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造車的華為,為高階智慧型汽車定義路標

Mondo 汽車 更新 2024-01-31

中國汽車製造商對高階市場的影響對西西弗斯來說是一段漫長的旅程。

超過20,000個。 這是12月26日M9發布後兩天內收到的大訂單數量。

M9是HarmonyOS智行旗下的首款旗艦SUV車型,考慮到M9已經積累了540000盲單,大訂單轉化率持續增加。

如果說10月份M7一口氣拿下7萬單,那就是超高產品價效比的爆發,加上華為旗艦機流量的加持,當時M9拿下了46個首盤98萬也能成為訂單炸彈,這無疑是華為在智慧型汽車技術實力的又一證明。

發布會訊息顯示,M9是一款全景智慧型旗艦SUV,在尺寸上,該車長寬高分別為5230 1999 1800mm,軸距達到3110mm,搭載了華為智慧型汽車全棧技術解決方案。

首先,華為最好的智慧型技術,包括HarmonyOS智慧型座艙和多感測器融合感知支援的華為ADS 20.高階智慧型駕駛系統。

在安全性方面,M9還配備了超強玄武岩車身和9000噸一體化壓鑄工藝,以及核潛艇級2000MPa熱成形鋼和9個安全氣囊。

動力方面,M9提供增程版和純電版兩種動力形式。

其中,增程版配備15T增程器和雙電機,最大功率達到365kw,000加速時間為49秒;電池組容量為42kWh,CLTC模式下最大續航里程為225km,WLTC模式下最續航里程為1,210km。

此外,增程版還可選配52kWh電池組,純電續航里程提公升至275km。

純電動版還配備了前後雙電機,最大功率為390kW,000加速時間為43秒;電池組的容量為100kWh,CLTC模式下的純電動續航里程可達630km。

在燃油車時代,合資車企在中國汽車市場的中高階市場已經盤踞了幾十年,賺得盆滿缽滿在新能源汽車時代,隨著汽車產業鏈的崛起,中國有足夠的資源向中高階市場發起衝鋒。 蔚來、理想汽車均在40萬元左右的市場,實現了月銷量上萬輛,既樹立了品牌形象,又達到了規模效應。

華為旗下文傑品牌一開始就將該機型的起售價定在25萬元以上。 M9直接將價格提高到46980,000-5698萬元,訂單依舊火熱,是華為在手機時代的高階路徑。

然而,即使都是高階,也不同,蔚來圍繞使用者關懷建立了服務壁壘,家用車的理想形象也深深扎根於老百姓心中。 毋庸置疑,M9誕生於華為的技術富礦中,其高階路徑是硬核技術支撐的高階技術。

過去,這或許更多是華為在手機終端行業的自有優勢和壁壘,但如今,在華為鴻蒙智行生態的開放聯盟下,顯然是立足於華為,賦能中國汽車產業整體高階公升級。

M9,汽車的高階技術

中國汽車製造商對高階市場的影響對西西弗斯來說是一段漫長的旅程。 究其原因,在於傳統燃油車的核心技術棧和產業鏈並不在中國。

在智慧型電動汽車行業,幾乎是中國的大本營,寧德時代多年來一直穩居全球動力電池出貨量第一,比亞迪是全球銷量第一的新能源汽車,中國二線電池工廠的年產能建設,對於歐洲領先的電池企業來說,幾乎是三年的計畫。

在ICT領域,有大量的技術和工程人才,也有華為等科技巨頭。

因此,在智慧型電動汽車產業大潮洶湧之際,中國自主品牌向高階發起衝鋒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華為對鴻蒙智星的祝福就是最明顯的例子。 在數字座艙和智慧型駕駛這一汽車智慧型化的核心和最明顯的領域,華為擁有完整、系統的技術儲備。

公開資料顯示,華為作為全球領先的ICT解決方案提供商和數字領域的領導者,早在10年前就開始投資智慧型網聯汽車技術,每年研發投入100+億元,直接研發人員7000人。

