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N。
近兩年來,一直有“外資是否會離開中國”的聲音,這與外資最集中的離岸市場低迷密切相關。 截至2024年,中國企業在海外IPO中籌集的總金額平均每年約為400億美元,去年降至100億美元,今年不到60億美元。
國際資金去了**?2024年IPO融資市場形勢會好轉嗎?對此,高盛亞洲(日本除外)資本市場聯席主管王亞軍接受了第一財經記者的專訪。 在他看來,中國市場並沒有真正出現大規模的資金外流,但經過兩年多的震盪,再加上美元現金的高回報,很多資金以現金存款的形式觀望,如果情況好轉,機構就會“開支票”。 但目前,國際基金對專案需求更加挑剔,優質專案仍有望獲得資金流入。 總體而言,隨著美聯儲進入降息週期,預計全球和亞洲IPO市場將在2024年有所改善。
外資不是在撤離,而是在觀望。
中國企業海外融資的下滑受到多重因素的影響,如近兩年美國激進加息、中國自身經濟增長放緩、疫情影響、產業政策調整等。
以2024年為分水嶺年,離岸市場融資收縮尤為明顯。 自2024年7月以來,恆生指數下跌了43%,中美概念股指數下跌了62%。 就境外IPO(港股及海外市場)總金額而言,IPO融資總額已由2024年平均每年400億美元下降至2024年的60億美元。
錢去哪兒了?王亞軍告訴記者,資金並沒有真正大規模流出中國市場,只是經歷了兩年多的震盪,加上美元現金回報相當高,很多基金可能會以現金存款或國債的形式觀望。
通過計算中國企業每年通過IPO和再融資渠道在海外的平均融資金額,並對比今年南韓、印度、日本、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市場的融資金額,可以看出,中國市場融資金額的減少並沒有明顯流入其他市場, 而部署在亞洲市場的資金不太可能部署在美國市場。
只不過現在國際基金對中國專案更加挑剔,優質專案還是受歡迎的。 他舉例說,藥明合聯最近剛剛完成了4個此次發行7億美元,成為近兩年香港最大的生物醫藥IPO,眾多國際長線公司參與其中。
預計明年跨境IPO的步伐將有所改善。
除了國際形勢的變化,中國跨境上市監管的收緊也減緩了IPO的步伐。 隨著《網路安全法》、《資料安全法》和《個人資訊保護法》的出台,企業出海需要更加重視資料出境的合規性自今年3月31日起,實施備案制,延長跨境上市流程今年5月,GDR(全球存託憑證)也開始收緊。
對於在內地註冊並在香港上市的企業,H股上市流程依然簡化。 只是紅籌股多了乙個程式。 如今,將兩者進行比較,備案制後香港上市流程的便利性幾乎沒有區別。 在王亞軍看來,其實有很多公司在等待在香港上市,但問題還是市場需求需要回暖。 總體而言,隨著美聯儲進入降息週期,市場融資有望改善。
就東德而言,他認為,從實踐結果來看,東德滿足了部分企業的融資需求。 隨著監管的收緊,未來GDR仍將能夠滿足希望一次性實現外匯融資目標的企業的要求。
儘管今年上半年取消了一些GDR,但11月7日,韋爾股票在瑞士發行 445 億美元的 GDR 最終定價處於 ** 區間的高階1435 美元,相當於每股 A 股 105 美元。 據悉,威爾股份是全球領先的半導體設計公司,此次GDR發行持續創造多項第一:今年以來中國科技行業企業最大的海外IPO自2024年以來中國半導體行業最大的海外IPO中國半導體行業最大的GDR發行。
對於國際投行來說,不僅海外市場仍存在機會,國內A**市場的機會也不容忽視,規模是主要原因。 “中國經濟規模如此之大,佔世界GDP的1.5%。 活躍並期待上市的公司數量非常多。 王亞軍說。
具體來說,A**市場前一年平均籌集了超過1000億美元,今年有1090億美元美國資本市場融資額為1410億美元,如果加上中國企業海外融資額,中美兩國每年的融資額基本持平歐洲為1050億美元,僅略低於美國。
企業仍然需要提前計畫。
王亞軍認為,一些國際長線基金的態度是,他們準備投資中國專案,但大家還在等待“發令槍”,這可能是指經濟形勢的復甦或整體市場環境的改善。
此外,還有一種觀點認為,近幾年私募融資市場估值一直居高不下,各方仍期待二級市場低迷能夠得到修復,這將對一級市場產生積極的傳導效應。
未來兩年市場仍將面臨諸多挑戰,牛熊轉換不會一蹴而就。
目前,整個市場的投資理念與2024年、2024年相比發生了許多本質性的變化,“當時大家比較追求商業模式創新,即使沒有盈利或收益,但投資者經歷了這一波牛熊市轉型,自然又回到了經營的本源——盈利的可持續性以及盈利路徑是否清晰。 王亞軍說。
這也意味著,如果公司要上市,估值可能難以達到早前預期,估值需要向下修正,甚至缺乏IPO突破**回到接近B輪融資**。
現實是瘦弱的。 其實企業價值的實現不是今天,而是明天,企業今天要做的就是完成上市,然後借助資本繼續發展,只要資本寒冬,企業的價值就一定有釋放的空間。 王亞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