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即將在秋季發布新產品,包括備受期待的 iPhone 15,但**卻給了蘋果不冷不熱的回應。 8月4日,蘋果股價上漲48%,創2024年以來最大單日跌幅,市值單日縮水1600億美元,折合近1元2萬億元。
這樣的跌幅讓人不禁要問,是什麼原因導致資本市場對蘋果的信心動搖要理解這個問題,需要從資料、競爭力和格局三個層面進行分析。
蘋果股價的閃電崩盤與其同日公布的第三季度財報直接相關。 財報顯示,蘋果第三財季總淨營收為81797億美元,同比下降14%;淨利潤為19881億美元,增加23%。
這些數字看起來還不錯,畢竟蘋果的盈利能力還是很強的。 但是,如果從縱向的角度來看,問題就很明顯了。 2023財年前三季度,蘋果營收為293787 億美元,去年同期收入為 3,041 美元82億美元。 其中,第一財季營收為117154億美元,同比下降548%;第二財季營收為94836億美元,同比下降251%。這意味著蘋果的營收已經連續三個季度下滑。
那麼,為什麼蘋果的營收會下降呢?是因為蘋果的手機賣不出去嗎?答案是肯定的,也不是。 只是因為蘋果的手機銷量真的下滑了,而且不僅僅是因為不僅僅是蘋果的問題,而是整個手機行業和電子市場的問題。
根據 Gartner 的資料,2023 年第二季度,全球 PC 出貨量下降了 166%至5,970萬輛。 而根據Canalys的資料,2024年第二季度,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同比下降10%至258億台。 蘋果本季度出貨量為4300萬台,同比下降13%。
從這些資料可以看出,全球電子市場已進入整體低迷期,所有手機品牌都面臨增長瓶頸。 在這樣的環境下,蘋果的手機銷量也難以逆勢而上**。
不過,也有一些手機品牌在這樣的市場中展現出了一些亮點。 根據Canalys資料,2024年第二季度,三星和蘋果仍穩居全球市場前兩名,小公尺以3320萬台的出貨量位居第三,OPPO(含一加)以10%的市場份額位居第四,最大的黑馬是傳音(包括Tecno、 Infinix和ITEL品牌),受益於非洲市場的復甦和其他市場的擴張,首次躍公升至前五,年增長率為22%。
在中國市場,蘋果手機的表現也不錯。 今年第二季度,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的出貨量同比下降5%至6430萬部。 在排名前五的廠商中,只有蘋果和華為實現了正增長。 本季度,iPhone 出貨量為 1040 萬部,同比增長 5%。
由此可見,雖然全球使用者對iPhone的購買力有所下降,但中國市場對iPhone的喜愛依然非常獨特。 智慧型手機作為全球最大的消費電子品類,已經發展到非常成熟的階段,目前還沒有任何品類能夠與之抗衡或取代。
從另乙個角度來看,這也意味著手機市場由於人氣高、市場存量大、產品形態成熟,一直很難有明顯的增量空間。 就連被貼上創新標籤的行業領軍企業蘋果,在iPhone產品的迭代路徑上也越來越像Android。
除了不斷提高CPU的效能,攝像頭數量,位置和畫素之外,已經很難看到新iPhone可以讓使用者感知到的任何革命性變化。 在乙個缺乏競爭對手的市場中,蘋果對市場規模和利潤最大化的追求也開始變得肆無忌憚。 一年一新款“套娃”,核心部件無需任何更新即可更新,庫存配件已最大化,**可續**。 因此,儘管iPhone銷量繼續下降,但利潤仍在繼續增長。
但是,這樣的市場結構並不穩定,不利於消費者和企業的長遠發展。 在這種變相保護機制下,蘋果扒起了華為在全球的巨大市場份額,開始習慣“騙錢賺錢”,陷入自我墮落的狀態,迎來業績巔峰只是時間問題。
真正讓蘋果投資者擔心的是,華為在經歷了艱難的鬥爭後重新站了起來。 今年第二季度,華為手機以13%的市場份額與小公尺並列第五,同比增長76%1%。而這一成就,正是華為依靠4G手機,在5G手機陣營中走出來的一條血脈。
乙個曾經的5G絕對領導者,在如此艱難的處境下,以如此難以忍受的方式,依然在追求生存和發展。 如果華為的短板完全解決了,如果能夠克服制裁,獲得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會發生什麼?蘋果的投資者已經在用腳投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