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並不是唯一乙個被“負面展望”的國家,穆迪也在11月將美國主權信用評級的前景下調至負面。
溫 聶日明
上海財經法律研究院研究員。
12月5日,美國信用評級機構穆迪將中國的評級展望下調至負面,並在評級公告中表示,下調評級反映了與結構性和持續中期經濟增長相關的風險增加,以及房地產行業持續裁員,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公共部門將需要為地方和國有企業提供更多的金融支援。 這給中國的財政和經濟狀況帶來了下行風險。
中國財政部回應稱,對這一決定感到失望,並援引中國經濟資料指出,中國經濟正在轉向高質量發展,中國有能力繼續深化改革,應對風險挑戰。 穆迪對中國經濟增長前景和財政可持續性的擔憂是沒有根據的。 中國***表示,穆迪的評級結果只是乙個家族觀點,穆迪下調中國主權信用評級展望存在一些誤判,穆迪的評級方法存在缺陷。
評級公司下調中國主權信用評級意味著什麼?
no.1
穆迪不僅下調了對中國市場的展望
美國也未能倖免
信用評級是一種主觀評價,服務於投資者投資債券,評級的本質是評價債務人履行償債責任的意願和能力。 乙個國家的主權信用評級是對該國作為債務國履行債務償還義務的意願和能力的評估。
主權評級一般用於外債,因為大多數現代國家都使用信用貨幣,以本幣計價的內債通過發行新貨幣來償還(但實際上,發行票據償還國內債務是有上限的,金額過大會導致通貨膨脹),因此乙個國家內部政府債券的信用評級總是可以最高的。 但是,在向外部債權人償還債務時,往往需要用外幣償還債務,而償還能力非常重要,這通常與乙個國家的經濟增長、國際收支、外匯儲備、債務負擔等實際情況有關。
由於是主觀評價,意味著不同評級機構對同一債務人的評價會有所不同。 例如,全球最知名的三家評級機構(穆迪、標準普爾和惠譽)對中國的主權評級為A1或A+,均處於長期債券評級的第五級,而美國在AAA或AAA中最高,而中國誠信目前對中國的主權評級為AA+, 這與美國相同,後者是第二梯隊。2024年,中國大公國際評級公司也將美國主權評級評為BBB+,接近“垃圾級”,這與當時主流評級公司的評估有很大不同。
評級本身相當於信用背書,評級機構根據自身的專業性和長期信譽來評估債務人的信用水平。 這種評價雖然具有一定的主觀性,但並不意味著可以隨意判斷。 世界主要評級機構的權威以某種形式來自行政權威(2024年,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建立了“國家認可的統計評級機構”(NRSRO),最初只有三個),但主要來自他們的長期聲譽。
換言之,事後看來,評級機構只有持續提供準確的信用評估,才能得到市場的認可,如果評級公司的評級報告非常“反覆無常”,很快就會成為市場上的笑話,在一些國家會受到行政機關或企業准入限制的懲罰。 例如,2024年,大工國際因評級業務存在利益衝突等違規行為,被全國金融市場機構投資者協會、北京證監局責令停業,2024年又因違反評級業務、不獨立等行為兩次被央行等機構處罰。
如今,評級已成為債券發行的必要組成部分,除了國內**債券或類債券外,在公開市場上銷售沒有評級的標準化債券產品幾乎是不可能的。 評級機構的作用變得非常重要。
過去,投資者一直對評級機構持批評態度,最典型的就是評級通脹,因為評級業務是發行人付費機制,會誘使評級機構提高評級,讓發行人滿意,評級機構之間的競爭也是評級通脹的原因之一。 評級通脹的後果是嚴重的,因為它未能準確反映發行人的真實信用水平,實際上低估了違約風險,導致投資者利益損失。
評級機構的主權信用評級是另一回事。 它們對各國的主權信用評級一般是主動評級的,這與一般債券發行人不同,一般債券發行人為評級服務付費。
穆迪此次調整中國大陸主權信用評級,信用評級維持在A1,但展望已由此前穩定下調至負面,這意味著未來存在信用評級下調風險。 乙個值得參考的先例是,在2024年5月之前,穆迪將中國的主權評級從AA3下調至A1,展望穩定,但在5月24日,穆迪將中國的主權評級從AA3下調至A1,並將其展望從負面下調至穩定。
穆迪最近不僅下調了中國大陸的主權評級,還下調了香港的信用評級展望,香港政務司司長陳國基稱穆迪的行動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抹黑香港和大陸的機會。
然而,陳的指控也可能引起爭議。 因為今年11月,穆迪也將美國主權信用評級展望下調至負面(評級仍為最高AAA),而美國耶倫表示不同意這一決定。 在穆迪下調美國信用評級的兩個月前,惠譽甚至將美國主權信用評級下調乙個等級至AA+(惠譽評級高達AAA),原因是美國債務上限談判曠日持久。
