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偉在美國創業的失敗,或許預示著“純燒錢”模式的終結,儘管這種模式在美國的結束時間晚於中國。
由劉柏誠撰寫。
短短半年時間,1600萬“精神股東”眼睜睜地看著ofo創始人戴偉元將美國一家咖啡創業專案“About Time Coffee”從火爆推向失敗的邊緣。
眼看著大洋彼岸隨便損失了1000多萬美元,“精神股民”們感嘆了一聲,重新登入了“小黃車”ofo平台——“果然,99的定金還是很難退還。
跪下不走“,戴偉真的意識到自己失敗的根源嗎?
no.1自信的冒險
2024年5月,“精神股東”們重新燃起了對返還保證金的期待,並在ofo官方微博下不斷提醒他們“還沒等我退還押金,你的老闆就拿了錢,去請美國人喝咖啡。
ofo創始人戴偉募集資金超過1000萬美元,在美國迅速擴張了5家咖啡店,估值超過4000萬美元。 投資方不僅包括IDG,還包括偉力資本和正格**,它們早在ofo成立初期就投資了戴偉。
CEO瑪麗安·陳(Marian Chen)毫不掩飾自己的情緒:“我平均每天可以賣出800杯咖啡。 我們有乙個來自中國的成熟模式,我們賣的咖啡味道比星巴克好,更便宜。 ”
可以看出,戴偉和他的團隊對“About Time Coffee”專案相當有信心,它的第一家店就在星巴克的街對面,火藥味十足。
戴薇可以確信,他們的咖啡只賣2-3個95 美元,比星巴克便宜 1-2 美元。 要知道,星巴克在美國只是乙個廉價的咖啡品牌,所以是時候咖啡的咖啡對美國人來說很便宜了。
關於時代咖啡不僅是價格優勢,更是中國商戰中一場血腥屠殺的成功之路:客戶可以繼續使用該應用程式通過各種活動賺取免費咖啡,從而獲得長期客戶——這種商業模式使瑞幸咖啡在中國登上了神壇。
當然,戴偉沒有忘記瑞幸咖啡的商業模式極其燒錢,但有40項消費限制,欠ofo使用者存款超過15億,連高鐵都坐不上去的戴偉,似乎並不擔心。
信心來自兩個方面。
首先,現在從中國抄襲幾乎已經成為世界共識,之前國內網際網絡巨頭在東南亞的網際網絡掘金,之後Tik Tok(海外版抖音)和Shein(廣州快時尚電商公司)、Temu(海外版拼多多)給了他們一點中國衝擊,各行各業都在摩拳擦掌, 戴偉自然可以。
其次,ofo雖然欠下了大量的外債,但戴偉在業內還是有不錯的口碑的,畢竟金沙江創投也是ofo的早期投資方,與偉力資本、正格**合作,僅用1000萬美元的投資就獲得了約10億美元的回報。 於是,戴偉再次拉扯偉力資本和正格**,以1000多萬美元狠狠地斬殺了美國星巴克。
名字立了,錢到位了,戴偉似乎在美國迎來了第二個春天,只要生意成功,多年的“ofo存款事件”就能迎來乙個完美的結局。
no.2戴偉再戰美國:抄襲瑞幸能征服美國人嗎?
短短半年時間,About Time Coffee在紐約麥迪遜大道上因財務崩潰而只剩下一家門店,其餘四家門店都已“永久關閉”,About Time Coffe 的官方 Instagram 推文在 9 月也完全停止,戴薇開始尋求 2 億美元的新融資估值。
ofo的官方微博並沒有那麼複雜,只是從嘲諷到侮辱。
早在2024年ofo還是一顆耀眼的明星時,戴偉就在接受採訪時為自己的創業之路定下了基調:“你花錢的速度越快,你的效率就越高,你籌集的錢越多,你就會變得越強大。 然後你控制了市場。 ”
當時,中國網際網絡在經歷了幾次燒錢戰爭後,沉浸在歡騰之中。
首先,美團與 Ele.me 之爭,將中國網際網絡燒屏規模提公升到了“億元級別”,隨著美團與 Ele.me 也成為巨頭,“贏家通吃”成為商業目標,“燒到最後必勝”成為商業共識。
中國的網際網絡在蓬勃發展,中國經濟也在快速發展,有太多的閒錢,Lashou.com 的創始人直言不諱地說“就算我一年只投資1億元,我一天也要燒300萬元。 我把它們乙個接乙個地扔進火裡,一天燒不了300萬,只好找人幫我燒。 ”
緊接著,網約車大戰將燒錢補貼推上了新的高度,這是一條3年能籌集1800億元,1個月能燒掉5億元的血腥之路。
中國在網際網絡上燒錢的做法開始變得瘋狂。
而金沙江創投的朱小虎就是這兩場戰役的領軍人物之一,他因為投資了 Ele.me 和滴滴,被稱為“獨角獸捕手”,也是在2024年,朱小虎和戴偉看到了右眼。
朱小虎參與ofo的A輪投資,滴滴1個月燒了5億元,ofo更上一層樓,僅3個月就燒了60億元!
