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景秀麗的龍鳳村,曾經是乙個民俗淳樸、鄰里和睦的小山村。 這些年來,村子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最讓22歲的小紅擔心的是,村里出現了“難婚”的嚴重現象。 記得兩年前,村里老張的兒子小剛,花光了家裡所有的積蓄,買了一套新的兩居室房子,開著最時髦的SUV從縣城回家。
本以為條件好的蕭剛很快就能辦妥這樁婚事了,可是他已經很久沒有伴侶了。 小紅經常能看到父母像吃火鍋的螞蟻一樣著急,為兒子到處相親,卻沒有說出來。 去年,小娟在村里的處境更是令人心疼,作為村里見多識廣的女孩,父母給了她30多萬嫁妝,花了一年多的時間才給她找到合適的婚姻。 如今,就算是小紅這樣20歲出頭的女孩子也很少來求婚,小紅的媽媽擔心得頭髮快要變白了。 近年來,村里的年輕人結婚困難,這與家庭負擔加重密切相關。 光是準備房子和汽車,父母就需要賣掉他們的積蓄並負債累累再加上彩禮,更是雪上加霜。
如今,誰想結婚,就要籌到幾千萬。 為此,小紅的父親已經三次進城向親戚朋友借高利貸,她跟著他一步乙個腳印,希望能為自己爭取乙個更美好的未來。 雖然過去龍鳳村條件艱苦,但村民們有著深厚的友誼,遇到喪葬時,他們總是悲痛欲絕,莊嚴哀悼。 但現在村里卻瀰漫著“歡慶葬禮”的奇異氣氛,熱鬧的場面讓小紅目瞪口呆。 記得兩個月前,趙老家的阿姨去世了,小紅來悼念的時候,遠遠聽到傳來喪樂聲和鞭炮聲。 可是當她走近時,卻看到村里的年輕人笑著成群結隊地跳舞,老趙家的兒子們高舉酒瓶。 小紅一時不知所措,在她的印象中,死者家屬應該默默哀悼,莊嚴哀悼。
這種“歡慶葬禮”的奇怪現象在村里並不少見。 一些死者家屬甚至請來了城裡的樂隊來加油打氣,村民們也跟著**一起跳舞,氣氛十分熱烈。 過去,村里老人見哀悼、吟誦、默默參拜的場景早已難以尋覓。 小紅的奶奶對此很擔心,她譴責這無非是對祖先的褻瀆,失去了傳統儀式的原意。 其實,這種詭異的氛圍,也與時代的變遷有關。 隨著城市文明的衝擊和生活方式的改變,村民們逐漸摒棄了一些傳統禮儀的傳承。 過去,村里的老人常常長篇大論地談論喪葬儀式的重要性,但現在很少有年輕人願意耐心地傾聽。 小紅知道自己逃不掉責備,不由得為村子的未來操心。
龍鳳村幅員遼闊,人煙稀少,素有“萬畝肥沃之地”之稱。 多年來,越來越多的田地被廢棄,村里的糧食產量直線下降。 作為村里一代知青,小紅的父親向她灌輸了“糧食來源於地”的道理。 小時候,她總是跟著父親到田裡幹農活,她為自己種植的五穀豐收而自豪。 然而,近年來,村里的農田現象越來越嚴重,就連小紅家後面的幾畝旱地也完全無人打理,雜草叢生。 造成這種荒涼的乙個重要原因是農村勞動力的外流。 村里的中年人漸漸意識到種地的回報太低,選擇進城打工謀生。
小紅的表兄弟去年也失蹤了,從那以後就很少回家看望他們了。 留在村里的人大多是老弱病殘,無法照料分散的農田。 廢棄的農田是村莊的隱患。 這不僅直接導致了村里口糧的減少,小紅還擔心,如果再這樣下去,村里的糧食安全將難以為繼。 她經常叫表兄弟回家幫忙種地,但從他們的態度來看,這種期望似乎很渺茫。 想到這裡,小紅不禁為家鄉的未來操心。 在龍鳳村,因為“結婚難”的現象,很多年輕人為組建家庭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但一旦結婚生子,沉重的經濟壓力和生活壓力也隨之而來,導致很多新婚夫婦開始裂痕。
