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銀行發布報告,對今年中國經濟進行全面診斷

Mondo 財經 更新 2024-01-30

臨近年底,如何總結今年的中國經濟是乙個難題。 展望明年,中國經濟將走向何方?

上周末,世界銀行發布了2024年12月中旬的經濟報告。 對2024年中國經濟表現進行了綜合評估,對明年中國經濟發展提出了直接的提問和建議。 以下是報告的主要內容。

中國經濟活動在2024年有所回公升,但復甦仍然脆弱。 2024年前三季度,在服務需求、製造業投資韌性和公共基礎設施刺激措施的推動下,實際GDP增長加速至5.22%。經濟重新開放的初始階段在第一季度引發了經濟活動的激增,但增長勢頭在第二季度迅速減速,然後在第三季度溫和復甦。 不穩定的增長表現,加上持續的通貨緊縮壓力和仍然疲軟的消費者信心,表明復甦仍然脆弱。

在疫情後被壓抑的服務需求的推動下,消費是主要增長動力,而商品消費則滯後。 製造業和基礎設施投資的韌性抵消了房地產投資的下降,為經濟增長做出了積極貢獻。 與此同時,由於外部需求疲軟拖累出口,淨出口萎縮,而進口改善。

儘管如此,從大流行中恢復仍然脆弱。 經濟重新開放的初始階段引發了第一季度經濟活動的激增,但增長勢頭在第二季度減速至年化2%,然後恢復到5%3%。這種不穩定的增長路徑表明,經濟復甦持續脆弱,反映了短期不利因素,包括消費者信心疲軟、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和出口疲軟,但也反映了持續的經濟失衡等結構性因素。

消費復甦受益於勞動力市場的改善和被壓抑的服務需求的釋放,但受到收入增長和消費者信心疲軟的影響。 雖然勞動力市場狀況正在改善,但失業率已從2月份的5峰值上公升6% 下降到 50%,回到大流行前的水平。 1-9月,城鎮就業淨增1020萬人。

然而,這些就業增長主要是由低技能服務業的招聘增加推動的,但與收入增長不成比例。 2024年前三季度的工資增長率為68%,仍低於疫情前8%以上的水平。 此外,隨著低線城市的二級市場房價從2024年的峰值縮水超過10%**,部分家庭的財富大幅縮水。 這些因素,加上將勞動力市場收益轉化為市場情緒改善的時間滯後,繼續對消費者信心和支出造成壓力。 零售額增速從月均1增長4% 減慢到僅 01%。社會保護有限和持續不平等等結構性因素也阻礙了消費。

與 2020-22 年相比,國內投資增長速度放緩,主要是由於房地產行業面臨持續挑戰。 房地產投資繼去年之後下降了8%,原因是住房需求疲軟和房地產開發商的債務困境在 4% 之後,它在 2023 年前 10 個月下降了 78%。為房地產提供投入的上游行業的投資也在下降。 相比之下,製造業投資總體上保持韌性,特別是在汽車、電氣和電子機械行業,部分原因是相對強勁的需求和政策支援。 同時,基礎設施投資也得到了政策扶持。

儘管政策寬鬆,但結構性挑戰依然存在,中國的住房需求仍然低迷。 今年前10個月,新房地產銷售價值下降了49%,銷售額同比下降7%8%。二線和二線城市的跌幅更為明顯,這些城市約佔中國房地產市場的80%,房價環比繼續上漲**。 雖然降首付比例、降低貸款利率等需求側寬鬆措施已經實施,但市場尚未企穩,說明這些政策尚未有效解決住房需求低迷的問題。 需求疲軟的部分原因是對大流行後收入前景的不確定性揮之不去,以及對住房交付的擔憂,但人口變化和城市化放緩等結構性問題加劇了這種情況。

住房需求放緩和開發商的高槓桿率掩蓋了近期的政策支援。 今年10個月,房地產竣工數量同比增長近20%,得益於對預售滯銷專案超過5000億元的政策支援。 與此同時,開發商繼續面臨資金壓力,募集資金同比下降超過13%。 這種下降很大程度上歸因於開發商的高債務困境和住房需求放緩,而購房者對按時完成預售房屋失去信心進一步加劇了這種情況。 房地產投資繼續萎縮,1月至10月住房開發投資和新屋開工率下降了9%3% 和 254%。

