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過這樣乙個小故事。
一位年輕的僧侶來到一座堅持“沉默戒律”的寺院,在住持同意之前,每個人都不能說話。
五年後,院長召見了他,允許他說兩句話。
僧人沉思了一會兒,說:“床很硬。 ”
院長聽了這話,答應換床,轉身離開。
又過了五年,院長又來找他,和上次一樣,他只被要求說兩句話。
這一次,僧侶說:“腳冷了。 ”
十五年後,當住持再次問他時,僧人說:“我去。 ”
沒想到,院長松了一口氣:“這是最好的。 自從你來了,你除了發牢騷,什麼也沒做。 ”
這是美國精神導師威爾·鮑恩(Will Bowen)在其名著《無怨無悔的世界》中講述的寓言。
當他寫這個故事時,他一直在抱怨火車的延誤,但當他寫的時候,他突然覺得自己是那個習慣性抱怨的和尚。
他說:
當我們抱怨時,我們是在暗示“有些不對勁”和“生活不順利”,這除了增加壓力之外沒有任何用處。從事社會研究和心理學研究多年的威爾·鮑文(Will Bowen)發現,越來越多的人抱怨,人們因為抱怨而變得越來越痛苦。
於是,他在全球範圍內發起了一場“無怨無悔的比賽”,將大量案例濃縮成《無怨無悔的世界》。
當你讀完這本書時,你就會知道,生活中總有事與願違,與其抱怨,不如改變,而且你絕對可以改變。
正如他在書中所說:
“每個人創造自己生活的力量都非常令人印象深刻,遠遠超出了我們的想象。 ”
抱怨,本質上是在折磨自己
在書中,威爾·鮑文首先把自己剪掉了,講述了乙個他非常後悔的過去的故事。
那是乙個溫暖的春日午後,他坐在書房裡處理工作,平靜而快樂。
突然,窗外傳來“突然剎車”聲,緊接著是行人的喋喋不休。
他抬頭一看,原來大家都圍著乙隻被撞死的狗,一看,正是他心愛的狗金傑。
他急忙跑了出去,正好看到肇事司機開著卡車逃跑,他一句話也沒說,就上了車去追他。
一路上,他闖了紅燈,逆路而上,超速行駛,終於追上了肇事者。
在迫使卡車停下來後,威爾衝了上去,抓住男人的衣領,憤怒地說:“你殺了我的Kingill!”
沒想到,男人嬉皮笑道:那又怎樣,你想打架嗎?
那人五大三粗,面目猙獰,威爾顯然不是他的對手。 對方只是轉了轉胳膊,威爾就被推倒了,跌跌撞撞。
推理沒有道理,他不能打架和打架,威爾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肇事者走開。
回到家後,他非常沮喪,不停地抱怨
為什麼是我的狗被殺了,如果沒有它,那將是乙個多麼美好的下午。 ”
為什麼那個人不講道理?為什麼我不能裝箱?”
我為什麼會陷入這樣的事情?”
乙個個“為什麼”在他腦海中盤旋,“不服氣”這句話讓威爾睡著了。
在接下來的幾周裡,他在無休止的抱怨中患上了失眠和抑鬱,不得不去醫院**。
當他清醒過來時,他又開始責備自己:“我為什麼不報警?這些天除了抱怨,我什至什麼都不做?”
他終於意識到,“與其說是那個混蛋讓我生病,不如說是抱怨把我逼到了牆角。 ”
後來,威爾·鮑文(Will Bowen)在他的書中寫下了自己的經歷:
“抱怨,讓我們把注意力集中在眼前的不公正、挫折等問題上,而不是解決問題。 這是一種負能量的行為,只會讓我們變得更糟。 ”
不光是威爾,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抱怨:
工作太累,客戶實在是難,伴侶一點體貼都沒有,孩子太無知......
