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職業教育質量存在哪些問題?心理學研究能做什麼?
2022搜狐職業教育發展論壇由 Sohu.com 與搜狐教育聯合主辦,並在北京成功舉辦。 本次論壇以“扎根大地,探索職業教育發展新機遇”為主題,吸引了全國職業教育指導諮詢委員會委員、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院教授趙志群等十餘位專家學者、職業學校校長和跨界嘉賓參與,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職業與繼續教育研究所所長王新波等專家學者、職業學校校長及跨界嘉賓共同探索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之路。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職業與繼續教育研究所所長王新波在論壇上就“加強職業心理學研究,促進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進行了深入探討。 王新波指出,當前職業教育發展面臨的質量問題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教學上的差異化問題,教師從優秀學生中似乎很難找到適合“落後學生”的教學方法和習學習方法;其次,職業學校在培養學生方面對家長和學生沒有吸引力;三是教育成果與實際需求不匹配,學校培養的人才與區域需求脫節,企業待遇與個人期望相去甚遠。
王新波從心理學角度對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提出建議:“對於學生來說,要運用多元智慧型和具身認知理論,提高他們的學習和習能力;在教學層面,可以運用情緒勞動理論來提高教師的教學效果在道德培養方面,建議採用心理危機動態預警系統,實現個性化道德教育在教育效果方面,對幸福生活和體面工作的研究可以用來提高幸福感。 他強調,未來要把心理學研究與職業教育更深入地結合起來,助力我國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
以下為王心波講話主要內容(適度刪減):
我很高興與大家分享我在職業教育領域的一些想法。 我今天演講的主題是:加強職業心理學研究,助力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
在我進入細節之前,我想提出兩點:第一,你為什麼選擇這個主題。 我主修心理學,長期從事心理學和通識教育的研究,因工作原因來到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職業與繼續教育研究所。 我一直試圖將我的專業與當前的職業教育研究緊密結合,所以今天我想分享一些我對心理學和職業教育結合的看法。 其次,我所說的職業心理學研究是乙個廣義的範疇,從狹義上講,它是職業適應性的科學。
今天我分享三個話題:一是需要加強職業心理學的研究。 二是心理學研究對職業教育的啟示。 最後,對新時期我國職業心理學研究的前景進行了展望。
首先,為什麼要強調職業心理學的研究?
職業教育發展現在是大時代,國家高度重視,是大多數人的共識。 但另一方面,我們也看到,職業教育是一種“兩重天”的狀態,即“冷熱”。 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上熱下冷”,*在政策供給上得到了大力推動,但各地對職業教育的重視程度參差不齊;二是“一端熱,一頭冷”,比如“學校熱,企業冷”,有時學校跟不上企業的熱度。 還有“兩熱兩考冷”的現象,職業教育是每年的熱門話題,但到了高考就冷門了。 這些現象背後的核心問題是質量,只有提高職業教育質量,這些冷門領域才能逐漸普及。 只有職業教育質量提高,當地政府認識到其重要性,企業的服務能力增強,適應能力提高,家長看到職業教育培養的畢業生前途光明,職業教育才不會冷淡。 因此,我的分享側重於職業發展。
一、職業教育中的教學問題:
在職業學校中,教與學的問題一直存在。 許多學生在職業院校面臨掌握課程的困境,教師無法有效傳授知識是很常見的。 今年上半年,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碩士對職業教育進行了深入研究,詳細介紹了學生和教師的心態,以及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 有的老師在課堂上直言不諱地講解攝影技巧,卻從不展示實際操作,導致很多學生在課堂上只是玩手機。 這或許並不普遍,但它提醒我們,職業學校的師生之間存在著問題,優秀的教師似乎很難找到適應職業教育“本科生”的教學和習學習方法。 本來是乙個充滿激情的老師,在職業學校呆了幾年後,就會變得僵化。 這是職業學校必須面對的問題。
二是社會對職業教育的認可度不高
職業學校的教育效果受到社會、企業和家長的質疑。 家長對職業學校有牴觸情緒,主要是因為擔心學校精神、教學作風和學習作風。 雖然你的孩子沒有學到什麼可能並不重要,但這並不意味著你的孩子學得不好。 這種負面標籤的影響嚴重削弱了職業教育的吸引力,給職業教育造成了惡性迴圈。 如果說學生習和教師教學代表了職業教育質量的“襯裡”,那麼社會認同問題就是它的“面子”問題。
