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接近尾聲之際,《2024年中國區域創新能力評估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發布了最新資料,該報告被視為全國創新能力的“年度考驗”。
報告有哪些亮點,哪些地區創新能力更強,哪些地方做對了?一起來看看吧!
本文資料來源於中國區域創新能力評價報告《人民**》新華網,由杉石集團整理。 滾動到文末,可以獲取各地最新的薪資價目表。
《中國區域創新能力評價報告》作為“國家創新調查體系系列報告”之一,由科技部支援,由中國科技發展戰略研究組和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創新創業管理研究中心編制,已連續23年發布, 是我國權威的區域發展評價報告。
2024年區域創新能力綜合排名
報告建立了四級指標體系,全面反映各地區在企業創新、基礎研究與原創創新、創新體系等方面的表現,包括5個一級指標(知識創造、知識獲取、企業創新、創新環境、創新績效)、20個二級指標、138個基礎指標。
從創新能力綜合排名來看,前十名分別是:廣東、北京、江蘇、浙江、上海、山東、安徽、湖北、湖南、四川。 其中,廣東的企業創新、創新績效和知識獲取排名全國第一,知識創造和創新環境指標排名全國第二,可以說是遙遙領先。
世界其他地方呢?山石集團梳理了2021-2024年各省份排名的變化情況。
資料來源於山石集團編制的《中國區域創新能力評價報告》。
*中,紅色標記表示該省的排名與上一年相比有所下降,藍色和黃色標記表示該省的排名與上一年相比有所提高。
從排名的變化來看
2024年,有9個省份與上年持平,分別是廣東、北京、江蘇、浙江、上海、山東、安徽、河南、**截至今年,廣東已連續七年領跑全國。
2024年,有10家公司的排名與上一年相比有所上公升分別是:湖北、四川、海南、福建、廣西、吉林、遼寧、黑龍江、甘肅、內蒙古。 其中,吉林排名上公升6位,漲幅全國最大,位居第一。
2024年,有12家公司的排名比上一年有所下降它們是:湖南、陝西、重慶、天津、江西、河北、雲南、貴州、青海、山西、寧夏和新疆。
全國
事物之間的小差距:廣東、北京、江蘇、浙江、上海等地區仍處於領先地位,重慶、陝西、四川等西部地區正在快速追趕。
南北差距很大:南方創新能力的提公升速度快於北方,前10名中南方佔8席,北方僅佔2席,南方佔13席,北方佔7席。
資料來源於山石集團編制的《中國區域創新能力評價報告》。
領先的省份,他們做對了什麼?
據統計,報告課題組組長、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創新創業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劉謝林指出,大省市在創新實力方面仍具有優勢。
本次排名前三的省份——廣東、北京、江蘇——區域創新能力綜合得分均在35分以上,是創新引領區域。
資料顯示:
廣東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量達到6家70,000,5年增加20,000;
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到6家90,000,5年內翻了一番多;
在企業研發投入和技術能力提公升綜合指標方面,廣東排名第一;
這一切都說明了一切企業具有較強的創新能力這是廣東的特色和優勢。
為營造良好營商環境,廣東積極留住人才,孵化高新技術產業,不斷鞏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領先地位。 目前,持證在廣東工作的外籍人才約4人40000人,其中高階外籍人才1人以上10,000人,數量龐大“最強的大腦”。匯聚粵港澳大灣區,成為廣東區域創新能力持續領先的基礎和支撐。
除廣東外,一些地區也湧現出一些培育創新發展新動能的先進經驗和做法。
北京:高標準建設了中關村、昌平、懷柔三個國家實驗室,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已雛形,培育了一批新型研發機構,突破了多項“卡脖子”技術,湧現出多項世界領先的原創科技成果。
江蘇: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 加強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對接,在打造戰略科技力量、解決技術瓶頸、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
浙江:以數位化變革引領系統性變革,全力推進數位化、數位化、數位化社會、數位化文化建設。
山東:加快新舊動能轉換,著力培育高新技術企業、科技獎勵制度、關鍵核心技術突破。
安徽:實行“競馬賽馬”機制,將科技創新納入考核專案,區域創新能力連續12年位居全國第一。
創新能力較強的地區工資價格越高嗎?
一般來說,綜合創新能力較強的地區伴隨著較高的工資價格,因為創新能力與以下因素有關。
經濟發展水平:創新能力強的地區通常經濟發展水平較高,這意味著它們具有更高的消費能力、更強的企業盈利能力,因此更有能力提供更高的薪酬來吸引和留住人才。
產業結構:創新區域的產業結構普遍偏向高技術、高附加值產業,如資訊科技、生物技術等,這些產業的平均工資高於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
人力資本積累:在創新能力較強的地區,對高素質勞動力的需求較大,而這類人才的**相對稀缺,因此企業願意支付更高的工資來吸引他們。
區域賽:為了提公升競爭力,除了出台落戶購房補貼政策外,區域各大城市正在掀起一場“人才爭奪戰”,也可能通過提高工資來吸引和留住優秀創新人才。
政策因素:為了吸引投資,優化營商環境,地方政策會通過稅收優惠、補貼等政策手段鼓勵企業在特定領域投資,這也將間接推高區域內的工資水平。
但需要注意的是,創新能力和工資價格並不總是簡單的因果關係因為工資水平受到多種複雜因素的影響,包括但不限於勞動力市場的供求狀況、企業的戰略決策、社會文化背景等。
以50%分位數資料為例,也是崗位級別的薪資價格:
2024年,區域創新能力排名第一的廣東,基層、中高層管理崗位薪酬中位數為8250,000 年,10670,000 年, 14760,000 年;
2024年,區域創新能力排名第14位的天津,基層、中層、高階管理崗位薪酬中位數為8980,000 年,10890,000 年,12120,000 年。
除高層管理崗位外,天津基層管理崗位和中層管理崗位的工資均高於廣東。
此外,在某些情況下,過高的勞動力成本也會對創新能力產生負面影響例如,由於勞動力成本高昂,公司無法在研發活動中投入足夠的資金。
如何合理設定企業的薪酬?這時,對市場工資價格資訊有權威的參考就顯得尤為重要。
為暢通不同行業的工資資訊,引導人力資源有序流動,為企業做好人力成本控制工作提供參考,各地發布了最新的市場工資價格和人力成本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