其中,近年來,超過5000名研發人員在智慧型駕駛技術和解決方案方面持續投入數千名研發人員持續投入智慧型座艙、智慧型電動、智慧型車控和智慧型車載光學產品。

因此,在不到3年的時間裡,華為在M9上交付了幾乎滿滿的智慧型技術功能。

首先,搭載HarmonyOS 4的智慧型座艙,全車10屏全配置,可實現車內多人多屏、多語音互動。 特別是M9的三排還擁有獨立的螢幕,可以借助HUAWEI MagLink在車內拓展新的玩法,實現多裝置無縫對接。

同時,它將繼續支援移動應用程式和桌面布局的無縫流動,使汽車和機器之間的協作更加順暢。

在其他車企中,每增加一塊屏,就會考驗整車的成本結構,而對於擁有全系列智慧型終端的華為來說,幾乎一次使用10塊屏,佔據了車內多屏產品的制高點。

此外,M9還搭載了業界首創的車規級投影系統,32英吋公升降式投影幕布,想要再現影院級的觀影體驗。

華為新推出的HUAWEI SOUND系列也搭載在M9上,擁有25臺專業級音訊,功放輸出功率為2080W,可提供超感空間音效、智慧聲場、私隱聲盾、智慧型甜點定位等行業特定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小藝智慧型助手首次搭載了AI大模型,在M9上也已經搭載了這款機。 在多人駕駛的場景中,通過聲紋半監督自學習模型,小藝可以根據每個聲音區域發出的聲音識別聲紋的所有者,並使用昵稱做出個性化響應,完成指揮任務。

不同裝置之間智慧型體驗的延續和拓展是汽車智慧型化的內在驅動力,從這個底層邏輯來看,華為勢必會更快地陷入技術困境。

除了數字座艙,在智慧型駕駛方面,華為的ADS 20 也已完全公升級。 根據俞成東的說法,在GOD(通用障礙物檢測網路)和RCR2中在0(道路拓撲推理)的基礎上,華為推出了首個PDP**決策與規劃網路。

智慧型駕駛已經快速進城,上半年頭部車企紛紛喊出全市百座的數位化競爭。 另一方面,華為跳出了這個數字,並設定了在全國所有城市地區開放的目標。

在城市中實現智慧型駕駛的難點在於對複雜交通要素的識別,除了行人、車輛、靜態道路要素外,還有大量建築路段等特殊形狀要素。

流量要素的多樣性意味著行為軌跡複雜多變,因此一套可靠的行為和規劃網路也是必不可少的,這是華為新的PDP**決策和規劃網路的核心含義。

通過GOD、RCR、PDP等網路技術的融合,華為“全國開放”的智慧型駕駛技術得以在城市落地。 當然,高階智慧型駕駛前端的技術配置已經逐漸趨同,後端資料閉環的資源是未來行業競爭的壁壘。

根據華為發布的資料,其智慧型駕駛計算集群的算力已達到28eflops,相比之下,國內車企一般都在1eflops以下。 豐富的計算資源也支撐了華為演算法模型5天迭代的高效率。

在12月26日的M9發布會上,俞承東宣布,華為ADS2“可以在全國範圍內開放”。0智慧型駕駛系統正式開啟OTA開啟。 這意味著,中國高階智慧型駕駛的爭奪戰將進入更加激烈的競爭。

汽車前半段的競爭是電動化,後半段是智慧型化。 “關於新能源汽車的競爭節奏,業界早已達成共識。

華為通過M9集中實施智慧型化技術,也將有力推動汽車產業向智慧型化公升級的程序。

深入整車的華為

智慧型技術是華為的“管家之道”,在智慧型汽車業務落地三年後,華為向整車滲透的能力也開始顯現出優勢。

首先是空間的控制。 據俞成東介紹,M9的整體載客空間是同級別車型中最大的,前、中、後排總和達到2725mm,其中前排空間為1045mm,第二排空間為1230mm,第三排空間為950mm。

