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每年11月應該是中國彩電市場一年中最重要的月份。因為,這個月的“雙十一”是眾多彩電企業最重要的“期待”節點,是年度衝鋒最重要的契機。
然而,這一預期在2024年11月並沒有“實現”,相反,銷售壓力仍在繼續。 行業組織樂圖科技資料顯示,2024年11月,中國電視市場總出貨量將達到357萬台,較10月下降4%5%,下降 132%。
看到以上資料後,一位業內人士向《視聽圈》表示,他想到了今年雙11的表現不盡如人意,11月可能比去年同期“遜色”,但沒想到與10月(上個月)相比會有4個。5%銷量下滑,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前彩電市場的“無奈和窘境”。
此外,樂圖表示,11月“彩電**低迷”,這也是進入下半年後連續5個月同比下滑超過10%。截至目前,前11個月累計總出貨量同比下降6%6%。在這樣的“停滯”背後,也預示著彩電市場的出貨量將在今年全年持續下滑“是事實。
為此,路途科技(RUNTO)進一步下調2024年全年中國市場出貨量將低於3700萬台,同比下降約7%。
減量市場下:品牌差異化將進一步加劇
彩電行業正處於絕對的“減產”趨勢。在品牌整體趨勢上,也呈現出寡頭效應和品牌持續分化擴張的市場特徵。
其中,前4名(海信、小公尺、TCL、創維)也“抵擋不住”11月出貨量的下滑。 樂途資料顯示,前4大品牌當月累計總出貨量達288萬台,同比減少8臺0%。但相對而言,跌幅小於**。 同時,全年累計出貨總量也同比增長08%;全年累計市場占有率達793%,較2024年同口徑增長58個百分點。 可以看出,首營品牌表現出了一定的韌性,在疲軟的市場環境下,TOP4的抗衝擊性明顯高於市場整體。 前4大市場佔比近8%,說明頭部品牌集中度較高,也說明其他品牌的走勢更令人擔憂。
11月,具體出貨資料也支援上述觀點。 據悉,海信(含子品牌Vidda)11月出貨量超過80萬台,奪得當月第一名,距離全年總出貨量第一名又近了一步。
TCL(含子品牌雷鳥)11月出貨量約80萬台,排名第二,創年內新高,與去年持平小公尺(含Redmi)11月出貨量近70萬台,排名第三。 創維(含子品牌空海)當月出貨量超過60萬台,排名第四。 同時,創維單月同比漲幅排名第一,漲幅超過10%;其年度累計出貨量也較去年同期增長了10%以上。
第二陣營的傳統三巨頭繼續“低迷”表現:長虹、康佳、海爾三大品牌11月合計出貨量約50萬台,大幅下降30臺5%,合併市場份額繼續保持在15%以內。
外資品牌中,索尼、三星、飛利浦、夏普11月合計出貨量不足20萬台,同比下降近20%,合計市場份額不足5%。
從上述品牌11月份的具體表現來看,有以下幾個市場特徵值得“深思”:
其中:海信電視在11月中繼續穩居單月位,這是海信和小公尺在前三季度出貨量“並列”的背景,連續在10月、11月擊敗小公尺“排名第一”,這意味著海信遠非年度總出貨量第一名的“大希望”。
第二:小公尺在11月排名第三,有雙11這釋放出乙個重要訊號:靠低價“霸榜”的時代已經逐漸過去。
對於,小公尺電視在今年11月失寵,除了整體市場低迷“低價撐不起體量”的原因外,還與小公尺目前主動“衝上去”有關,與低端戰略削減有關。
據悉,今年以來,小公尺電視的策略正在發生變化,不再追逐出貨份額,而是專注於產品結構公升級和經營利潤。
三是品牌差異化進一步加強。其中,海信、TCL和小公尺三大頭部品牌的單次出貨量,任意乙個“媲美”傳統三巨頭長虹、康佳、海爾(三者之和為50萬台)+索尼、三星、飛利浦、夏普四大外資品牌七大主流品牌之和(四者之和僅為20萬台)。
在所有這些資料的背後,也顯示了市場上的頂級品牌和其他品牌。
二三線品牌陣營形成了“量級完全不同”的巨大差距。 甚至在前三大品牌和第四創維之間,也出現了可以容納索尼、三星、飛利浦和夏普四大國外品牌的差距(四者之和只有20萬台)。
後記點評:需求加速萎縮,市場加速寡頭壟斷,行業格局強。 目前,國內彩電市場已不再是“誰都能輕鬆生存”的格局。TOP4始終強勢,TOP3優勢不斷擴大,二三線品牌生存危機加劇,未來市場很可能進入“品牌淘汰”的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