小紅發現,近年來,村里離婚人數明顯增加。 小紅的鄰居阿芳就是乙個典型的例子。 五年前,阿芳娶了村里有房有車的大男孩小強,當時全村人都為他們感到高興。 誰知三年多過去了,兩人的感情越走越遠,最終在去年離婚。 原來,還債的壓力讓小強難以忍受,他常年皺著眉頭而阿芳也不想天天和公婆吵架,她不能再呆下去了。 事實上,經濟拮据並不是離婚的唯一原因。 小紅發現,很多回鄉創業的年輕人和留在農村的妻子之間存在著巨大的鴻溝——在意識形態和生活方式上難以達成一致,最終不得不選擇分道揚鑣。
離婚的案例在村里並不少見,小紅不禁擔心自己的婚姻。 龍鳳村目前的婚姻狀況可謂漏洞百出。 小紅看著父母因為自己而傷心欲絕,她也知道維持一段感情有多難。 她不禁開始反思,此時此地為所謂的“婚姻”付出這麼多,是否真的值得。 她開始理解為什麼村里很多女孩選擇自己出去。 村里的亂象不是一夜之間出現的,要整治也絕非易事。 雖然縣里頻頻出台政策整頓,但農村的怪異情況卻接踵而至。
小紅認為,要真正改變農村的現狀,還需要長期、系統、社會廣泛參與的專案。 要真正解決“結婚難”現象,單靠行政權是很難的。 要從經濟基礎入手,大力發展農村工業,提高農民收入水平,減輕新婚家庭經濟負擔。 同時,要繼承和發揚中華傳統美德,樹立適應新時代的婚戀價值觀。 這需要**、學校和家庭多管齊下的方法,以及青春期的積極指導。 要遏制“喜喪”的趨勢,單靠行政禁令治標不治本。 最重要的是重建村民的傳統倫理意識,弘揚孝道文化,讓老百姓以誠懇、誠懇的態度接受禮儀的束縛。
這就要求國家支援民間組織開展公益宣傳,動員群眾自覺繼承優良傳統。 要解決耕地撂荒問題,僅僅靠訴求和勸說是不夠的,還要調整土地制度,讓農民耕種土地有利可圖。 可以考慮適當放寬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比例,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此外,關鍵是要建立健全社會化農業服務體系,提高農業生產率。 真正開啟農村改革的大門,還需要上下共同努力。 小紅經常自我反省,乙個村民也要主動承擔起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
她希望通過自己的行動感染更多的人,為家鄉的未來發展貢獻力量。 看著村子裡每天發生的詭異情況,小紅不禁反思,現代社會似乎正在一步步偏離傳統文明的價值追求。 她呼籲我們重拾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美德,重建符合時代特徵的鄉村文明新城。 長期以來,主流社會只關注城市的進步和變化,卻長期忽視了構成中華民族命脈的鄉村。 許多美麗的鄉土傳統正逐漸被拋棄和遺忘。 與此相對應的是,城市中反映出的對金錢的崇拜和極端的個人主義,也在蠶食著人們的靈魂。 面對這些亂象,小紅不禁為中華民族的前途擔憂。
新時代鄉村文明建設,需要國家發出最強的聲音,凝聚社會共識和力量。 既要繼承和發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統美德仁、義、禮、智、信,又要吸收人類文明的有益因素,形成體系完整、充滿時代氣息的鄉村新文化。 這需要自上而下的共同參與,時不時的反省和犧牲,需要全社會的積極行動。 小紅曾經分享過一句名言:當代文明是建立在祖先之上的。 她希望自己能成為傳承的橋梁,把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積累的道德價值觀轉化為符合新時代特點的具體行動,感染家人、鄰居乃至整個社會,為重建家國新風尚貢獻力量。 這或許是她這一代人應該承擔的歷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