當然,任何創新公升級的背後都是技術的支撐,華為對此心有獨鍾。

在M9的結構設計上,華為也採用了9000噸級的一體式壓鑄車身,再加上D級豪車的車身定位,可以讓SUV實現與M9上MPV一樣的平坦地板,第三排進出告別台階,讓乘坐更加從容。

在平坦地板的基礎上,M9還可以提供“多種座椅”模式,讓使用者可以根據不同場景的出行需求自由組合。

在中國市場,“大車大、空間”的需求一直很旺盛,理想汽車憑藉對空間的理解,將少數車型打造成爆款車型。

華為對內部空間的理解可以從M7上看出,M7是一款5座SUV,前排、中後排總空間為2605mm,車內共有14個23個儲物空間。

而在 M9 上,這個概念再次得到加強。 整車在車內擁有多達41個儲物空間,包括全封閉**儲物櫃、主駕駛私隱儲物盒、副駕駛自卸設計儲物盒等,通過多種形式實現隱藏式儲物。

除了車身和空間設計,華為還憑藉軟體工程能力,對汽車底盤有了深入的了解。

據官方介紹,M9搭載華為圖凌智慧型底盤,採用前雙叉臂後多連桿獨立懸架,全系標配智慧型封閉式空氣彈簧和CDC可變阻尼減震器。

華為針對該硬體自研軟體演算法,包括多模態融合感知系統、華為DATS動態自適應扭矩系統、華為xmotion智慧型車身協同控制系統等。

如果說硬體是整車底盤的基礎,那麼華為則利用軟體能力的槓桿,再次激發硬體的機械品質,帶來更強的駕駛體驗。

此外,華為光學部門還為M9提供了HUAWEI ARHUD沉浸式抬頭顯示系統、HUAWEI Xpixel百萬畫素智慧型投影大燈等多項光學黑光技術。

安全是華為高階定位產品的核心價值主張。 在M9上,華為做了從主動到被動安全的生動呈現。

據介紹,華為前向AEB技術支援主動制動,最高時速可達120km h首款歐空局緊急變道輔助系統還可以自動控制轉向,協助駕駛員避免碰撞。

主動安全取決於技術,被動安全取決於材料和對質量標準的遵守。

據介紹,M9的玄武車身採用了極其嚴格的設計標準,車身鋁體積佔比80%,車身重量達到202、採用9000噸壓鑄裝置,整車共12處採用2000MPa核潛艇級熱成形鋼。

同時,門檻梁有多達11個保護腔,採用6系航空鋁材加固,可以更好地吸收側面碰撞能量,提高乘員和電池的安全性。

對於作為新能源汽車核心部件的電池,華為還基於自身軟體優勢,設計了主動預警、主動冷卻、毫秒級斷電等能力,避免極端情況下的熱失控。

同時,在電池包的研發階段進行了150多項嚴格的測試,確保電池組的涉水特性在高壓水槍的噴淋特性中達到IPx8級和IPX9K級。

華為的汽車技術能力已經從“製造智慧型汽車”快速發展到“製造智慧型、可控、空間、安全的汽車”。 這也意味著,汽車產業邁向高階化的步伐已經開始明顯加快。

華為的一小步,汽車產業的一大飛躍

新能源汽車在國內市場的增速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期。

從整個行業來看,整體汽車市場已經從增量轉向存量,但同時也在向需求側傾斜,智慧型電動車帶來的駕駛舒適性、智慧型化和環保性已成為不可逆轉的方向。 據行業資料顯示,11月中國新能源乘用車國內零售滲透率已達404%。

早在2024年,華為就嗅到了行業變革的訊號。 同年5月,華為確認成立智慧型汽車解決方案事業部,定位增量零部件,助力車企打造更好的汽車。

到2024年,華為在增量零部件的基礎上,整合整個系統的能力和資源,推出智慧型汽車模型,並與Celis Auto合作,開創了華為智慧型汽車跨界合作的先河。

2024年,華為智慧型汽車陣營已經成長為希愛力、奇瑞、江淮、北汽等大型聯盟。 華為還順勢推出HarmonyOS智慧型出行,推出了全新的華為智慧型汽車生態圈,將匯聚華為與合作夥伴的優勢資源,推動和加速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

