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空撿到美英法無意中種柳的三樣東西

Mondo 社會 更新 2024-01-19

中國航空工業的歷史承載著前蘇聯的影響,從殲八時期的合作與改進開始,中國在戰鬥機的設計上融入了前蘇聯的基礎。 然而,到了殲-10和殲-20的時候,中國戰鬥機似乎已經擺脫了前蘇聯模式的影響。 在這個過程中,美英法三家“無意中種柳”或許是關鍵。

“無意中種柳樹”的第一幕,是美國對中國殲八號的改進。 當時,美國認為殲-8在面對前蘇聯的公尺格-25和圖-22M3轟炸機時會遇到困難,所以花了51億美元用於J-8的改進。 改造是在美國進行的,中國專家渴望近距離了解F16,但美國的保密封鎖意味著中國專家只能研究55本關於航空電子改進的書籍。

在這個過程中,美國專家畫了框架,指出了這個國家,但中國專家不願意只知道發生了什麼,並詢問原因。 美國的保密規定限制了專家的交流,因此中國專家必須自行研究43個承包商的標準賬簿。 這一改進向中國專家展示了美國航空業的幾乎所有標準。

美國向中國展示其技術水平,也許是為了表明其領先地位,也可能是看不起中國的能力。 然而,前蘇聯的突然解體導致美國撕毀了改進專案,並送走了兩架飛機,51億美元似乎只買了幾本標準書。 由於這種無意中插入柳樹,柳樹變成了陰影,讓中國在不經意間培育了乙個潛在的對手。

另乙個場景是英國的參與。 上世紀七十年代,中國航空工業受到發動機的嚴重制約,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在英國簽訂了MK202 Spey發動機的合同。 然而,高**令人望而卻步,購買了50臺Spey發動機後,就沒有合適的飛機了。 斯貝發動機在倉庫裡放置了 21 年,最終被 J-7 接管。

殲-7的設計使用法國CATIA軟體,加快了開發過程。 這個過程打破了傳統的手繪模式,加快了設計速度。 中國對航空設計軟體的依賴,尤其是法國的CATIA軟體,凸顯了中國在工業軟體領域的短板。

綜上所述,中國航空工業在技術、習和創新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儘管在某些領域與西方仍有差距。 中國吸取前蘇聯、美國和英國的經驗教訓,不斷探索前進道路,走出了一條獨特的發展道路。 對航空標準、軟體設計和發動機技術的探索,使中國航空工業有望成為全球航空業的一匹黑馬。

相關問題答案

    孫中山是中國航空夢的締造者

    中國現代航空的先驅。孫中山先生,廣東象山人,現代中國偉大的政治家和革命家。雖然我們在中學史上讀到了很多關於他推翻滿清王朝的故事,但很少有人知道他才是中國航空工業的真正奠基人。航空的第一次萌芽。孫中山小時候,村里的長輩們經常講太平天國的故事,在他幼小的心靈裡播下了革命的種子。特別是他在美國學醫後,親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