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我們曾撰文稱,碧桂園旗下騰悅建築及其設計院進行了大規模裁員。 在被迫離職的人中,甚至有一人擔任法律部主任。 儘管該員工身居高位,但他也無法收回拖欠已久的工資,更不用說獲得遣散費了。
近日,一位被Leap Construction解雇的法務人員因該公司的違規行為向法院提起訴訟,面臨兩難境地。 受市場環境惡化和信任問題的影響,碧桂園旗下飛躍建設近期更換了全部法務團隊,尤其是在山東。 在這種利益衝突中,各方權益受到嚴重損害,部分員工甚至沒有得到必要的賠償。 勞動仲裁後,公司仍拒絕履行承諾,導致員工不得不繼續法律程式。
本來,在職者並不打算追求太多,只希望收回部分未付的工資,但當他被解雇時,企業領導的態度是友好的。 他提出在不給予任何額外補償的情況下結清未付的工資。 當時,該公司還同意嘗試通過減少賠償金額來解決問題。 然而,交接完成後,企業領導人再次改變了主意。 為此,法律事務負責人別無選擇,只能尋求仲裁幫助。 判決公布後,公司仍拒絕履行裁決,迫使員工上法庭。
由此可見,碧桂園對這一事件的處理明顯超出了合理範圍。 據了解,騰嶽建設大部分員工被迫離職,涉事人員幾乎全部應獲得遣散費。 有鑑於此,企業完全有機會通過滿足員工的合法要求來擺脫困境,而不是選擇無休止的內部減員。 據我們了解,該員工多次收到拖欠工資,公司仍欠其工資8776元,年休假工資2000餘元。 勞動仲裁明明支援了這兩起糾紛,但騰嶽建設卻毫不在意,還真是令人費解的是,它不得不用一副好牌拖到最後一刻。
仲裁裁決公布後,員工認為該裁決僅認可了部分未付工資,因此未提出上訴。 然而,當新的內部法律顧問接手時,公司的效率直線下降,訴訟數量激增,他們決定將此事進行到底。 雖然企業在勞動爭議中的訴求並非沒有根據,但以這種方式對待曾經為企業工作的老員工,實在是太冷血無情了。
這一事件在山東引發了廣泛的關注和討論,不少人指責騰嶽建設過河拆橋,令人不寒而慄。 這位深耕公司重大案件的法務,為幫助公司節省了不少開支付出了無數的努力,但最終卻以如此悲慘的結局收場,不禁讓人心酸。 據**了解,隨著未來形勢的發展,碧桂園可能會選擇對一些極度困境的子公司採取“躺平”的策略。 企業現在正在走上一條新的轉型道路,不再專注於虧損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