管理與保險系主任鄭偉
壽險業務通常集中在“三差”上:死亡差、利率差、費用差。 2024年,壽險行業將降低預定利率,實施“報銀一體化”,對防範利差損失、費用利差損失風險具有積極意義。 20世紀90年代末,隨著銀行利率的持續下降,以及日本多家壽險公司因利率損失而陸續破產,利率損失風險成為行業熱點問題之一。 在當前低利率市場環境下,雖然壽險產品實際利率與預定利率的差距不算太大,但由於壽險行業比20多年前大得多,資產負債匹配問題更加突出。 “報銀合一”的實施,一方面對整頓市場亂象、規範競爭秩序具有積極意義,另一方面對防範壽險費損失風險具有積極意義。
相關報告:
七
助力共建“一帶一路”。保險業提供高水平服務,深入腳踏實地對外開放
2024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週年。 十年來,我國保險業不斷優化海外布局,不斷豐富金融產品,努力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融資支援和保險保障。 截至2024年6月底,6家中資保險機構在8個共建國家設立了15家境外分支機構“一帶一路”再保險共同體共承保“一帶一路”專案74個,保障境外資產總額達570億元人民幣。 2024年6月,再保險“國際板”啟動,助力我國再保險市場由“單向開放”向“雙向開放”轉型公升級,進一步推動再保險高水平開放和高質量“雙迴圈”。 10月,再保險“國際板”迎來首批15家機構,初步形成機構集聚形式。 11月,國家金融監管總局批准在北京設立寶馬(中國)和安谷方生兩家外資保險經紀公司,標誌著保險業對外開放的深度和廣度。
專家評論
李偉,中國人民大學金融學院教授、中國保險研究所所長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年來,保險業持續支援“一帶一路”倡議,取得了顯著成效。 從海外專案和專案到員工意外和健康,“一帶一路”倡議在海外保費收入和海外投資規模方面都產生了大量的國際保險業務需求。 我國保險機構的國際化服務水平也隨著業務的發展而不斷提高,保險公司根據業務需要,不斷豐富和創新保險產品,不斷提高和優化保險服務水平。 高度開放和國際化也是衡量乙個國家保險市場實力的重要標誌,保險業也在服務高水平開放的同時實現高水平開放,推動中國從保險大國向保險強國邁進。
相關報告:
八
已接管的保險機構處置工作正在有序推進有效防範化解風險隱患
2024年7月,原中國銀保監會依法接管天安財產保險、中國人壽、天安人壽、宜安財產保險。 2024年以來,這四家機構的風險管理工作迎來了新的進展。 5月,原銀保監會批准比亞迪轉讓億安財險10億股股權,持股比例100%,宜安財險更名為比亞迪財保6月,中彙人壽及其分支機構獲批開業,依法承擔天安人壽的保單負債、有效資產及所有機構網點,全面履行保險合同義務。 7月,瑞眾人壽及其分支機構獲批開業,依法承接中國人壽的保單負債、有效資產及所有機構網點,全面履行保險合同義務。 9月,申能財險獲批投建,標誌著天安財險重組邁出重要一步。
專家評論
郭金龍,中國社會科學院保險與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 金融工作會議強調,要全面加強金融監管,有效防範化解金融風險。 近年來,監管部門不斷加強重點保險公司風險防範化解,一方面推動高風險機構風險處置穩妥有序進行。 創新處置模式,建立風險處置專項工作機制,成立專項班或專責小組,推動高風險機構風險化解,推動落實地方責任,制定風險處置預案。 對高風險機構實施嚴密監管,防範流動性、利害關係人事件等風險隱患。 另一方面,對償付能力不達標且有償付能力風險跡象的保險公司,將及時採取監管約談、風險提示、現場監管等多種方式,督促企業採取有效措施提高償付能力。 對被接管的保險機構的處置工作有序進行,有效防範化解隱患,切實保護了保險消費者和各相關方的合法權益。
相關報告:
九
保險資管行業專業運營20年保險資金運用成效顯著
自2024年第一家保險資產管理公司中國人保資管成立以來,中國保險資管行業近20年來發展迅速,市場影響力不斷擴大,專業投資能力不斷提公升。 目前,保險資產管理公司34家,資產管理規模達27萬億元,已成為我國債券市場和市場最大的機構投資者之一,為我國巨集觀經濟的穩定執行和金融市場的健康發展發揮了作用。 20年來,保險資金範圍逐步擴大,保險資管公司成為我國可投資資產類別最豐富的主流金融機構,保險資管產品成為服務國家戰略和實體經濟的重要途徑。 資料顯示,截至2024年7月底,保險資金服務實體經濟的投融資規模已超過24萬億元。
專家評論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保險學院助理院長、教授
得益於我國保險業幾十年來的快速發展和深厚積累,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在專業化成長中獲得了豐厚的土壤,在數量和質量上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保險資管公司經過近20年的發展,積累了豐富的長期資金管理、規模化資產配置、長期資產創造、絕對收益獲取等經驗,成為保險基金等長期基金的核心管理人、資本市場的主要機構投資者和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力量。 在國際金融**《歐洲養老金與投資》發布的“2024年全球資產管理機構500強”榜單中,中國共有41家金融機構上榜,其中保險資產管理公司10家。
相關報告:
十
完善精算專業培訓體系精算師資格考試開始
精算學是保險業務的核心技術。 2024年7月17日,國家金融監管總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發布《精算師職業資格規定》和《精算師職業資格考試實施辦法》,優化精算職業資格考試報名條件、專業類別和考試科目,致力於精算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資格管理和考試制度。10月21日至25日,2024年精算師職業資格考試在北京、上海、天津等9個城市同步舉行,全國5000餘名考生報名參加考試。 這是精算師入選國家職業資格目錄後的首次考試,將有力推動我國精算人才建設和精算事業發展邁上新台階。
專家評論
**陳輝,財經大學中國精算科學與技術實驗室主任
中國精算專業的起源和發展,就是順應中國保險業的發展要求而誕生的。 當前,我國保險業正處於新的發展階段,推動我國從保險大國向保險強國轉變的任務十分艱鉅,迫切需要更多的精算人才發揮專業作用。 此外,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風險已開始呈現出複雜多樣的特徵,為了推動保險業積極參與國家風險治理,還需要發揮精算師的專業化作用。 自2024年愛德蒙·哈雷(Edmond Halley)編制第一張生命表以來,精算師一直致力於人類風險管理,將非數位化為數字,將不可量化的轉化為量化,將不可建模的轉化為模型,再將不可保的風險轉化為可保的風險,將高風險風險控制為低風險,將不可持續的行為和過程向更可持續的方向轉變。
相關報告:
記者 朱艷霞, 方文斌, 楊玉萌, 譚樂志.
李夢熙編輯.
實習生李浩晨。
視覺張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