在脆弱且不均衡的復甦中,消費者**通脹率仍然很低。 自 2023 年 4 月以來,整體通脹幾乎沒有上公升,而 20%。7月和10月,兩年多來首次陷入通貨緊縮。 下降的原因是商品***抵消了服務業通脹的加強,反映了消費者需求的不同趨勢。 房地產行業的疲軟導致租金成本和家用電器**下降,而汽車製造商正在爭奪市場份額,而降價則增加了下行壓力。 剔除波動較大的食品和能源**,同期核心通脹率徘徊在07%左右,持續低於疫情前16%水平。

生產者**通貨緊縮持續存在,但近幾個月來在全球大宗商品***的推動下有所緩解。 一年來,PPI通脹一直處於通貨緊縮區域,這主要是由於國內工業需求持續低迷。 房地產行業長期低迷導致需求疲軟,尤其是金屬、水泥、工程機械等上游行業。 然而,近期全球能源**的趨勢緩和了國內工廠出貨量的萎縮**。

商品出口繼續下降,反映出全球需求從可塗層商品轉向其他商品,導致外部需求疲軟。 2024年10個月,貨物出口下降56%,而去年同期增長11%1%。各行業和各夥伴的出口普遍惡化,其中對亚细安國家和歐盟的出口最為嚴重。 所有產品組都出現了收縮,但最嚴重的收縮是高科技製造業。 自 2020 年 8 月以來,包括電動汽車在內的汽車出口與整體商品出口相比以兩位數的速度增長,中國***繼續擴大其全球市場份額。

貨物進口也繼續下降。 2024年前10個月,進口量收縮了65%,而 35%。出口部門對加工進口的需求疲軟、國內商品消費疲軟以及房地產投資疲軟導致整體進口下降。

服務出口收縮,反映出運輸服務下降,而服務進口則因出境旅遊復甦而增加。 2024年前三季度,服務出口同比收縮13%5%,主要是由於金融服務、入境旅遊和運輸服務出口持續下降,反映貨物和貨運出口**。 相比之下,由於國際旅行恢復後出境旅行,服務進口增長了15%3%,但尚未達到大流行前的水平。

2024年前三季度,經常賬戶盈餘下降並恢復到疫情前水平,而出境旅遊的恢復推高了服務逆差。 隨著全球商品需求下降和出境旅遊回暖,中國在疫情期間的一次性淨出口增長現已減弱。 這些措施將淨出口順差佔GDP的百分比從2024年同期的3推高2024年前三季度收窄至2%2%。來自國外的淨收入有所改善,赤字佔GDP的百分比從11% 至 06%。因此,經常賬戶盈餘佔GDP的百分比從去年前三季度的2.2%上公升3%的高點跌至16%。這反映出經常賬戶盈餘逐漸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

由於資本外流和對外投資的增加,金融和資本賬戶赤字擴大。 與主要國家的利差不斷擴大,商業不確定性仍然很高,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抑制了外國資本流入中國。 2024年前三季度,外商直接投資流入佔GDP的百分比由11% 降至 01%。經濟重新開放後,前三季度外國直接投資流出也增加到GDP的1%1%。相比之下,2024年前三季度,包括投資、衍生品和其他投資在內的非外國直接投資淨流出總額預計僅佔GDP的0.0%4%。總體而言,金融和資本賬戶赤字佔GDP的比重較2024年前三季度的1.0%有所上公升2024年前三季度上公升至1%4%。

資本淨流出和美元普遍走強繼續令人民幣承壓。 儘管經常賬戶盈餘強勁,但人民幣兌美元平均貶值45%,但在 2023 年前 11 個月(按**加權基礎)保持穩定。 與此同時,中國外匯儲備略有下降,但仍高達31萬億美元。