偶爾抱怨幾句話是正常的。 但習慣性地抱怨是逃避現實。
心理學家張德芬曾經說過:
抱怨自己的人應該試著學會接受自己抱怨他人的人應該嘗試將他們的抱怨變成請求那些抱怨上帝的人,試著為你的願望祈禱。 ”
如果你反其道而行之,抱怨就會成為一把鋒利的劍,在背後捅刀子。
抱怨,本質上是自我折磨。
生活變得更好,從戒掉抱怨開始
非常贊成引用作家詹姆斯的一句話:
你就是今天的思想造就的你,明天的思想會引導你前進。 ”
這也是心理學所說的:如果你改變你的想法和思維模式,你就可以改變你的生活。
消極的思想播下有毒的種子,只會讓生活充滿荊棘;積極的想法會帶來上公升的動力,會讓一切都變得美好。
在書中,威爾講述了乙個非常有趣的故事。
一家公司改變了語音信箱系統,員工只需對著麥克風說“接收資訊”即可接收電子郵件。
但事實證明,這並不是乙個聰明的改進,員工經常因為訊號差而喊出十幾個“接收資訊”的字,卻收不到郵件。
一位女同事坐立不安,一旦收不到郵件,就拿起聽筒罵人,甚至還怒氣沖沖地打她。
但面對同樣的事情,有乙個年輕人沒有這樣做,起初他也抱怨,但很快就開始研究如何解決。
他總結了幾個整改建議,反覆與技術部門溝通,幾周後終於順利解決了問題。
結果,他贏得了上級的青睞,並在一年後晉公升為部門負責人。 而那個只懂得抱怨的女同事,因為頻頻失誤,就被解雇了。
“抱怨產生的負能量只有在你停止抱怨後才能消散,”威爾說。 ”
正是因為戒掉抱怨,生活才會變得更好。
在書中,威爾列舉了很多證據。
有的人在生意上受騙,損失慘重,但放下怨恨後,才得以捲土重來;
有的人病重,抱怨神,但見了之後,他們的健康狀況有所好轉;
也有人遭遇過車禍、**等突發事故,在慢慢解脫後,又回到了人生的正軌上。
近年來,“內耗”這個詞在網路上流行起來,其實抱怨就是一種典型的內耗。
它消耗了我們有限的精神和體力,使我們疲憊不堪,我們根本沒有精力面對困難。
*People @ Classical提出了“受害者天堂”的概念。
他說,很多人在遇到風風雨雨和不公的時候,第一時間就給自己貼上了“受害者”的標籤。
然後聚在某個地方,傾訴委屈,互相抱怨,看似來到了乙個充滿同類的天堂,但其實卻是對現實的逃避。
如果你想改善你的生活,你必須先停止抱怨,然後你才會有力量向前邁進,直到你走出困境。
正如威爾所說,“痛苦-抱怨-更多痛苦-繼續抱怨”是乙個惡性迴圈,我們必須從抱怨開始,才能進入乙個“積極-快樂-更積極-更快樂”的良性迴圈。
真正有權勢的人,從不抱怨
當我讀這本書時,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名叫芙蕾達的老太太。
年輕時,她是個大美女,藍眼睛,聰明迷人。
之後,他娶了乙個好男人,生了孩子,過上了安定幸福的生活。
誰能想到災難會從天而降,她在郊遊時遭遇了一場嚴重的車禍,輪胎碾過了她美麗的臉龐。
她的眼睛從眼眶裡擠出來,嘴巴被扯到耳朵上,隱約聽到人群的驚呼聲,卻不知道自己已經認不出來了。
幾個小時後,她像火一樣痛苦地被送往醫院,但很快她就因昏迷而失去了知覺。
當她再次醒來時,她得到了乙個悲傷的訊息,她毀容了,無法修復。
大家都以為芙蕾達會崩潰,卻不想讓她說:我討厭那個司機,但我原諒他,因為我想盡快好起來。
在接下來的幾十年裡,弗雷達接受了 22 次整容手術,以擁有一張看起來不那麼可怕的臉。
從來沒有人聽到她抱怨,更不用說哭了,但經常聽到她開玩笑說她的假眼球。
她自信地站在鏡子前,一如既往,看著笑容滿面的自己說:“看,這個假眼球並不比真眼球差。
車禍後,她開始做小生意,養育了幾個孩子,成為人才。
當弗雷達83歲時,威爾被邀請參加她的生日派對,並被她的樂觀和活力所打動。
在書中,他寫道:芙蕾達一進來,整個房間都明亮得讓人看不出她已經80多歲了。
大家都以為車禍足以毀了她,但在弗雷達的案例中,車禍、毀容、疾病只是精彩人生中的一插曲。
芙蕾達笑著說那場車禍改變不了我,我還是以前的那個美,但現在我是內在美。
看完芙蕾達的故事,我想起了白岩松的一句話:
沒有人是容易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緣分,委屈,掙扎,掙扎,沒有什麼可抱怨的。
生活的很大一部分是接受。
接受世間無常,接受寂寞的挫折,接受突如其來的無力感,微笑著與命運握手。
知己者不怨人,知己者不怨天。
正如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所說:強者從不抱怨生活。
如果你對現狀不滿意,你會努力改變它;如果你什麼都做不了,請保持樂觀。
當乙個人在事情發生時不抱怨時,沒有什麼能難倒他。
最後,我們來講乙個關於“三明治”的小故事。
兩個建築工人一起吃午飯,當他們開啟盒子時,其中乙個抱怨說:“天哪,又是肉卷三明治,我最討厭肉捲三明治。
“另乙個說:”那你為什麼不讓你的妻子做點別的事情呢?
但男人說:“我沒有妻子,我總是自己準備午餐。
生活往往就像這個肉捲三明治,我們所有的不滿和無聊都是自己造成的。
就像老鷹隊的歌詞一樣:
我們生活在枷鎖中,但我們永遠不知道鑰匙掌握在我們手中。
被困在不滿中,不停地抱怨,就是把自己放逐在悲觀的地獄裡,折磨自己。
停止抱怨,改變心態,是拯救自己的關鍵。
不抱怨是一種智慧,也是一種在了解了生活的真相後熱愛生活的勇氣。
怨恨和不怨恨,過著兩種生活。
鼓勵你的朋友。
2023 後期衝刺競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