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書記強調:“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完善就業促進機制,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 “就業是民生之本,也是經濟發展的'晴雨表'、社會穩定的'壓艙石'。 近日,我市公布了這樣一組就業資料:1-10月,全市新增城鎮就業崗位38478個,完成率達110%; 失業再就業人數為14,794人,完成率為104人2%……總體趨勢是“穩中矩、好轉”,從資料中可以感受到濱州穩就業的強韌韌氣息和蓬勃活力。
黨的二十大提出“就業是人民最基本的民生”。 這一論斷深刻而精闢地指出了就業對民生的極端重要性。 就業是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關係到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關係到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如何做好就業這一最基本民生,濱州市給出了響亮的回應。
突出城鎮困難群眾、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就業情況。 去年以來,我市已解決2個雇用了860,000名有需要的人。 今年,我們將繼續鞏固與新建立的 3截至9月底,公益性人員3萬人全部上崗,就業率達112%,就業率位居全省前列。 同時,推出濱州市促進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的12項具體措施,印發《濱州市促進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工作清單》,全面實施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專項行動,穩定高校畢業生就業; 開展“公共就業服務進校園”、“青年習計畫”和“城市習計畫”,並提供各類習 習崗位1超過50,000。 值得一提的是,2023屆失業大學畢業生就業率達到9425%,高於全省1451個百分點,居全省第一; 困難畢業生的比例為9818%,高於全省1693個百分點,居全省第一。
初步建成“五位一體”“上門”基層就業服務體系,為基層群眾就近解決就近就業問題搭建重要平台。 這一舉措利用社群閒置空間和農村閒置庭院,規劃建設“社群微工廠”,其中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積極與企業對接,在社群設立加工點,企業提供裝置和技能培訓,社群人員組織有就業需求的居民參與。 工人不僅可以在“微工廠”工作,還可以把零工帶回家,實現大眾就業和家庭的平衡。 據調查,通過“社群微工廠”,靈活就業人均年均收入可增加2萬元以上。 目前,全市已建成“社群微型工廠”101家,就近就業5000餘人。
全面加強技能培訓,實現更高質量、更充分的就業。 立足我市實際,堅持斂需用,培育一批具有濱州特色的職業培訓品牌。 打造高階化工培訓品牌。 牢牢把握濱州打造“製造強市”的目標定位,圍繞全市五大傳統產業需求,在企業推行職業培訓券,全力支援高階化工企業開展員工培訓,著力推動化工行業職工成長公升級; 打造“手工製作”的培訓品牌。 紮實開展公共就業服務,助力推進“濱州手工”工程,開闢職業培訓新路。 充分挖掘濱州市黃河文化、孫子文化、紅色文化等優秀傳統文化、傳統工藝,讓“濱州手工”發揚光大; 打造“短、平、快”的培訓品牌。 堅持因地制宜,補工缺,將“短、平、快”培訓納入培訓重點,主動開展適合當地產業發展的培訓專業,幫助農民增收。
就業是老百姓最基本的民生,就業的背後是渴望安居樂業的家庭,是想通過辛勤勞動實現理想的企業家。 要做好人民就業工作,還是要開闢更多的就業渠道,為有意願、有能力的人創造更公平的就業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