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有五隻眼的理論,即所謂的:肉眼、天眼、辨識眼、法眼、佛眼。 參考這一說法,AI產品開發也可以從五個不同的層面來考慮。
首先是肉眼。 佛教認為,肉眼代表普通人的基本感官,用肉眼看世界就是追逐名利。 對於AI產品經理來說,肉眼是思考AI產品機會的第一層。 我們需要思考產品能給使用者帶來什麼好處他們解決了哪些痛點?使用者能否感知(例如,看到)他們創造的價值?
第二個是天眼,佛教認為天眼是一種超越普通人視覺能力的洞察力。 它不僅包括對物質世界的洞察,還包括對生、死、輪迴的深刻理解。 對於AI產品經理來說,WikiBit可以看作是對AI產品機會的更高層次的思考。 我們或許可以從技術變革的週期中思考機遇,比如在PC、網際網絡甚至移動網際網絡時代,那些傳奇企業是如何抓住機遇崛起的?從他們的崛起、成熟甚至衰落中,有哪些教訓和教訓?這些經驗和教訓對我們思考人工智慧行業的機會有什麼影響?
再次,有辨識力,通過辨識力,人們能夠看穿自己生活中煩惱和痛苦的根源,並了解因果規律和眾生痛苦的根源。 同樣,對於AI產品管理者來說,我們也會意識到,AI產業未來的發展,不一定是移動網際網絡等行業發展史的簡單重複。 有經驗的產品經理從“輪迴”的角度思考這個行業可能是合乎邏輯的,但我們也應該問自己另外兩個問題:如果每個人都這樣想,你會怎麼做?如果這些假設是錯誤的,你怎麼看?顯然,這就是我們需要用“系統思維”來探索AI產品機會的地方:AI產品背後的商業週期(或價值創造週期)是什麼?迴圈的原因和影響是什麼,動力和阻力是什麼?
第四個是法眼。 佛教認為,法眼可以理解實相,真正理解佛法的真諦。 當然,對於AI產品經理來說,我們借用“法律眼光”這個詞來思考業務的本質。 正如網際網絡本質上是資訊傳遞的便利一樣,手機是“斯金納盒子”(一種研究動物成癮實驗的籠子)的數字版本。 因此,乙個好的人工智慧產品經理也應該能夠簡潔地回答這個問題:人工智慧產品的本質是什麼?我的產品商業模式的本質是什麼?
最高層次是佛眼。 在佛教中,佛眼是一種完全覺悟的狀態。 它不僅限於物質世界,還包括對精神、道德和宇宙真理的全面洞察。 通過佛陀的眼睛,人們能夠了解生命的真相,包括痛苦的根源和解脫之道。 對於AI產品管理者來說,當我們的產品越來越好,當我們的產品幫助使用者做出更好的決策時,我們可能也會越來越深刻地意識到人類思維中常見的決策“問題”。 與其他行業的產品經理不同,人工智慧產品經理必須從自己產品或行業之外的更高層次的系統來看待產品,而不是簡單地捕捉或滿足需求。 這不僅僅是關於直接的道德和法律合規性,我們可能不得不問自己:我們的產品對社會有什麼積極或消極的影響?我們又該如何應對這些次生效應呢?這也可能是“同情”的一種形式。
肉眼看名利,天眼看輪迴,明眼看因果,法眼看實,佛眼看慈悲。 雖然本文提出的五大層次思維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佛教“五眼”,但借助“五眼”的說法,我們可以啟發我們更全面地思考AI產品的發展,幫助我們獲得更深入的洞察,設計出更好、更有影響力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