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衝突調解、垃圾分類宣傳、酷故事等將......近日,無論誰走進蓮湖區惠民北坊社群土門橋西巷,都會被牆上五顏六色的畫作所吸引。 在約200公尺的牆面上,真實再現了社群的日常服務場景,讓居民了解自己在家門口可以享受到哪些貼心服務,讓社群工作更貼近生活,更貼近居民。
舊牆煥然一新
記者看到,圖們江橋西巷的牆上不僅畫著一張可愛的巨型手繪社群地圖,還有沿牆以“愛習”、“好久不見”、“童年萬花筒”命名的7大打卡主題圖。 最引人注目的是,黨建活動、社群衝突調解、酷故事會、垃圾分類公示、社群代理服務、網格治理等六大社群日常服務,也被生動地“感動”在牆上。
之前路過這裡,牆壁破爛不堪,讓人看著不舒服。 在這裡生活了五年的王女士說,今天它不僅是一面牆,更是社群的一張名片,這些色彩鮮豔、可愛搞笑的畫作,幾乎從各個方面展現了社群服務老百姓的全貌。
半個月前,這堵牆還像是歷經滄桑。由於風吹日曬和年久失修,一大塊牆皮脫落,不僅成了“大花臉”,也成了小廣告的“溫床”。 小區了解情況後,迅速“接單”,申請了“五社凝聚社群更新-胡同微更新”專案,在設計壁畫的同時,請人重新粉刷牆面。
用漫畫來談論那些“你身邊的事情”。
惠民北房小區戶多,人口多,鄰里之間難免會有小摩擦,如果居民之間發生糾紛和矛盾,就會想到調解員徐師傅。 記者發現,牆畫中社群衝突調解畫的原型人物是社群調解專家徐宗。
啊,這幅畫太好了,太像徐師傅為我和鄰居調停的情境了。 看到壁畫中社群衝突調解的內容,王師傅不禁想起了他與鄰居握手、和好相處的場景。 當時,王師傅樓上鄰居的水管出現裂縫,水滲入他的衛生間和臥室,導致大面積牆皮脫落,雙方為賠償金額爭吵不休。 徐總不厭其煩地做調解工作,被雙方深情和理智所感動。 最後,樓上住戶修好了水管,對王師傅進行了經濟補償,兩家人握手言和。
這幅壁畫太逼真了,就像在上面移動了我們普通人的“父母”一樣,挺有意思的。 王師傅笑著說,通過身邊發生的小事,他現在心裡信任著社群,社群真正為大家解決了“急、難、難”。
我們希望吸引更多年輕人融入社會
在居民眼中,社群是什麼樣子的?記者發現,很多路過彩繪牆的年輕人對社群的概念還很模糊,對社群的基本服務知之甚少。
社群好像主要服務老人,也見過院子裡的老人去參加活動。 “我們和社群關係不大,社保由單位支付。 “我只是在給孩子登記的時候去社群諮詢,所以不太了解。 記者隨機採訪了六位年輕的上班族,除了一位更了解情況外,其他人對社群的職能和作用不是很清楚,對社群為人民舉辦的各種活動也很少關注。
許多居民對“社群”的概念和功能知之甚少,這是乙個普遍現象。 惠民北坊社群黨總支書記寧青介紹,社群特別用漫畫的形式再現了一些為老百姓做的日常服務,希望讓居民對社群服務有清晰的認識,進一步增強轄區內居民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也盡量吸引更多年輕人積極融入社群,參與社群治理。
在人們的印象中,社群一直都是老年人的舞台,缺乏年輕人。 事實上,社群的主要責任是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社會福利服務、便捷有益的服務等多種形式的服務。 同時,社群也在不斷擴大服務範圍,擴大服務範圍。 例如,我們提供免費門診、調解、維修、跑步、職業介紹、心理諮詢、子女教育等服務,目的是讓大家感受到社群“大家庭”的關懷,促進和諧的人際關係。
社群中的許多活動和工作都需要年輕人加入。 寧青表示,未來社群將不斷轉變思維,創新機制,關注不同年齡段居民的需求,通過活動引導年輕人參與社群建設,讓他們將活力、銳度和才華滲透到社群中,為社群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並在社群中發出聲音並發揮作用。
*:習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