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巴以停火,聯合國安理會七次推遲投票時間,這一次是“應美國的要求”。 * 報道稱,為了規避美國的否決權,全世界都在等待美國。 然而,當美國一直不願露面並多次推遲對決議草案的表決時,它還在等什麼呢?美國真的能等得起嗎?
日前,在加沙局勢持續惡化的背景下,聯合國安理會再次推遲了巴以問題決議草案的表決時間。 這一訊息一出,立即引發了國際社會對美國和以色列的又一輪討伐。
為了避免這種風險,尋求各方之間的平衡並達成妥協,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提交的決議草案已經對草案的措辭進行了一些淡化,例如將原來的“要求”改為“呼籲”,將“緊急停止敵對行動”改為緊急“暫停”敵對行動。
換言之,當各方已經作出某些“讓步”,認為外交需要時間,巴以問題需要一步一步解決時,美國卻在玩著最重要的遊戲,無視加沙人民正在遭受的苦難,無視國際社會對其所遭受的譴責, 並一再推遲投票
我們必須從三個方面來看待這個問題。 首先,從決議草案內容來看,雖然經過成員國協商多次修改,但從拜登**的角度來看,仍有一部分值得他們奮鬥,那就是聯合國在加沙地帶建立了監測機制,專門負責監督所有運入的人道主義救援物資,確保物資使用在正確的道路上。
按理說,這種合理合法的機制不應成為推遲投票的理由,但美國擔心這將剝奪以色列對貨物流入加沙的控制權,進而逐漸影響美國和以色列對局勢的控制。
但如果要說,美國的這種擔憂其實有點沒必要。 就目前的情況而言,美國能完全控制住嗎?要知道,為了支援以色列的行動,美國現在已經組成了乙個十國海上聯盟,以解決紅海航運危機。 噱頭不小,但水花不大,盟國退後一步,最後,唯一使用“十國”艦隊頂部的,就是美國自己。
換言之,美國正忙於處理“中東第二戰場”紅海,而美國根本沒有人手進行這次投票。 另一方面,美國之所以要一再推遲這次投票,是因為美國還有乙個致命的問題,那就是這次投票應該如何投?
誠然,作為五常之一,美國當然擁有否決權,但在目前形勢下,美國何時才能使用否決權?它能產生多大的影響?這些都是拜登的擔憂。 說白了,否決權當然很簡單,但響應國際社會的呼聲,特別是中國和中東主要大國的集體立場,在巴以問題上總要有結果。
表面上看,聯合國安理會多次推遲投票,全世界都在等著美國,但歸根結底,恰恰是很多國家聯手砸美國。 巴以衝突爆發以來,撕裂的不僅是中東的和平與穩定,還有美國的地緣戰略虛偽面紗。 對於“整個世界”來說,當然,我們可以等待,也有能力等待,但對於美國和以色列來說,拖得越久,麻煩就越大。 劍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