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多項高水平、高規格的醫學學術交流活動在廣州同時舉行。 與大多數各領域“大咖”主導的學術活動不同,有一場學術活動邀請基層醫院的醫生走上講台,站在聚光燈下。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60周年慶典,“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手術周”於12月18日啟動,2024年胃腸外科、心胸外科、乳腺外科、肛腸外科、雙鏡組合聯合研討會23日進行了外科護理。
外科手術的“大咖”登台,展現了中國外科的智慧。
大會執行主席、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普外科主任王偉教授在接受羊城晚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大會邀請了省內外知名外科專家參會,交流新思想, 新技術、新規範,旨在搭建行業交流學習的平台,如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李子玉教授帶來《近端胃切除術與消化道重建》浙江省腫瘤醫院程向東教授帶來了《近端胃切除術後消化道長頸鹿重建》。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臧璐教授帶來了《關於SIEWERT II.型AEG手術的爭議與共識》,江蘇省人民醫院徐浩教授帶來了《機械人遠端胃癌經驗分享》等。他也希望向公眾展示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手術實力,“醫院不僅能看中醫,還能做手術,做好手術,做高難度手術!”
作為我國《腹腔鏡胃癌手術指南(2023)版》和《腹腔鏡結直腸癌手術指南(2024年版)》的制定者之一,王偉教授介紹,過去我國的手術指南大多借鑑國外指南,但近年來我國外科技術發展迅速,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
在手術創新方面,以賁門癌為例,由於其位置特殊,位於食道和胃的交界處,屬於跨界手術,可以由胸外科醫生或胃腸外科醫生來做,但兩者都有侷限性,兩者結合會帶來手術時調整患者體位、延長手術時間等新問題。 王偉教授的團隊在國際上首創了一種新的手術方法,從腹腔進入腹腔,然後深入胸腔進行手術,既可以避免調整位置,又可以保證胸腹解剖,此外在消化道重建(食道與胃重新連線)方面也具有優勢,大大提高了手術的安全性,也有助於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提高生活質量。
這場內容豐富、高水平的學術盛宴吸引了600名專業人士參與。 在此前為期五天的手術直播中,直播了36例手術,涉及胃癌、結直腸癌等疾病,手術直播吸引了24萬次觀看。
基層醫生發揮主導作用,人才培養正在進行中。
記者注意到,在下午的胃腸外科分會場,發言者大多為來自基層醫院的外科醫生,他們分享了自己在無影燈下的成長之路、經歷、教訓,以及面臨的困難和困惑這引起了許多年輕聽眾的共鳴。例如,汕尾市人民醫院楊萬成醫生分享了《腹腔鏡技術進步之路——從進修到日常工作實施的經驗》,青島西海岸新區中醫院劉紅霞醫生分享了《孟心南下速記》,新豐縣中醫院朱大康醫生分享了《小白雪城回鄉》。 然後由資深外科專家擔任講師進行點評。 “外科醫生的成長之路是枯燥而艱難的,在無影燈下經歷無數個孤獨的日日夜夜,才有可能走到聚光燈下你必須忍受孤獨,不要輕易放棄。他們作為“過來的人”的真誠分享,給年輕醫生帶來了鼓勵和希望。
王偉教授介紹,本次學術活動也是“幫天下,想肚子”系列活動的一部分。 這一系列活動於2024年啟動,源於乙個理念和追求——專家團隊要深入基層,以助手的形式參與手術,幫助當地醫生開展腹腔鏡技術,實現技術同質化,幫助醫治同行開展高質量的腹腔鏡胃腸手術。 泰山、南雄、新興......四年來,王偉教授的團隊走遍了廣東各地,還邀請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外科醫生來廣州學習並通過現場手術促進對基層醫生的定期培訓。本次活動運營直播,是“助天下,想胃”系列活動運營的第73期直播。
活動還舉辦了“國家衛健委醫院管理學院外科基本技能提公升專案省級培訓基地”暨“C-HIPEC精密體腔熱灌注標準化**(國家級)示範單位”授牌儀式。
文 |記者 陳輝 通訊員 劉一婷 |醫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