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咳嗽了乙個月,特別注意飲食,不吃辛辣鹹味的食物,含各種潤喉糖,不停地喝水,還是斷斷續續,時好時壞,一直沒有停過。
朋友說你應該服用阿奇黴素。
晚上我吃了兩片,第二天早上我起床,咳嗽好多了。
我的朋友李子和有一句名言:“方法不對,功夫就白費了!”
在很多情況下,要想“把事情做好”,就要靠正確的方法和專業的工具,而努力往往是次要因素。
如果方法錯了,有時你越努力,情況就越糟。
汪曉波有一篇名為《兼職工作經歷》的文章,講的就是自己在美國跨境打工的經歷。
一家餐館的老闆是上海人,為了省錢,他僱傭了***工人:我和老曹去裝修餐廳。 他們倆都沒做過這個工作,也沒有專業的工具,雖然工作很辛苦,但經過乙個多月的努力,餐廳還是像個“破布攤”。
後來,餐館老闆別無選擇,只能將未完成的工作交給美國工人。
美國承包商接管了該專案,並立即將其分配給電工、木匠、水管工,......幾個**打了出來,有人來送工具,滿載了一卡車。 別說這些工具了,我連老曹都沒見過。 除了電鋸和刨床,還有帶電池的叉車,可以在室內駕駛,我們留下的破爛被推出房間。 電工上到電動公升降平台上,在天花板上放上電線,木匠在下面組裝地板,技術極......眨眼間,餐廳就有了......我和老曹看了一會兒,然後走開了。 這是因為我們都是工人,知道如何有尊嚴地工作
我也有類似的經歷。 我住的房子的廁所被堵住了,因為我看到乙個鞋刷掉進去,估計是卡在裡面,所以出水很慢,而且經常用皮碗疏通了很久,如果不注意的話, 我和你相處不來,就吞了好幾年。
有一次看到電梯廣告,就打電話給修馬桶的師傅。 師傅是個40歲左右的男人,聽了我的介紹,他自信地說:“沒問題,我答應修好,不過我得先付錢,300塊錢。 我持懷疑態度,爭辯說:“如果它不起作用怎麼辦?師傅說:“修不好,就退很多錢。 ”
師傅把錢放進口袋裡,用力一掀,馬桶掉在地上,鞋刷清清楚楚地躺在那裡,沾滿了泥土,上面布滿了各種細絲。 師傅把鞋刷扔進垃圾桶,用清水沖洗地面,然後把馬桶拉直,在周邊畫了一圈玻璃膠,拍手說:“好!“前後只有3分鐘。 我把一桶水倒進去,聽到了幾年前熟悉的“嗖嗖”聲。
這幾年來,我一直在和廁所鬥智鬥勇,失去了尊嚴,可是做3分鐘的職業高手卻負擔不起,想想就真覺得慚愧。
青年作家韓寒20歲時參加過一場慈善足球比賽,他們是上海高中精英隊的優秀球員,而對手是上海某職業球隊的少兒預備隊,都是小學生。
賽前,他們互相告誡對方要溫柔對待小學生,畢竟他們還是孩子。
結果,在上半場的前20分鐘裡,他們被小學生傾倒了近20個進球。 後來,裁判鬧得連下半場球門取消開球,直接換成門將發球門球。 他們的高中隊進了0個球,成功傳球不到10次,其餘時間都被小學生當狗了。
最終,這場比賽沒有下半場,對方教練叫停了比賽,說自己不能和這樣的對手一起踢球,這會影響球員的心理健康。
韓寒發文感慨:“不要用業餘精神挑戰別人的職業”,文章的標題是“那種力量我也不知道”,那種力量叫“專業”。
2024年3月,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首次提出了勞動分工的思想。
史密斯說:“乙個工人,如果他沒有受過良好的訓練,不知道如何使用他所從事的職業機器,即使他努力工作,也不一定一天能做一根別針,但他肯定做不到二十根。
但是,根據管理方法,這種工作不僅成為專業職業,而且這種職業分為幾個部門......乙個人拉線,乙個人拉直,乙個人切割,乙個人磨尖線的一端,乙個人磨另一端,以適合圓......這樣,乙個人每天可以製作 4,800 根針。
亞當·斯密認為,勞動分工在提高勞動生產率和國民財富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
有分工,就有專業性;專業才能贏得尊嚴!所謂“匠心”,就是一種職業尊嚴。
有一本寫給程式設計師的書,叫《程式設計師的修煉之路》,書的序言引用了中世紀礦工的信條:
我們採石工人要小心大教堂的異象。 在專案的整體結構中,總是有個性和獨創性的空間。 一百年後,我們可能像今天的土木工程師一樣陳舊,看著中世紀大教堂建造者使用的技術,但我們的聰明才智將受到尊重。
在生活中,你必須做你擅長的事情;你不擅長的,最好留給專業的人去做,這樣不僅提高了效率,還省去了自己的麻煩。
為了省錢,這是讓自己過著不體面的生活的事情。
我也有汪曉波打工的經歷,為了省錢自己裝修房子,買電鑽在房間裡到處打洞,讓自己天天丟臉、疲憊不堪,最後,他不僅把房子裝作假冒偽劣,還充滿了危險和危險, 也許那天枝形吊燈會掉下來。
只有做自己擅長的事情,才能贏得尊嚴;做自己不擅長的事情,純粹是找死。
我們辛苦了一輩子,就是為了賺錢,唯一的目的就是有尊嚴地活著!
相關閱讀:87%的人不努力?員工的積極性從何而來?
洞察:“效應”和“資訊繭”是如何禁錮我們的視野的?
無知才是真正的力量:你越無知,你就越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