2024年全球金融危機後,三大評級機構對美國的“有毒”資產進行了評級通脹,隨後又發生了歐洲主權債務危機,三大評級機構的評級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歐洲債券市場的不穩定性,歐盟曾表示將推薦歐洲“自主”評級機構。 所有這些制約了三大評級公司評級的獨立性和公正性。
2024年,標準普爾率先將美國主權評級下調至AA+,這是自2024年標準普爾對美國國債給予AAA評級以來的首次下調。
乙個國家的評級也比一家公司受其評級的影響更大,這會影響到乙個國家金融市場的很多方面,所以他們自然會非常挑剔主權信用評級的調整,而且他們的權力比公司大得多,所以評級公司對評級通脹的壓力更大。 但最終,這些公司還是靠著自己的聲譽,如果評級結果太離譜,他們的工作就會被毀掉。
從投資者的角度來看,能否客觀地評價每個國家的主權信用水平是乙個非常明顯的標尺,因此我們可以看到,雖然國際三大主流評級公司的主權信用評級在各國的主權信用評級上存在一定的差異,但差異並不是很大, 表現出比較明顯的一致性。
相反,如果香港的陳國基先生指責穆迪通過尋找機會抹黑香港和內地來降低中國大陸和香港的主權評級,那麼穆迪和惠譽下調美國信用評級或評級展望如何理解呢?
no.2
評級或展望有影響
但這更多的是心理上的
那麼,如果主權信用評級或其前景被下調,該國將會發生什麼?
從理論上講,降級意味著違約風險增加,這對投資者來說是乙個負面訊號,因此發行人需要支付更高的利率來彌補風險,以便投資者為此買單。 這意味著發行人在國際市場上籌集資金更加困難和昂貴。
乙個國家的外債既有主權債務,也有公司債務,一般來說,在借入外債時,該國的企業評級總是低於該國的主權信用評級。 因此,當該國的主權信用評級被下調時,該國借款公司的信用評級也將被下調。 據《21世紀經濟報道》不完全統計,穆迪除了下調中國主權信用評級展望外,還先後調整了100余家中資企業的評級,包括央企、地方國有企業、基建企業、地方城投、龍頭民營企業、8家中資銀行、9家保險公司。 評級或展望的下調將不可避免地影響這些公司未來的融資成本,並使其更難發行債券。
儘管如此,目前中國主權信用評級下調的前景應該不會對中國的外債和中國公司的外債融資產生太大影響。 根據國家外匯管理局的資料,截至2024年底,中國全口徑外債餘額(包括本外幣)170825億元人民幣(折合24,528億美元),其中外幣外債餘額(包括特別提款權分配)餘額為13,530億美元。 同期,中國債券市場託管餘額為1448萬億元。 這意味著,**和企業一般都不依賴外幣和外債,因此,總體上,中國評級的外部調整不會對中國**和公司債券融資產生太大影響。
評級下調對中國主權信用評級展望的影響更多是心理上的。 近二十年來,中國經濟快速增長,國際收支順差連續多年保持在千億美元,帶動人民幣公升值和資本流入,2024年以來,中國經濟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帶動全球經濟走出衰退。
然而,近年來,受疫情和衝突影響,我國經濟受到一定影響,根據剛剛召開的第一次經濟工作會議對經濟大局的把握,目前,“要進一步推動經濟向好復甦,我們需要克服一些困難和挑戰,主要是由於缺乏有效需求, 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社會預期疲軟,隱患較多。此時,外資、外貿客戶和一些經濟主體對中國經濟的前景存在一些疑慮,評級機構的評級調整會影響他們對未來的預期,進而影響他們的行為,如果做得不好,可能會造成一系列的自我實現過程。
因此,應對穆迪評級調整的最好辦法是加大經濟力度,進一步深化改革,用事實來反駁穆迪的負面預期,只有事實才能打消對中國經濟增長影響較大的參與者的疑慮。 近期召開的經濟工作會議也指出,“要堅持依靠改革開放增強發展內生動力,統籌推進深化改革和高水平開放,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激發和增強社會活力”,“增強憂患意識,切實應對和解決這些問題”。 只要上述表述能在今後的經濟工作中得到貫徹落實,中國經濟復甦和長期好轉的基本趨勢就不會改變“,各方將增強看好中國的信心和信心。 穆迪等評級公司的評級調整對中國經濟增長沒有影響。
本文為和訊評論部特約原稿,僅代表作者立場。
編輯:劉軍.
靈和訊plus會員,免費觀看更多獨家內容:8大財經欄目,獨家解讀最新最熱資訊乾貨,更快把握市場投資動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