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韓寒(作者為Blue Media Exchange創始人)。
自從“老炮”上周末發表文章——公關艱難,這將是一種趨勢。
* 我不知道趨勢是否正確,反正我已經知道了。 比如,在小鵬汽車公關的前幾天,就已經開始嚇唬空氣了。
一。 事情是這樣的。
12月14日,某財經雜誌社記者劉鼎參加蔚來**交流會時,在朋友圈吐槽小鵬汽車,稱自己在廣州車展採訪小鵬汽車並提問時被踢出會場。
結果,這條朋友圈被小鵬汽車公關總監徐女士截圖,回覆道:“我沒有邀請他參加任何採訪,畢竟連財報都看不懂。
公關傳播的本質不就是嗎?在我看來,企業公關在回應某事時,只需要說明具體情況,就得diss其他記者連財報都看不懂,這是一些攻擊者故意公升級矛盾。
很快,這位小鵬公關在微信社群中解釋:我不是乙個“圓滑”的公關人,沒有嚇唬人,驅趕記者的原因,是因為他們冒充投資人進入會場錄音,被投資人踢出局,別怪公關。
不知道小鵬的公關有沒有加了笑話,圓滑與否,但這一系列的“金句”很快就成功變成了焦點,圈內很多社群都在討論這件事情。
如果公關被罵了,證據是充分的,可以理解的,畢竟我被冤枉了。
但據我從路邊機構了解到,參與小鵬公關的記者劉鼎,現在是“財經十一人”的一員,之前曾在《南方周末》財務部工作。 劉鼎能在這麼有影響力的兩家機構工作,據說業務水平再差,連財報看不懂都不是不行吧?這聽起來是不是很不可思議?
不僅覺得不可思議,而且已經有同事在朋友圈裡評論了這件事。 於是,這場小鵬公關再次如火如荼,開始了恐嚇的節奏。
從後來流傳的雙方對話截圖來看,這次小鵬公關的語言水平有點令人擔憂。 至少先把事實說清楚,不要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錯,讓人丟臉。
秉持吃瓜不怕激的態度,看到同齡人踴躍討論此事,便發了朋友圈,惹上了麻煩:
這位小鵬公關,自從加微信就一直沒說話,趕緊給我留言,發了個問號,還扔了一張截圖。 哦,我的上帝,當我看到這條訊息並想問她是什麼意思時,我發現他們已經把我弄黑了。
這手速,這效率,嘖嘖。 什麼仇恨,什麼怨恨?
據不完全統計,這位公關人員不僅遮蔽了我,還在同一天遮蔽了xx、xx。 還有一位同事私信給我發了一條,他們之前寫過小鵬文章,也是這個公關人員來找他,只是聊了幾句,就把他拉黑了。
我去,如果你不同意,這就是傳說中的停電嗎?請朋友問一下,何小鵬知道這個小鵬公關的工作作風嗎?
二。 說完小鵬公關的親身經歷,再來談談小鵬汽車的公關風格和感受。
坦率地說,小鵬汽車在消費者心中,除了老使用者的背刺之外,功能還是相當不錯的。 近兩年,公司也陷入了生存困境,一直在虧損,其產品策略和造血能力也受到質疑。
為了更客觀地了解和感受小鵬汽車的整體公關風格,我在網上搜尋了過去一年小鵬發生的大事件,下面按照時間線簡單梳理一下:
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裡,小鵬汽車發生了20多起被冠以專題的“事件”。 這些事件已經被**關注報道,有產品原因,也有營銷原因等。 據業內人士介紹,這些事件也被稱為危機事件,公司會做出回應,道歉,當然也會喜歡。
我選取了最近發生的“何小鵬華為AEB糾紛”事件,進行了回顧。
在9月的M7發布會上,大嘴巴俞成東表示,M7的“AEB”,即自動緊急制動系統,在行業內遙遙領先。
沒過多久,何小鵬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朋友談AEB,我覺得99%都是假的,都是假的,而且那些宣傳都不是公司正式發布的,都是小**的。
好傢伙,何小鵬差點指著俞承東的鼻子罵道。 余大嘴怎麼可能忍受得了,然後在朋友圈裡開火:
何小鵬立刻在朋友圈公開暗中回覆:
隨後,眾多車圈V和高管紛紛離場,騰勢的趙長江、合眾的張勇、艾迪塔的李翔、阿維塔的譚本巨集都謹慎地分享了他們對AEB的看法和自己的技術路徑。
小鵬汽車後來又發文稱,“我們不能吵架?那就直接去成績單“,並表示小鵬汽車自主研發的AEB在常規測試中接近滿分,P7車型成為同時獲得Euro NCAP和C-NCAP認證的雙五星車型。
然後是事件的高潮,據了解,澈笛為了回應爭議,對多款車型做了AEB測試,結果卻是小鵬汽車墊底了。 一家一直說自己擁有最好的智慧型駕駛技術的車企,在實際測試後被打了一記耳光。
何小鵬的態度隨後發生了180度大轉彎,從對老宇的生氣到感謝老宇:
吃瓜的人都傻眼了,小鵬公關到底是什麼樣的運作,怎麼發生得這麼快?有網友評論道:
在我看來,這一次何小鵬和俞承東的較量被打了臉,主動承認,除了不如別人,小鵬的公關也是有責任的。
比如在10月24日的科技日上,何小鵬在演講中用了乙個ppt:“口中之王可能會有影響力,只有真正從事科技才能創造未來”,這種刻意晦澀的挑釁語彙,不能總是說是何小鵬自己寫的ppt, 而且公關也不知道,對吧?
眾所周知,公關團隊會給出建議,審核上市公司老闆在公開場合說了什麼,官方微信上發布了哪些內容。 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公關團隊會有乙個權衡。
何小鵬之所以有信心惹怒於大嘴,一定是基於團隊提供的資訊,認為自己的產品實力比別人強。 老闆被打臉了,公關能負責嗎?
一直以來,**和公關都是互相照顧,互相尊重的。 我認識的所有公關人員(除了徐女士),無論是從**人轉型到公關,還是從其他行業轉型到公關,都對**非常友好和真誠,其中很多人都成為了好朋友。 自以為是、威懾人心的品牌公關文化,也是外界無法理解的,也無法成為偉大的企業。
最後,套用“一口老槍”的標題,**硬公關,也會是大勢所趨。 就在彼此之後,你在公關上沒有給**一粒公尺,你怎麼習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