3. 教育福利問題:
職業教育的教育效益很低,**企業對此不滿意,而個人期望值很高。 投資職業教育有望促進當地經濟增長,而企業則希望增加利潤。 然而,從**、企業和個人的期望來看,教育的回報率並沒有達到應有的水平。
學校培訓與區域需求不匹配,企業待遇與個人需求不匹配。
第。 二、職業教育心理學研究的啟示:
首先,關於習有兩種理論,其中一種是多元智慧型理論,這為學生學習習提供了新的動力。 多元智慧型理論是由美國學者提出的,經過不斷的豐富,目前有九種智慧型。 這些智力的代表人物,都是在各自領域取得過巔峰成就的人物,雖然我們無法與他們相提並論,但多元智慧型理論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示。
除了人類智力從單一性到多重性的轉變之外,另乙個要點是,不應該要求學生在智力的各個方面都達到最高水平的智力。 有些人可能在某些方面較差,但他們可能在其他方面表現出色。 每個人的智慧型組合都是獨一無二的。 例如,著名指揮家周 周、新加坡開國元勳李光耀、著名畫家畢卡索、蘋果創始人史蒂夫·賈伯斯等都是各自領域的頂級人物。 然而,從智慧型結構的角度來看,它們都存在重大缺陷。 李光耀和史蒂夫·賈伯斯都有閱讀障礙,按照傳統標準,他們似乎是有缺陷的。 多元智慧型理論告訴我們,並非所有智慧型都必須處於最高水平,成功並不需要在所有領域都表現出色,乙個人也可以通過表現自己最擅長的事情來取得成功。 這是多元智慧型理論的靈感來源,可以應用到職業學校的學生身上,幫助他們發現自己的閃光點,激發卓越智慧型的潛力,幫助他們取得成功。
另乙個重要的理論是具身認知理論,近50年來在心理學領域備受關注。 傳統觀點認為,學習和認知只發生在大腦中,所以在課堂上,老師通常會要求學生坐直,靜靜地聽,認為只有這樣才能算是認真的習。 然而,認知的具身觀認為,認知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身體。 身體的結構,神經系統的結構,感官和運動系統的運動方式,決定了人類感知世界的方式。 認知和身體嵌入到環境中,形成乙個動態的整體,這是具身認知概念的核心思想。 在職業教育領域,具身認知支援學生通過動手和動手學習來學習習。
當學生難以學習習,教師無法有效教學時,心理學為習診斷系統提供了解決方案。 在通識教育領域,我曾對高考的學生進行診斷分析,發現有的語文成績不好,有的數學有困難。 然而,這還不是結束。 我們需要深入分析學生在語文和數學方面的具體問題,除了學科知識外,還需要考慮習動機、習風格、學習習技術和習環境對學習習的影響。 通過系統的診斷分析,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學習和習能力,激發他們的潛能,使他們愛上學習習。
另一方面,情緒勞動理論可以為教師的職業生涯提供支援。 在職業學校,許多教師面臨著嚴重的職業倦怠問題。 這是因為我們對老師的期望太高了,他們需要扮演各種角色,如知識傳授者、朋友和知己、學者。 面對如此多樣化的角色壓力,許多教師感到疲憊不堪。 研究發現,教師感到疲倦不是因為身體或精神原因,而是因為高強度的情緒勞動。 情緒勞動是乙個新概念,是指服務提供者在工作場景中通過自我情緒調節,表現出適當的表情和行為來滿足客戶需求的能力。 在教育領域,教師的工作本質上是情感勞動。 因此,了解情緒勞動的理論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應對工作壓力。
這個案例說明,教師除了要有教學技巧外,優化情緒管理策略也很重要。 通過優化情緒管理,教師能夠減少課堂上的情緒衝突,更好地教授技能、知識和實踐,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同樣的原則也適用於學生,他們在進入勞動力市場時需要學會處理情緒勞動。
對於道德教育來說,如果教育效果不好,就要重視“三風”問題,心理危機動態預警系統可以為個性化德育提供支援。 面對大量學生,班主任可以利用心理測評技術,通過機器習和大資料分析,動態預警和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 基於這些資訊,可以開展有針對性的德育教育,效果更好,特別是對個別學生。
在教育成果方面,研究發現,幸福感的改善與體面工作密切相關,尤其是在當前不穩定、不確定和複雜的時代,即被稱為“烏卡時代”。 考慮到現在的小學生將來可能從事的大部分工作尚不存在,我們應該從培養學生基本福祉的角度出發。
綜上所述,本文為教育提供了啟示,強調了情緒管理在教學中的重要性,倡導個性化的道德教育,並引入了心理危機的動態預警系統,並著重於對幸福感和體面工作的研究。
以上內容資訊**為網路,本文作者無意針對或影射任何真實的國家、政治制度、組織、種族或個人。 以上內容並不意味著本文作者認同文章中的法律、規則、觀點、行為,並對相關資訊的真實性負責。 本文作者對上述任何或相關問題概不負責,也不承擔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