故事的其餘部分,每個人都知道。
時至今日,戴偉在美國的“About Time Coffee”仍是乙個燒錢的專案。
咖啡店不同於其他行業,即使裝置先進,也仍然需要有店面和有人來經營,所以想要快速擴張,就必須承受大量的裝置、租金、勞動力等資金投入壓力。
About Time Coffee的策略是通過大量的折扣來吸引消費者,而在品牌建設的早期階段,**是乙個對消費者相當敏感的因素,這意味著“About Time Coffee”必須持續補貼才能獲得大量使用者,因此也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
從2024年10月瑞幸首店開業,到2024年5月上市,瑞幸共燒錢超過22億元。
最重要的是,“瑞幸模式”早已為世人所知,咖啡行業並不是乙個高門檻的行業,只要資本願意,隨時通過燒錢打造多個品牌與“準時咖啡”競爭,最終必然會進入燒錢大戰。
事實上,國內已經有幸運咖啡、庫迪咖啡、覺渴咖啡、清醒咖啡等瑞幸咖啡標桿品牌,如果瑞幸已經產生了足夠的品牌影響力,恐怕現在的情況不會好到哪裡去。
更何況,“About Time Coffee”甚至不是美國第乙個模仿“瑞幸模式”的品牌。
同樣總部位於紐約的新咖啡品牌Blank Street Coffee,在2024年通過模仿瑞幸咖啡,在短短兩年內迅速擴充套件到紐約40多家門店,現已擴充套件到倫敦、波士頓和華盛頓特區,並建立了自己的咖啡工廠。
在同乙個城市,用同樣的打法,燒錢和補貼的戰爭是不可避免的。
no.3“燒錢”沒問題,但不能只靠“燒錢”。
有**曾這樣評價瑞幸咖啡創始人陸正瑤:“搶風口,鉅額融資,燒錢擴張,快速IPO,高水平套現,確實有一套玩資本。 ”
這並不是乙個正面的評價,早期的瑞幸咖啡也因為鉅額補貼而被認為“難以盈利,不是一種可持續的商業模式”。
戴偉也是如此,他認為“在公司的早期階段,擴張比防禦更重要。 ”
其實,回過頭來看,早在共享單車大戰時期,一味燒錢擴張的戴偉,忽略了諸多防禦問題:跟不上國家質量發展導致的車輛磨損、低價帶來的盈利困難、後續維修帶來的高成本。
與ofo不同,摩拜單車非常重視產品質量,不僅製造矽谷沒有的智慧型鎖和終端系統,還準備依靠“4年不受損”的質量來降低成本,實現盈利。
為此,ofo投資人朱小虎和摩拜投資人馬化騰也在朋友圈互相說了狠話。
然而,即便是靠投靠巨頭勉強生存下來的摩拜單車,也多次漲價,盈利難的依然是懸在共享單車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共享單車似乎成了各大巨頭提公升自身版圖的交通入口。
事實上,瑞幸咖啡之所以能被封為經典,不僅僅是因為它“花了美國人的錢邀請中國人喝咖啡”。
最重要的是,在“財務造假”之後,他們改變了管理層,縮減了擴張的步伐,考慮了真正能夠持續發展的商業模式:一方面,他們關閉了大量經營條件不佳的門店,減少了補貼,另一方面,他們第一次在拿鐵咖啡中加入了生椰子,創造了爆款, 最終通過數位化和私域運營,達到降本增效的效果。
成立於2024年的布蘭克街咖啡,及時從瑞幸咖啡的風波中吸取教訓,在成立之初就進一步精簡成本在美國習慣的移動冰淇淋車和移動餐車中尋找靈感,商店大多是尺寸小於5平方公尺的移動咖啡車。
美國人更習慣於現金和信用卡消費,戴認為引以為豪的線上應用程式訂購並不適合美國,僅佔總銷售額的15%。
星巴克在美國已經是廉價咖啡了,但在美國卻相當於兩三瓶500毫公升的可口可樂的價格,“差不多時間咖啡”的**優勢在中國還不如瑞幸那麼明顯。
現在已經不是“燒到最後贏”的時代,人們從共享單車的經驗中吸取了教訓,至少一直走在頂端的大腦開始意識到,勝利不能只靠燒錢來贏得。
疫情過後,經濟疲軟,整個網際網絡行業冷淡,錢不敢隨意燒。 中國上市網際網絡公司總市值從17家增長8萬億跌至88萬億,騰訊的業績不如馬化騰的腰椎間盤突出,阿里巴巴把銀行改成“分六”,位元組跳動開門大放,最後徹底切斷了整個遊戲業務。
整個行業都在反思,被譽為“行業黑光”的羅永浩在依靠輕資產直播帶貨過來後,新東方在困境中孵化了資源有限的東方甄選,騰訊阿里探索了“工業網際網絡”與製造業的不斷結合。
戴偉在美國創業的失敗,或許預示著“純燒錢”模式的終結,儘管這種模式在美國的結束時間晚於中國。
本文為 Hexun.com 評文部特約原創稿件,僅代表作者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