土地租賃薄弱限制了地方政府的支出。 1-10月,財政合併收入同比增長2%5%。儘管稅收收入同比增長了10%7%,但綜合收益增長是由前10個月土地租賃大幅下降20所帶動的5%的影響導致人們對本地**融資平台的債務可持續性的擔憂日益加劇。 作為基礎設施融資收入的主要來源**,土地租賃收入疲軟繼續阻礙地方資本支出。 1-10月,財政支出同比下降12%。總體而言,與去年相比,財政政策不那麼寬鬆,截至10月,綜合財政赤字佔GDP的4.0%5%,而 2022 年同期佔 GDP 的 5%5%。

為應對持續存在的脆弱性,加大了財政支援力度,轉移支付的增加有助於緩解地方融資限制。 中國立法機關批准發行1萬億元人民幣(佔GDP的0.%)。8%)*專項政府債券,用於支援自然災害恢復和防災減災,有效將今年的綜合財政赤字目標從GDP的6%降至6%4% 至 72%。值得注意的是,**將承擔全額償還這些債券本息的責任,從而減輕當地**的財務負擔。

今年以來,中國人民銀行繼續實施寬鬆的貨幣政策,但進一步寬鬆的空間有限。 在通脹壓力較低的背景下,主要貨幣政策利率適度下調以支援經濟。 與此同時,中國人民銀行(PBoC)在市場上保持了充裕的流動性。 3月初,中國人民銀行下調存款準備金率25個基點,9月又下調25個基點。 儘管如此,其他主要經濟體的利率上公升和資本外流風險可能會限制貨幣寬鬆政策的空間。 自 2022 年 4 月以來,中國 10 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與相應美國國債收益率之間的利差一直為負。

* 強勁的債券發行帶動信貸增長。 非金融類信貸同比增速提公升至93%,但低於 95%。* 近幾個月來,債券發行量激增一直是信貸增長的主要驅動力。 相反,企業貸款和企業債券發行放緩反映出信貸需求疲軟,尤其是來自房地產開發商和本地**融資平台的信貸需求。 雖然現有抵押貸款利率的降低和首付的降低刺激了信貸需求的適度增長,但長期家庭貸款的擴張仍然落後於歷史軌跡。 與此同時,由於信貸增長超過名義GDP增長,中國非金融部門債務與GDP的比率(包括外部借款)已公升至GDP的300%左右。

實際GDP增速有望恢復至52%, 04個百分點。 雖然短期內增長勢頭有望企穩,但由於消費者信心和政策刺激逐步復甦,房地產行業持續疲軟,外需持續低迷,短期前景黯淡。 預計中國經濟增長將分別放緩至4.024和20255% 和 43%,反映了短期不利因素和日益增長的結構性制約因素,包括高債務水平、人口老齡化和持續的經濟失衡。

預計整體通脹率將溫和上公升。 隨著消費繼續復甦,預計服務業通脹將繼續上公升,整體通脹率預計將上公升至1年同比5%,而食品預計將受到豬肉觸底反彈和高基效應減弱的帶動。

未來將存在相當大的下行風險。 房地產市場低迷的持續時間可能比預期的要長,影響消費者信心和支出,並給上游貿易商和債權人帶來壓力。 這將進一步擠壓當地**的收入,並抑制公共投資。 從外部來看,由於金融狀況收緊和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經濟容易受到全球需求疲軟的影響。 近幾十年來,氣候變化和相關極端天氣事件的頻率有所增加,也帶來了下行風險。 相比之下,強於預期的政策支援和結構性改革的進一步進展可能會帶來上行風險。

中國需要持續的政策支援和深層次的結構性改革,以對沖經濟增長的下行風險,遏制通貨緊縮壓力,恢復信心。 鑑於地方層面的嚴重財政約束,將更大比例的刺激資金轉移到***將擴大必要的財政空間。 最近通過的預算修正案設想使用國債為自然災害恢復提供資金和加強救災能力,這是值得歡迎的事態發展。 但是,要解決地方金融結構性失衡問題,有效解決地方融資平台債務問題,還需要深化金融體制改革。 這應包括對本地**融資工具進行公司和財務重組,例如通過分拆,甚至可能剝離純商業資產。 同樣,在房地產行業,短期監管寬鬆和流動性支援需要通過制定解決公司債務積壓的框架來補充。

