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網報道稱,殲-16同時裝備了PL-15和PL-17遠端超遠端空對空飛彈,引起了廣泛關注。 但是,對PL-15的了解仍然非常有限,公開資訊也相當稀缺,關於PL-17更是如此。但是,通過對比特種空空飛彈“流星”,我們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兩者之間的區別!“流星”空空飛彈是由英國、法國、瑞典、德國、義大利和西班牙聯合研製的中遠端空空飛彈,自2024年7月起安裝。
它最大的亮點是使用了沖壓式噴氣發動機,這是一種帶有顆粒狀固體燃料的沖壓式噴氣發動機。 通過控制燃料**,即所謂的“可變流量”,Meteor不僅能夠獲得持續的動力,而且還能夠減小尺寸和重量。 它的長度為 365公尺,直徑180公釐,發射重量可達185公斤,最大射程可達150公里。 相比之下,中國使用的PL-12空對空飛彈與固體火箭發動機相比,尺寸和重量都比“流星”大,但射程只有100公里。 那麼,PL-15相對於“流星”有什麼特點呢?
流星空對空飛彈的動力系統使用沖壓式噴氣發動機,在推進劑中只有燃料,沒有氧化劑。 因此,它需要通過進氣道從空氣中吸收氧氣作為燃燒的氧化劑。 然而,進氣口的存在導致“流星”的橫向尺寸和飛行阻力增加。 PL-15和PL-12一樣,仍然使用固體火箭發動機,其推進劑含有氧化劑來支援燃燒,因此不需要通過進氣口吸入氧氣,因此不存在這個問題。 雖然PL-15的直徑約為210公釐,比“流星”的180公釐大得多,但其最大飛行速度達到4左右5馬赫,超過了“流星”的4馬赫。
除此之外,“流星”的沖壓式噴氣發動機作為吸氣式發動機,具有增壓、吸氣、增壓、點火的過程。 相比之下,它的加速度遠不如固體火箭發動機。 再加上更大的飛行阻力,導致“流星”需要長達30秒的時間才能達到4馬赫的最大飛行速度。 PL-15採用固體火箭發動機,不存在吸氣增壓問題,主發動機可直接在發射架上點火,只需幾秒鐘即可達到最大飛行速度。
更重要的是,“流星”沒有採用類似於YJ-12機身周圍分布的四個進氣口的設計,而只是兩個90度排列的腹部進氣口。 這使得“流星”在大過載時容易造成進氣不良,尤其是在俯衝狀態下。 因此,儘管“流星”的標稱最大過載高達40 g,但其實際機動性受到很大限制。 事實上,沖壓式噴氣發動機更適合反艦飛彈,飛行剖面更直,目標機動性和速度低。 相比之下,固體燃料沖壓式噴氣發動機也是如此,因為戰鬥機的速度和機動性是無與倫比的。
此外,高空稀薄的空氣會影響“流星”的工作狀態,使其只能使用相對有限的飛行剖面,難以優化軌跡。 另一方面,PL-15 可以通過先爬公升,將動能轉化為勢能,然後俯衝攻擊目標來擴充套件其射程。
最後,PL-15的固體火箭發動機採用雙脈衝技術。 該技術不同於傳統的雙推力火箭發動機和兩級串聯火箭發動機。 它不需要分離助推火箭。 PL-15的固體火箭發動機有兩個脈衝,第乙個脈衝在發射時被點燃,使飛彈迅速達到最大飛行速度,接近目標後,第二個脈衝被點燃,這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固體火箭發動機推力不可控和終端速度低的問題。
綜上所述,得益於雙脈衝固體火箭發動機的設計,PL-15在保持固體火箭發動機低阻力、快速加速和高機動性的同時,尺寸和重量僅略大於PL-12,但航程卻是PL-12的兩倍。
有了PL-15的知識,我們可以更好地了解PL-17。 PL-17 的尺寸比 PL-15 大,長度約為 57公尺,直徑增加到300公釐以上,還取消了彈射翼,進一步減小阻力。 此外,其固體火箭發動機採用雙脈衝甚至三脈衝技術,這使得PL-17的航程再次比PL-15翻倍,達到400多公里。 即使“流星”使用固體燃料沖壓噴氣發動機,由於阻力和彈道的關係,它也需要積累更多的燃料來增加航程,這可能會導致超出尺寸和重量規定,機動性和速度將達不到要求。 因此,PL-17的成功並非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