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的最新研究,隨著全球加速向清潔能源轉型,太陽能、風能、電動汽車等綠色技術投資持續上公升,而電網現代化配套服務面臨投資不足、建設落後等問題。
國際能源署署長法提赫·比羅爾直言不諱地說:“各國正在考慮新的可再生能源工廠,但他們對建設電網的關注並不相同。 這就像我們專注於製造盡可能快速和漂亮的汽車,但我們忘記了修路。 ”
緩慢的擴張是脫碳的拖累。
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的資料,到2024年,必須增加或更換的輸電線路長度相當於全球現有電網線路的總長度,以便在不影響能源安全的情況下實現國家氣候目標。 基於此,到2024年,全球每年需要在電網上投資超過6000億美元,才能大幅擴大輸電線路規模,這大約是目前全球輸電線路投資水平的兩倍。
如果電網擴張緩慢,即在國際能源署的“電網延遲”情景中,世界將在2024年至2024年間額外排放近600億噸二氧化碳,相當於過去四年全球電力部門的總排放量。 在這種情況下,到2024年,全球平均氣溫超過2攝氏度的概率將上公升到40%。
國際能源署表示,現實情況是,除中國外,大多數國家對電網和輸電線路等電力基礎設施的投資呈持續下降趨勢,這主要是由於專案審批程式繁瑣和建設時間長。
據了解,輸電線路專案從規劃、審批、許可、建設到竣工平均耗時5-15年;相比之下,可再生能源專案平均需要 1-5 年,而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專案則不到 2 年。 因此,必須投資於輸電線路的更新和擴建。
《紐約時報》撰文稱,電網是全球脫碳程序中乙個隱藏的薄弱環節,即使太陽能、風能和電動汽車等技術廣泛可用,各國在建設支援這些技術所需的電網和輸電線路方面也遠遠落後。 CNBC新聞稱,美國和歐洲國家在輸電線路建設方面繼續落後的現狀“令人恐懼”。
“風能和太陽能”電力很難獲得。
法提赫·比羅爾說:“世界上許多國家的清潔能源發展是前所未有的,但不能確保電網和輸電線路的發展相匹配,無疑會使綠色轉型處於危險之中。 到目前為止,在全球範圍內,電網還沒有為清潔能源的未來做好準備。 ”
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的資料,目前全球有3000吉瓦的清潔可再生能源專案在建,相當於2024年風能和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的5倍**,其中1500吉瓦已經處於“高階開發階段”,但仍在等待電網許可。 隨著各國尋求更清潔的電力**來減少排放,從現在到2024年,“風能太陽能”發電預計將佔新增發電量的80%。
電網現代化程序緩慢,導致“風光互補”吸電能力嚴重不足,這無疑將給未來以綠色能源為主的未來帶來巨大挑戰。 在美國,一座新發電廠大約需要五年或更長時間才能上線。
據英國《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報道,除非出現任何破壞太陽能產業的重大政策轉變,否則太陽能將在未來幾十年取代化石燃料成為全球電力市場的新主導者。
電網擴張是必要的,否則將難以吸收日益增加的太陽能。 彭博新能源財經首席太陽能分析師珍妮·蔡斯(Jenny Chase)表示,“然而,誰來買單,如何加快建設步伐,在一些國家和地區仍是大問題。 ”
監管和訴訟障礙依然存在。
諮詢公司麥肯錫公司(McKinsey & Company)指出,複雜的監管程式、缺乏建設用地以及電網無法吸收電力是清潔能源發展的三大挑戰。 國際能源署指出,電網現代化不僅需要資金,而且一些國家需要改變其運營和監督電網的方式,從而為實施更多的電網和輸電線路專案鋪平道路。
以美國的Sunzia風電場專案為例,該專案橫跨新墨西哥州中部和亞利桑那州中南部,包括乙個3,500兆瓦的風電場和一條550英里的HVDC輸電線路,建成後能夠提供3,000兆瓦的清潔電力。 今年5月,該專案在經歷了多次法律糾紛和路線變更後,終於獲批並正式破土動工,而這距離該專案首次申請已經過去了17年。
據《紐約時報》報道,阻礙Sunzia風電場專案實施的是批准輸電線路和電網許可證的複雜且低效的過程。
今年9月開工的德國Suedlink HVDC輸電專案也被拖延了很長時間。 該專案於2024年提出,目標是將4吉瓦的風能從多風的德國北部輸送到德國南部,以填補德國南部核電關閉造成的電力缺口。 同時,該專案還可以連線到Nordlink的HVDC海底互連電纜,該電纜將水電從挪威輸送到德國。 該專案預計將成為世界上最長的地下高壓直流輸電電纜,但建設步履蹣跚,推遲完工,成本增加兩倍。