在人口老齡化、預防性儲蓄增加和首付分配再平衡的背景下,中國投資放緩是近年來整體放緩的主要驅動因素之一。 在投資總額增速下降的同時,投資結構也發生了重大變化。 房地產的長期低迷導致房地產投資持續大幅下滑,近兩年累計下降18%。 相比之下,回報普遍較高的製造業投資更具韌性,同期累計增長16%。 製造業投資的韌性在一定程度上是對電動汽車、電池和其他低碳技術等產品需求激增的回應,但也反映了對半導體等優先製造業的支援不斷增加。

然而,中期GDP的強勁增長不僅需要穩健的製造業投資,還需要更強勁的消費增長。 由於房地產開發商資產負債表受限和住房需求長期下滑,預計房地產投資將保持低迷,因此即使製造業投資保持韌性,中國的整體投資率也可能穩定在疫情前的水平。 雖然投資減少是中國經濟必要調整的一部分,但消費增長需要加速,以彌補總需求增長的放緩。 雖然向製造業的轉移帶來了資本配置效率的短期提公升,但投資規模的快速擴張和國家支援力度的增加可能導致一些行業的產能過剩和效率低下。

結構性改革對於加速高消費再平衡和降低資本配置效率低下的風險至關重要。 在政策制定者最近發表宣告之後,重新注重實施結構性改革,採取具體步驟加強法治、獨立執行法規、促進競爭和確保公平競爭環境,有助於確保將資源分配給生產率最高的部門和公司。 深化金融改革將促進金融中介機構的市場化。 提高財政體制進步性、戶籍制度改革、培育普惠金融等措施,將支援家庭消費增長。

相關問題答案

    世界銀行向烏克蘭提供額外財政援助意義重大,但挑戰依然存在

    最近,世界銀行宣布了另外個提供億美元的財政援助,以確保在烏克蘭在國家和區域層面提供關鍵的公共服務。這一決定引起了烏克蘭和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本文將分析援助的意義 面臨的挑戰以及烏克蘭的未來發展。首先,在援助的意義上,世界銀行的這一決定無疑對烏克蘭經濟是一大利好。烏克蘭近年來經濟形勢嚴峻,急需外部援助...

    世界銀行預測泰國經濟將面臨20年的低增長

    中新社曼谷月日電 據泰國 曼谷郵報 報道,由於泰國人口老齡化和私人投資放緩,世界銀行預計泰國未來年的潛在經濟增長率將是亚细安經濟體中最低的。報道稱,世界銀行認為,如果不進行經濟改革,泰國經濟未來年的潛在增長率預計將在 左右,為亚细安地區最低水平。世界銀行駐泰國高階經濟學家Kiatipong表示,這一...

    新網銀行發布環境資訊披露報告,數字信貸呈現“兩友友好”。

    數字金融是一種低碳 綠色的金融服務方式。減少碳排放超過萬噸,減少乘客出行近億公里,減少紙張消耗億.年月日,在中國人民銀行四川省分行的指導下,新網銀行發布第三份環境資訊披露報告,一套最新環境影響資料 跳上紙 報告顯示,年新網銀行繼續實施雙碳戰略,進一步引入可持續發展理念,積極推進 氣候友好型銀行 和 ...

    日本發文稱台海現狀不會改變,中方反擊將軍和第一軍後,岸田宣布辭職

    日本防衛研究所發布的涉華報告對中國的軍事實力和與俄羅斯的戰略合作表示擔憂。該報告聲稱,中國正在不斷 建設 其軍事力量,甚至包括核 發展。同時,報道還稱,中俄將攜手與美國合作,構成激烈的地緣政治局勢政治模式。除了對軍備的擔憂外,報告還觸及台灣海峽,認為日本應加強防禦力量,防止中國大陸 改變台海現狀 這...

    報告:銀行氣候資訊披露面臨資料挑戰

    中國證券網訊 記者 黃一玲 月日,在綠色金融北外灘論壇上,銀行業氣候資訊披露與碳核算研究報告 正式發布。據悉,該報告由上海金思南金融研究院和崑山杜克大學可持續投資專案聯合編制發布,中國資訊化聯合發布。GF 綠色金融論壇 首席經濟學家 杜克大學教授張俊傑表示,報告從多個維度構建評價指標體系,採用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