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燕子.
在時空坐標中,個體的侷限性總是影響著對歷史變遷的感知和判斷,即使是經歷過的人,也往往在事後變得清晰起來。
在2024年的最後一天,當我們回首盤點南海年度熱詞時,基層治理或許不是單項排在前三,但在每一件大事中,都缺一不可:“百萬工程”,村落是基點。 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村民居是主力點。 拼經濟,堅持做製造業的領頭羊,缺不了村里的支撐。
南海區委書記顧耀輝曾在村和社群召開的“萬人座談會”上說,南海正在農村集體土地上一步乙個腳印地建設城市、發展產業。 南海的“城”“產業”誕生於鄉村,“人”“文化”分布在基層。
草根強了,國家強了,草根平安了,天下平安了,這句話在南海尤為貼切。 不難理解,南海對基層治理有著持續的重視和重視。 由此可見,今年以來,南海以“進軍改革深水區”的決心,凝聚全域力量,推進聚焦經濟社會層面的基層治理改革,從源頭上理順治理權責, 從底激發南海高質量發展新活力。
南海的“城”“產業”誕生於鄉村,“人”“文化”分布在基層。 資訊**。
2023 年發生的許多事情都可以在 2022 年預示。
2024年6月13日,顧耀輝在“萬人大會”上向村民社群喊話:大膽、敢於嘗試、主動改變,為推進基層治理改革撕開一條洞、一條出路。 至此,南海正式開啟了新一輪的基層治理改革。 這一輪的焦點是基層治理的“最後一公尺”——經濟社會。
2024年號角吹響,計畫布局2024年,發酵2024年落地。 今年以來,369名經濟合作社(住宅區)黨支部書記、147名經濟合作社會長、106名區級“兩代表一員”,以及363名企業領導、鄉賢、自治團體負責人、志願者代表等人員作為村“兩委”兼職委員,進一步發揮了作用,各方面更加有生命力地投入到基層建設中來。
今年,南海區222個農村(社群)經濟合作社黨支部、社會委員會委員全部納入村級公共服務中心統一管理,選派7000餘人擔任經濟合作社“專職”。 選派首批50名“有前途的秘書”和“先鋒會長”,完成經濟社會全體幹部的輪崗培訓。 鄉鎮幹部交流停職1171人次,幹部能力更加優秀,幹部積極性日益高漲。
這一年,南海全面改組實施了經濟社會層面的決策體制,首次在區級將經濟社會事務統一劃分為大事、總事和日常事。 新條例實施以來,村、社群黨組織共查重事325件、總務事項1843件、日常事項14676件,經濟社會事務管理更加規範有序。
資料顯示,在本輪基層治理改革中,《關於深化農村體制機制改革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的意見》和《南海區開展黨建引領鄉村治理試點實施方案》兩份主要檔案和30項改革配套檔案,已在南海200多個農村地區落地, 系統性、統籌推進農村體制機制改革。
人和事是基層治理的主要內容,也是基層治理改革的突破口。 這個開放開放,南海邁出了基層治理改革的第一步。
有人說,在當下,最大的不變就是變化。 但其實很多時候,改變都是為了同乙個目的:讓人們過上更好的生活。 基層治理尤其如此。
理順體制機制後,一切自然而然:在獅山鎮招大社群,自實行“專崗”會員值班制以來,新招邊經濟學會今年僅用了兩天時間就完成了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影印、填報、領取、移交,變更了扣除賬戶資訊, 專職崗員還親自粉刷路燈杆、車位,加大參與社群管理、服務居民等行動。
獅山招大社群的一角。 資訊**。
在西樵鎮新田村,通過對經濟合作社一級議事規則的完善和規範,通過投票將經濟共同體涉及的土地所有權劃歸新田經濟合作社名下,並按照各經濟合作社土地面積的比例分配開發收入, 而經濟合作署委託經濟合作社進行後期的土地徵用、土地徵用協議的簽訂和土地使用手續,既保障了各方利益,又促進了土地的集約化、持續利用。
今年10月,全區首個農村集體經濟資產管理專案——農村集體創新繁榮1號中科沃土資產管理專案正式啟動,選定規模大、管理模式先進的貴城街道農村集體經濟,與南海區國有資產佛山金科產業投資、廣東貴控產業投資五方投資1200萬元, 由中科沃土管理,發起設立專戶**投資**產品,通過採取穩健的投資運作策略,取得相對可觀的投資回報。
此前,丹灶河村社群、桂城鳳鳴社群、西樵上吉努社群、獅山招大社群等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立集體公司,承接和運營市政環衛公共服務和鄉村文化旅遊專案,一方面提高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另一方面發展壯大集體經濟,通過開拓提高村民收入。業務領域。以桂城鳳鳴社群為例,通過承包環衛保潔工程公司化,農村集體經濟增加收入220萬元,為村民新增就業崗位30餘人。
重構暢通高效的自治鏈條,活化“沉睡”的農村集體資產,點燃農村基層發展新引擎。
沒有一滴水可以單獨成為大海,沒有一千個紫和千紅的泉水。 早在本輪基層治理改革中,南海就指出,基層最突出的矛盾是“先做,群眾看”。但如今,村民的態度已經從“我要做”轉變為“我要做”,更多的社會力量也加入了共建共治的隊伍,在黨建引領、志願引導、文化引導等方面。
在大理,劉村社群與延布中心小學、延布初級中學、南海職業技術學校三所學校開展黨組織結對共建,將青年力量引入社群治理,將雜物、蚊蟲成堆的閒置土地改造成小公園和植物科學基地。
大理六村社群通過黨組織的結對共建,將青年力量引入社群治理。 資訊**。
在麗水大石社群,近400名志願者每年組織70餘場互動,服務超過15萬人次,從閱讀、義教教學,到籃球賽、公益嘉年華等,凝聚了最廣泛的群眾力量。
在九江霞溪社群,雨水排汙引流工程由村里聖人、仁人提出並建設。 連線員林西江濕地公園的“斷路”,由鄉聖李潔芳捐資近500萬元開通。 成為九江文旅新名片的員林西江濕地公園,也是由香縣關潔樹、吳啟蘭捐建的。 在村賢的帶動下,一批村民和企業家主動參與鄉村建設和治理。
而這種凝聚力,或許是在共同的文化烙印下形成的:在夏西,將清代朱九江、陳子莊等名人的事蹟被深入挖掘,編入社群文化畫冊和口述史輯,讓“夏西故事”在後人口耳相傳。 擁有400多年歷史的梁2000石紀念牌坊、桑蠶文化體驗館經過改造公升級,形成串珠,激發了西方人民對故鄉的文化自豪感。
九江霞溪社群一角。 攝影:梁萍。
南海的許多地方都發生了如此美麗的變化。 善政之花已經盛開。 我們希望,當2024年陽光普照南海時,這片土地將孕育出更豐富的善治蜜果。
相關閱讀:這一年,我們見證了長期主義2023南海覆蓋產業篇的勝利。
今年,“以文化塑造城市”的夢想在2023南海封面文化篇中實現了。
作者]黃燕姿.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