直到12月26日,年度最重要的產品——豪華科技旗艦溫傑M9正式發布,宣告華為智慧型汽車生態進入了乙個新的技術里程碑。

汽車行業非常複雜,從來都不是孤軍奮戰。 華為董事長任正飛多年前曾表示,未來企業的競爭將不是單個企業的競爭,而是乙個生態系統、乙個生態鏈的競爭。

在主機廠擁有製造、整車開發、質量標準體系的同時,華為在ICT領域擁有30多年的智慧型汽車增量元器件構建經驗和技術解決方案,以及過去10年在華為消費者業務中積累的質量控制、銷售服務和品牌營銷經驗。

如今,在新車企業的帶領下,汽車行業在智慧型自研投入方面蒸蒸日上,但智慧型技術研發能力的建設不僅需要數十年的資源投入,還需要高效的組織管理能力,以適應資料驅動的智慧型體驗迭代。 這些都是華為的獨特優勢。

因此,在智慧型電動化加速的浪潮中,只有華為與車企深度合作,以華為的技術和運營資源賦能車企合作夥伴,才能盤活產業資源,快速適應產業的快速發展。

這也是實現汽車產業技術公升級乃至中國汽車產業高階公升級的必由之路。

相關問題答案

    華為不造車,劇比車還多

    華為雖然不造車,但玩的花樣不亞於汽車,噪音也比汽車大。繼HI模式 智慧型模式 鴻蒙智行之後,華為決定拆分汽車事業部,與長安成立合資公司。在智傑S的發布會上,於承東表示,他已經發出了與希愛力 江淮 北汽 奇瑞合作的邀請,並點名給他,希望被譽為共和國長子的一汽集團能夠加盟。如果時間線拉長,華為和長安並不...

    華為不造車,但已經結成造車聯盟

    汽車BU業務正走向自主運營,華為已進入聯盟時代。隨著諒解備忘錄 MOU 的簽署,華為剝離了其智慧型汽車解決方案業務,並計畫成立一家專注於智慧型網聯汽車的新公司。除了已經簽署合作備忘錄的長安汽車,還有賽力士 奇瑞 江淮 北汽等智慧型車型合作夥伴,以及剛剛南下深圳的一汽集團。華為一直堅持不造車,但其汽車...

    華為“無車”威脅新車企業擔憂與挑戰

    雖然華為不造車,但沒有人能撼動其在汽車行業的影響力。國內車企感受到了華為的可怕衝擊,尤其是許多汽車製造新勢力。此前,在戰略研討會上,理想強調需要避開華為的優勢 小鵬汽車公開反對華為,最終乖乖接受了這個建議。問題是,新生力量為什麼對 不造車 的華為如此忌憚?今天就來聊一聊。未來,汽車將有兩大核心技術,...

    不造車的華為,為什麼會成為傳統車企的救命稻草?

    今年國慶假期前,理想汽車召開了秋季戰略會議。一般來說,召開企業戰略會議的目的是指明方向,然後朝著這個方向熱情洋溢 轟轟烈烈地向前邁進。結果,誰能想到,經過天嚴肅緊張的深度 李湘做出了乙個非常 懦弱 的決定,看向外界 避開華為的優勢!至少從表面上看,Ideal就是這樣做的。當何小鵬和於成東因為AEB空...

    不造車的華為,想成為車企不可分割的公司

    華為再次丟擲橄欖枝,這次是向歐洲伸出援手。據外媒報道,三位知情人士透露,華為曾詢問奧迪和梅赫西迪 賓士是否有興趣收購其智慧型汽車軟體和零部件公司的少量股份。月底,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與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簽署投資合作備忘錄,成立新的合資公司。顯然,華為的新合資企業正試圖繼續擴大 朋友圈 一汽和東風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