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市場規模巨大,包括從農場到餐桌的全產業鏈,涵蓋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物流運輸、零售等環節。 整個農業產業鏈的各個環節都涉及不同層次的創業和商機,農業市場的發展也催生了大量的農業科技創新。 現代農業技術的應用不僅提高了農產品的產量和質量,也為農業企業提供了更多的商機。
《2023胡潤百富報告》不久前在四川省成都市正式發布。 胡潤研究院在報告中指出,上榜企業家平均年齡為59歲,比上年增長1歲。 今年以來,工業品行業仍是上榜人數最多的行業,佔總人數的13人3%。排在第二位的是消費品(包括消費電子產品),佔98%。可以看出,中國的“大富豪”大多來自工業品、消費品、房地產、能源、化工等行業。 在大多數人眼中,農業似乎並不“大賺錢”。
在2024年胡潤百富榜從事農業的企業家中,排名第一的是通威集團創始人劉漢元,資產達950億元,身價超過了同樣在四川從事農業的前首富劉永浩。 59歲的劉漢元出身農民,不僅父母是農民,他的專業和後來的創業都與農業有關。
上世紀80年代初,劉漢元發現當時的魚肉比豬肉貴很多,於是開始在西南鄉村的一條小河溝裡嘗試流籠養魚,這也是他創業的啟示。 但事實上,那個時代的很多國內企業都是從廣袤的農村萌芽而來的。 對網箱養魚模式不滿意的劉漢元考慮下一步該如何走,所謂“授人養魚,不如授人養魚”,經過慎重考慮,他將目光投向了魚飼料。
在穩步抓握市場的同時,劉漢元更加注重以科研創新推動飼料配方的不斷優化,推出的飼料越來越知名、越來越受歡迎。 80年代中期,通威飼料的市場份額和知名度進一步擴大。 來到90後,劉漢元逐步建立了全面完善的企業管理、運營、人才、文化、品牌等頂層機制,並在他的指導下,迅速穩妥地開始了全國擴張的步伐。 離開川西,在重慶設廠,先後在華東、華南、華中開設分公司,在全國水產市場有序高效拓展。
進入21世紀,國內市場和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劉漢元決定“創業二次”,進軍光伏新能源行業。 實現整個光伏產業上、中、下游全產業鏈的完整布局,具有很強的前瞻性。 他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如果你的選擇與社會的需求和行業未來的潛在發展空間相協調,你將有更多的機會,獲勝的機會也更大。 ”
通威將光伏發電與現代漁業有機融合,是全球首創的“漁光一體化”發展模式。 先後在全國多個省市開發建設了52個“漁光融合”基地,真正實現了農業與光伏的高效協同發展,將自己打造成為全球領先的綠色農業和綠色能源企業。 在產業鏈中游,已成為全球領先的光伏產業技術和生產裝置,自動化和智慧型化程度最高,是國內最大的晶體矽太陽能電池製造商。 在新能源產業鏈上游,打造了全球單體規模大、綜合能耗低、技術融合的新型生產線,實現了高純晶矽的“中國智造”,徹底改變了全球高純晶矽產業的競爭格局。
2024年,劉漢元創立的通威集團,以319起步以44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2328億元)的營收入圍世界500強榜單。 多年來,他先後榮獲全國勞動模範、中國思源慈善獎、全球新能源年度人物等重要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